如何客觀評價韓信?怎樣看待韓信之死?
如何評價韓信?
韓信是少有的軍事奇才, 也是劉邦集團裡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在劉邦和項羽在滎陽的正面戰場打得焦頭爛額的時候, 韓信開闢北方戰場, 並最終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大包圍之勢, 所以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毋庸懷疑的。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韓信造反,無人能敵,又見韓信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
最後韓信被好友蕭何誘至宮中,死於呂後的菜刀之下。臨死前,韓信才大悟,後悔當初沒聽蒯徹之言。
如何看待韓信之死?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他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他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分兵往北擴張擒獲魏王,奪取代地;擊敗趙國;向東進佔領齊地;向南挺進駭下滅項羽……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勳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他們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早在韓信平齊敗楚殺廣田等將時,項羽曾派人遊水韓信煽動他背叛劉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誘餌遭到拒絕。齊人歸通多次暗示韓信,若背叛劉邦則「大貴」,他毫不動心。辯士蒯徹在遊水韓信脫離劉邦時曾給過韓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死死的追隨劉邦不是件好事。韓信雖然內心猶豫卻偏偏念著劉邦對他解衣推食的恩惠,以致」漢王待我甚厚」「不忍背漢」,還自以為功高「漢終不虧我齊」。最終拒絕蒯徹的建議。由此可見韓信在有勢力有機會自己成就大業時沒有想過背叛劉邦,更何況在劉邦建漢以後。再說如果韓信有謀反的真憑實據 為什麼當初韓信被捕後不經過大堂審問?還要採取近似暗殺的手段,斬韓信於長樂宮的鐘室之內。
就劉邦來說,多有負於韓信,且待韓信一直假意惺惺,時時提防。有人認為韓信自請為代理齊王有不軌之心。這樣看未必武斷。從當時戰略考慮出發,齊為新地遠在東境,面臨強楚確實需要一個定身份的人壓陣。再說一個功臣要些封賞無可厚非,(劉邦因一個鄰居關係就封過人家燕王,和韓信要求的比起來似乎不為過。)畢竟人都有名利的願望。只是韓信不懂得在主子面前收斂自己。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索取自己應得的那份酬勞。傑出軍事才能的韓信卻是一個笨拙的政治家。司馬光評價韓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韓信以商人的心裡乘機為自己謀利,以君子的心裡要求劉邦報恩,在當時的那種要求以主子為馬首是瞻的社會環境未免太難。由此可見,韓信的死已經是一種必然。無論其後來謀反事實與否。
在劉邦稱帝之後。韓信更是狂妄自大自持功高庇護劉邦憎惡的項羽部將,不聽差遣,羞與繹侯周勃將軍灌嬰同等地位,笑自己後半身與樊噲為伍。不難想像種種跡像已經讓劉邦生厭。難怪劉邦對他削兵權,減爵位,最終將這位如鋒芒在背危險分子引到洛陽成功殺掉。剔除了自己眼中釘。這正印證了韓信自己喊的話,「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在亂世劉邦的大業需要韓信,但天下太平後他就是帝王權威的絆腳石了。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捨棄的棋子。
韓信的死是必然,是當時社會的必然!須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