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
宋朝,公元960年興,公元1279年亡,其間共319年。
宋詞、造紙術、活版印刷術、《清明上河圖》,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都在這個時代產生。而這319年起始的故事,——陳橋兵變——就發生在新鄉市封丘縣陳橋驛。
有人說,如果宋朝的歷史是一條龍,那麼龍首就在新鄉,龍身在開封,龍尾在杭州。
由新鄉市沿黃河北岸東行,或由開封市越黃河向北,陳橋驛博物館就座落在黃河北岸。在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當年趙匡胤拴系戰馬的一株黑槐。這黑槐樹,樹身一人摟不過來,可見當年綠蔭如蓋、枝繁葉茂的景象。一千餘年過去,黑槐樹已經枯死,但樹身還挺拔不倒。樹旁立有一通古越人金夢麟《題繫馬槐》詩碑,詩中讚道:「千古興王地,擎天一柱巍。」
環顧這古槐、石馬、石碑,似乎還聽得到那金戈鐵馬的餘音……
少年趙匡胤
趙匡胤,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他的父親叫弘殷,是軍中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母親杜氏在洛陽的夾馬營內,生下了趙匡胤。史書記載,他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所以又有小名兒叫「香孩兒」。匡胤漸漸長大,體貌雄偉,性情豪爽,經常跟著父親,出入兵營,學習騎馬射箭,而且總能超過他人。《宋書》記載說:「識者知其非常人」。
小匡胤少年有志,有一次,他對母親說:「母親,治世用文,亂世用武,如今這世道混亂,兵戈相交,兒願熟練武藝,以後如有機會可乘,能夠安邦定國,才算不虛度此生呢!」
一天,一位少年故意牽了一匹未經馴服的駿馬,來訪匡胤。說道:「這馬狂縱得很,還沒有一個人敢騎它,我想你的騎術高明,所以特來請教。」
匡胤一聽,不由得仔細打量這馬,只見它黃鬃黑鬣,膘肥毛亮,渾身就像披著閃光的綢緞,果然是一匹好馬。他微微一笑:「天下沒有難騎的馬,越是強,我越是要騎!」
說罷,縱身跳上未配鞍韉的馬背,那馬也不待策鞭,仰天灰灰嘶叫幾聲,便揚起四蹄,得得急跑,翻起泥花飛濺。
轉眼來到街市,那馬越發撒歡,根本不聽約束,橫衝上斜道。匡胤不及躲閃,額頭恰碰在一處門楣上,一個倒觔斗,翻了下來!
遠處的人們看見,以為匡胤一定撞得頭破血流!哪想,只見他又徐徐起身,奮身奔跑,又追上了那桀驁不馴的馬,縱身一躍,跨上馬背。那馬終於馴服,順著匡胤的鞭子,安然歸來。眾人上前一看,匡胤竟無些許傷痕。原來,他順勢翻下,並未傷及。一時聲名大震。
嶄露頭角
在匡胤成長的年月裡,後晉滅亡,後漢建立,中原一帶多次遭受北方契丹統治者的騷擾,百姓叫苦連天。趙匡胤聽到被搔擾的消息,時時憂歎,時時擊掌,恨不能立刻從軍,驅除大敵。
漢隱帝乾佑年間,趙匡胤的父親帶兵出征鳳翔,匡胤沒能同父親西征,失去了立功機會,內心不安。他懇求母親,讓他去追隨父親,但母親以他新婚燕爾,不宜離家為由,不答應他。匡胤無奈,便下決心偷偷離開了家,直奔襄陽。直到半途中,才寄信回家,撫慰母親和妻子。家人得信,也只好歎惜。
這一日,他渡過河水,只見前面層巒疊嶂,異常險峻,山後隱隱約約有一大營,據險駐紮。那營帳前一面大旗,隨風飄揚,旗上繡著一個「郭」字。原來,這座大營的主帥,就是後漢樞密副使郭威。所有西面各軍,由他轄制。此時,他正在前往征討造反的李守真途中。
匡胤見此,大步前去,請求拜見。郭威聽了兵士的通報,將他招入,見他方面大耳,體貌魁梧,很是高興。待問明了匡胤的籍貫家世,更是驚喜。
從此,趙匡胤留在郭營,披堅執銳,屢屢建功。郭威待他甚好,但遲遲沒有舉薦,將他留在身邊。
乾佑3年,即公元950年,後漢隱帝劉承佑懷疑郭威造反並欲殺之,郭威一怒之下,打進東京,殺了的劉承佑,自己做了皇帝,號後周。以趙匡胤的功德,封他為後周禁衛軍之官。
三年之後,郭威病死,周世宗柴榮繼位。在其後隨周世宗北拒契丹、南征淮南的作戰中,趙匡胤治軍甚嚴,勇謀相濟,於高平(今在山東)衝破敵圍,扭轉戰局,在口敗敵萬人,計取滁州城,征戰無數,其軍事統帥才能日臻完備,得到世宗的優厚賞賜。同時,他還能聽取諫言,聞過則改,知人善用,體恤百姓,所以聲望日高,擁戴者漸眾。
王咼
顯德六年,因為北漢時常恃遼抗周,周世宗決定率兵征遼,命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另派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兩將先行率軍出發,水陸並進。世宗自己率軍作他們後應。
這一路,直破寧州、益津關、瓦橋關,眼看就要攻取幽州(今北京),周世宗忽然病倒。無奈,只好班師返京都。
回到汴梁,趙匡胤因隨世宗征遼有功,被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兼檢校太傅,他的權勢威名,由此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