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轟炸簡介:中國抗戰史上慘絕人寰的一頁 | 陽光歷史

 

A-A+

重慶大轟炸簡介:中國抗戰史上慘絕人寰的一頁

2016年11月1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2 次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漢相繼被侵華日軍佔領,"國民政府"沿長江節節敗退至重慶。此後,重慶不僅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軍事、文化中心,而且成為日軍實施"以炸迫降"戰略企圖最主要的空襲目標。據有關史料統計:1938年至1943年間日機空襲重慶(含對空監視範圍)203次,出動飛機437批,9166架次,炸、焚燬房屋17452棟,37182間,造成人員傷亡2、5萬餘人。其間的1941年6月5日晚,日機24架分三批偷襲重慶,在5個多小時的疲勞轟炸中,渝中區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廳(現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內,發生了震驚中外、慘不忍睹的避難民眾窒息、踐踏慘案,造成人員傷亡2500人左右。

  重慶大轟炸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中華民國戰時首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在5年間日本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

  重慶大轟炸的死者達10000人以上,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份繁華地區被破壞。這是繼德國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Guernica)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日本對重慶的轟炸,雖然打著「攻擊重慶市內外軍事設施」的旗號,但由於是無差別轟炸,就不可避免地給抗戰時在重慶的英美等國領使館及外僑財產帶來損失,每到這種時候,日本便宣稱是「誤炸」。這也使得各國從對日本的「姑息」和「中立」的立場上調頭,開始調整自己的軍事戰略。比如,1939年,英國、美國政府陸續對日本發出警告,澳洲碼頭工人拒絕搬運輸往日本的貨物,加拿大一些工會組織決定禁止鋼鐵輸入日本。1941年8月1日,美國明確禁止汽油輸往日本。

  與此同時,遠東各國也開始給予中國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比如1937—1941年美國給國民政府提供1.7億美元貸款,並成立美國救濟中國難民聯合委員會。1941年7月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以500架飛機裝備中國空軍。同時,由陳納德任指揮官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正式成立。1941年底,中美英三國聯合軍事會議在重慶舉行,三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設立中國戰區。此後,美、英等國相繼廢除不平等條約,重新簽訂平等新約,中國國際地位和重慶的國際聲譽大為提高。

  日本的大轟炸給重慶人民帶來了無窮的悲痛和辛酸,大隧道慘案,千古僅有,慘絕人寰。重慶解放後,有關部門對較場口大隧道進行了清理維修。在重慶市渝中區較場口建立大轟炸慘案遺址。1987年7月6日,為紀念"七、七"事變50週年,"日本侵略者轟炸重慶紀事碑"落成儀式在此舉行,並將該處列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