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八萬士兵破前秦百萬大軍
導讀:東晉時期,前秦國皇帝苻堅先後滅掉了前燕、前涼、代等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其勢力範圍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遊。此時,前秦皇帝苻堅躊躇滿志,有吞併偏安江南的東晉之志。
對於討伐東晉一事,苻堅曾咨詢過不少人的意見。結果反對者佔絕大多數,主要以丞相王猛、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和陽平公苻融為代表;支持者只有秘書監朱肜、京兆尹慕容垂和苻堅自己。
反對方代表人物:
王猛權翼石越苻融
王猛是有名的賢相,在苻堅打算討伐東晉前已經病逝。在臨終之前,王猛對苻堅說:「東晉雖然偏安江南一隅,但和西晉正朔相承,目前朝廷上下安和,我死之後,願陛下不要有滅晉的打算。」
權翼認為:古代商紂王荒淫殘暴,但朝廷還有比干、箕子等賢人,周武王尚且還軍退師。現在晉室雖然微弱,但其皇帝並沒有施行暴政,其丞相謝安和大臣桓沖都是江南的傑出人物,東晉君臣和睦,內外同心,現在討伐東晉,還不是時候。
石越綜合天象、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認為不可討伐東晉,他說:「今年歲星鎮守斗宿,福德在東南,我方出兵討伐『福德方』,不會得到天助;另外東晉據有長江天險,其民眾團結一致,在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能出兵討伐東晉!」
苻堅之弟陽平公苻融認為伐晉有三難:一是天道不順;二是晉國無釁;三是士兵疲憊,民有畏敵之心。他對苻堅說:「古人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窮兵黷武的帝王,未有不滅亡的。而且我朝本來是氐族人,不是中華正統王朝。東晉雖然國力微弱,然而是中華正統王朝,天意必然不會把東晉滅了。」
而朱肜贊同討伐東晉,他對苻堅說:「陛下替天行道,討伐東晉,必然有征無戰,晉主不是投降就是『走死江海』,陛下統一中國後,使流落到江南的中原士民回到家鄉,復其桑梓,然後東巡泰山,對上天告以統一中國的大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支持方代表人物:
朱肜慕容垂和苻堅本人
慕容垂是迫不得已從燕國投靠到前秦國的,他明知東晉不可討伐,卻極力慫恿苻堅出兵,希望前秦兵敗後有機會恢復燕國。他對苻堅說:「自古以來弱國被強國吞併,小國被大國吞併是很自然的事情。以陛下的神武威力,擁有百萬之眾,手下像韓信、白起一樣的名將滿朝皆是,對付一個小小的江南王朝,簡直不在話下,怎麼能讓東晉繼續存在下去,留給陛下您的子孫去完成統一大業呢!討伐東晉陛下您自己下決心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徵求那麼多人的意見。以前晉武帝平定東吳的時候,只與杜預、張華等兩三個人商量,如果當時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怎會完成統一中國的偉業呢!」這番話說得頭頭是道,苻堅認為慕容垂的意見最合理。
最終,苻堅作出了錯誤的決策。公元383年8月,苻堅親率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苻堅又令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苻堅自以為「以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東晉雖有險可守,絕對擋不住前秦百萬大軍。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奮起抵禦前秦的入侵。東晉孝武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沿淮河西上,迎擊前秦軍隊。公元383年11月,謝玄等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