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裡的超級學霸康熙:撰寫專業科學論文文集
「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
這段細節背後是一段有趣的歷史——一個「學霸」型皇帝康熙,為何沒用所學為大清帝國插上科技的翅膀,跟上世界的腳步而不是悄然落伍?
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
發明微積分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不折不扣的康熙粉絲。
在他眼裡,康熙就像一個備戰高考的高三學生:「求知慾強烈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位受全國文武百官頂禮膜拜的君主竟可以同傳教士一天三四個小時地關在房間,如同師生一般的相處,熟悉精密儀器,共同鑽研書籍。」
可為何一個皇帝要如此投入地學習西方科學?
這恐怕要從一部曆法的存廢之爭說起。
1645年,多爾袞頒行傳教士湯若望等人編寫的《時憲歷》,但新法引來欽天監漢官楊光先的攻擊。楊光先說,大清朝可以存在億萬年,但新曆法只編寫200年。他認為大清寧可缺好曆法,也不能容忍洋人存在。楊光先獲得重臣鰲拜支持,於是《時憲歷》被廢除,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入獄,楊光先任欽天監監正,吳明烜任副職。
不過湯若望、南懷仁被下獄後發生意外,北京地震了。湯若望、南懷仁被釋放。後康熙親政,派人拿著歷書詢問南懷仁的意見。南懷仁毫不客氣,指出康熙八年的閏十二月,應在康熙九年正月。康熙讓楊光先、南懷仁辯論,但沒有結果。沒有辦法,康熙命令大臣們登觀象台,實地測驗誰對誰錯。
結果,三次測驗的結果都是南懷仁正確,吳明烜錯誤。於是,康熙下令革去楊光先職務,命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管理監務,恢復使用《時憲歷》。自此,這場關於曆法的爭執以西方傳教士的勝利告終。
這件事對康熙觸動很大,本就對西方科學不反感的他,突然意識到:「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辟。楊光先、南懷仁於午門外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對於康熙來說,因知識不足而產生誤判,是他這個當皇帝的最不能接受的事兒。因此,他決定要過這個獨木橋,學習西方科學。
可為何一個皇帝要如此投入地學習西方科學?
這恐怕要從一部曆法的存廢之爭說起。
1645年,多爾袞頒行傳教士湯若望等人編寫的《時憲歷》,但新法引來欽天監漢官楊光先的攻擊。楊光先說,大清朝可以存在億萬年,但新曆法只編寫200年。他認為大清寧可缺好曆法,也不能容忍洋人存在。楊光先獲得重臣鰲拜支持,於是《時憲歷》被廢除,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入獄,楊光先任欽天監監正,吳明烜任副職。
不過湯若望、南懷仁被下獄後發生意外,北京地震了。湯若望、南懷仁被釋放。後康熙親政,派人拿著歷書詢問南懷仁的意見。南懷仁毫不客氣,指出康熙八年的閏十二月,應在康熙九年正月。康熙讓楊光先、南懷仁辯論,但沒有結果。沒有辦法,康熙命令大臣們登觀象台,實地測驗誰對誰錯。
結果,三次測驗的結果都是南懷仁正確,吳明烜錯誤。於是,康熙下令革去楊光先職務,命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管理監務,恢復使用《時憲歷》。自此,這場關於曆法的爭執以西方傳教士的勝利告終。
這件事對康熙觸動很大,本就對西方科學不反感的他,突然意識到:「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辟。楊光先、南懷仁於午門外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對於康熙來說,因知識不足而產生誤判,是他這個當皇帝的最不能接受的事兒。因此,他決定要過這個獨木橋,學習西方科學。
勤學百科,愛做實驗
萊布尼茨不是唯一的大牌粉絲,美國漢學家史景遷也對康熙喜歡得不得了。今年他到北大演講時,明確表示「最願意和康熙交朋友」。史景遷喜歡康熙是因為「他是首個一對一接見西方人的皇帝,甚至還學了一點外語」。
據報載,康熙在與俄國進行《尼布楚條約談判》時,意識到精通俄語和拉丁語的重要性,於是回京後就設立了「內閣俄羅斯文館」,讓八旗子弟專門學習俄羅斯語。
康熙學習西方科學,第一個外籍老師是南懷仁,負責教授天文學和數學,此後又找了幾個老師,也都有響亮的中文名:張誠、白晉和徐日昇。相比南懷仁,後幾位大大拓展了授課表,不但講天文曆法和數學,還教授醫學、化學、藥學、人體解剖學。
康熙非常好學。據傳教士洪若翰記錄,康熙很容易就能聽懂他們的課,而且熱情高漲。康熙去北京郊區的暢春園(皇家園林,位於京西北部)休息,也不想中斷課程,教士們沒辦法,不管天氣炎熱還是颳風下雨,都要去給康熙上課。教士們上完課離開,康熙意猶未盡,經常自己複習授課內容,有時會叫來幾個皇子,聽自己授課。
康熙不僅好學,而且愛做實驗。
他喜歡把大臣叫來看他測試天文,他還在宮裡設實驗室製藥,他在皇子皇女和宮女身上實驗種痘,他還親自解剖過一隻冬眠的熊……據說,他還在中南海豐澤園內試驗種植雜交水稻。
最令人叫絕的是,他還出版了自己的科研論文:《三角形推算法論》。
因為康熙的好學,西方文化在中國一度盛行。康熙外出巡遊,常常帶上傳教士,同住一頂帳篷,同吃一桌飯菜。康熙的第一任老師南懷仁曾上書羅馬教廷,請求抓緊時機,派遣更多教士來華,尤其是懂天文、物理的傳教士:皇帝喜歡,待遇優厚。
康熙非常好學。據傳教士洪若翰記錄,康熙很容易就能聽懂他們的課,而且熱情高漲。康熙去北京郊區的暢春園(皇家園林,位於京西北部)休息,也不想中斷課程,教士們沒辦法,不管天氣炎熱還是颳風下雨,都要去給康熙上課。教士們上完課離開,康熙意猶未盡,經常自己複習授課內容,有時會叫來幾個皇子,聽自己授課。
康熙不僅好學,而且愛做實驗。
他喜歡把大臣叫來看他測試天文,他還在宮裡設實驗室製藥,他在皇子皇女和宮女身上實驗種痘,他還親自解剖過一隻冬眠的熊……據說,他還在中南海豐澤園內試驗種植雜交水稻。
最令人叫絕的是,他還出版了自己的科研論文:《三角形推算法論》。
因為康熙的好學,西方文化在中國一度盛行。康熙外出巡遊,常常帶上傳教士,同住一頂帳篷,同吃一桌飯菜。康熙的第一任老師南懷仁曾上書羅馬教廷,請求抓緊時機,派遣更多教士來華,尤其是懂天文、物理的傳教士:皇帝喜歡,待遇優厚。
束之高閣,賞之何用
康熙如此熱愛西方科學,但為什麼沒有給大清王朝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德,默克爾總理送給他一幅1735年繪製的中國地圖,這幅地圖就是康熙研習西學的成果之一:調動大量人力物力,命西方傳教士繪製的《皇輿全覽圖》。
漢學家李約瑟曾評價這幅地圖為「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但就是這樣一幅足以讓後人驕傲的科學成果,更多時間是被深鎖紫禁城。
為什麼會這樣?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深有感觸地說:「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瞭解要超過中國人。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這段論述與近代教育家邵力子的看法基本一致:「對於西洋傳來的學問,他(指康熙)似乎只想利用,只知欣賞,而從沒有注意造就人才,更沒有注意改變風氣;梁任公曾批評康熙帝,『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據我看,這『窒塞民智』的罪名,康熙帝是無法逃避的。」
自「三皇五帝」開始,到清末最後一個皇帝,在611個帝王隊伍裡,不乏「聖君」、「英君」、「明君」、「昏君」和「暴君」。這些各色各樣、各型各款的帝王,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寫下了令人敬仰、心酸、歎息和可笑的篇章。筆者把三位不同特點的皇帝介紹給讀者,但願能透過外顯的偶然情節,捕捉內藏的歷史發展的必然,啟迪人們更全面的認識社會現象和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更自覺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
相關閱讀
「超級學霸」———康熙帝
康熙(公元1654-1722年),8歲繼位,君臨天下61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康熙好學,帝王中無人能敵,堪稱「超級學霸」。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微積分的發明者)曾說過:康熙的求知慾強烈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位受大清文武百官頂禮膜拜的君主帝王,竟可以同傳教士每天三四個小時關在房間,如同師生一樣的相處,熟悉各類精密儀器,共同鑽研各門學科的知識。教士們上完課離開,康熙竟意猶未盡,自己還反覆複習授課內容,有時還會叫來幾個皇子講課給他們聽。
康熙當時請了西方的不少學者(當時叫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化學、藥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和外語,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1780年,康熙組織西方專家學者,用了10年時間,繪製了當時全世界最好、科學水平最高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遺憾的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成果卻被作為密件塵封在內務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當時經濟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寶貴的原始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很長時期對我國地理的瞭解要超過中國人。
康熙在學習之餘,還組織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全唐文》、《康熙字典》、《律歷淵原》等書籍。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竹幄,讀《易經》、覽《尚書》,讀《左傳》、誦經詩,賦詩著文,日以為常。他不僅讀書,還親自動手演算習題,親自撰寫科學文集《幾暇格物編》。令人驚奇的是,他還出版了自己的科學論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
他不僅喜歡讀書著文,還喜歡做試驗,在宮裡做化學試驗、設實驗室製藥,推廣用金雞納霜治瘧疾和種牛痘以防天花(在皇子、宮女身上做實驗)。更讓人叫絕的是,他還在當時中南海豐澤園的一塊稻田里,發現了一株高出眾稻的成熟稻穗。於是他把這株早熟的稻穗摘下來,決定第二年再種,看它是否比別的稻子早熟。第二年試種的結果,還是比別的稻子早熟。從此,他便以此為種子,培育了新的雜交稻種。這種新稻種所產之米叫「御苑胭脂米」,色紅味香,煮粥最美。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把全部精力和學識、才能貢獻於統一國家,捍衛主權,發展生產等方面,為中國社會前進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英明君主。
清承明制,吸取明亡教訓,知道人君的素質關乎天下興亡,所以對皇子教育一向重視。
清朝入關後有十個皇帝,其中的學霸就是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康熙五歲開始讀書,八歲登基。孝莊太后對孫子康熙帝玄燁的教育十分嚴格。在請老師這一件事上,她自然也不敢怠慢,為康熙聘請有名望的飽學之士,且要求他們遵循「嚴有益,而寬多誤」的宗旨來教育。但是孝莊沒延請漢學名宿來教授儒家典籍,以至於年幼的康熙只能向宮中的太監和宮女學習儒家經典。他曾說:「朕八歲登基,即知黽勉學問。彼時教我句讀者,有張、林二內侍,俱系明時多讀書之人,其教書惟以經書為要。」
太后的督促是外在因素,康熙自己本身十分求學,這點難人可貴,畢竟他已經是皇帝了。康熙志向遠大,知道滿族人剛剛建立王朝,軍事雖強,但文化落後,要讓天下人心服口服,自己的學問不能落下,所以讀起書來如饑似渴。他惡補儒家經典,講究日日必讀,字字成誦。背書是古代最常用的學習方法,所謂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康熙真的如此嚴格要求自己,每個經典篇章先讀120遍,然後背下。他認為這個量沒達到,義理就無從貫通。對所學知識十分認真,「間有一字未明,必加尋繹,務至明愜於心而後已」。讀書常常至於深夜:「好學不倦,丙夜披閱,每至宵分!」以至於她的祖母太皇太后十分擔心他會讀書累壞了身體。後來玄燁真的多次因為讀書勞累而致吐血!這麼不要命地讀書,康熙很快就從聽老師講授到和老師討論,又從討論為主到康熙本人講解為主。
康熙還對西學抱有很大興趣,積極向來華的傳教士學習。他學習了西方數學、哲學、天文學、曆法和炮術等課!洋教師這樣恭維自己的學生:「皇帝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得那樣通曉,以致他竟寫成了一本幾何書。」——當然,這其實只是皇帝參與編輯、下令抄寫的一部數學著作,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當仁不讓地在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中譯本和別的數學書上署上「御纂」二字。此外他還想模仿英法建立中國的皇家科學院。
康熙讀書除了有方法有心得外,毅力也是清朝獨一無二。親政後在內廷南書房,選擇漢儒為侍讀學士,常侍左右講究文義。他命學士日日進講,沒有寒假也沒有暑假!!!在為時八年「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期間,戰局迅變,軍報頻至,京師軍民,惶惑不安,翰林院奏請隔日進講,康熙帝不聽,曰:「仍每日進講,以慰聯倦倦向學之意!」康熙說:「朕自幼好看書,今雖年高,猶手不釋卷。誠以天下事繁,日有萬幾,為君者一身處九重之內.所知豈能盡乎?時常看書,知古人事,庶可以寡過。」可謂是一生苦讀!
太后的督促是外在因素,康熙自己本身十分求學,這點難人可貴,畢竟他已經是皇帝了。康熙志向遠大,知道滿族人剛剛建立王朝,軍事雖強,但文化落後,要讓天下人心服口服,自己的學問不能落下,所以讀起書來如饑似渴。他惡補儒家經典,講究日日必讀,字字成誦。背書是古代最常用的學習方法,所謂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康熙真的如此嚴格要求自己,每個經典篇章先讀120遍,然後背下。他認為這個量沒達到,義理就無從貫通。對所學知識十分認真,「間有一字未明,必加尋繹,務至明愜於心而後已」。讀書常常至於深夜:「好學不倦,丙夜披閱,每至宵分!」以至於她的祖母太皇太后十分擔心他會讀書累壞了身體。後來玄燁真的多次因為讀書勞累而致吐血!這麼不要命地讀書,康熙很快就從聽老師講授到和老師討論,又從討論為主到康熙本人講解為主。
康熙還對西學抱有很大興趣,積極向來華的傳教士學習。他學習了西方數學、哲學、天文學、曆法和炮術等課!洋教師這樣恭維自己的學生:「皇帝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得那樣通曉,以致他竟寫成了一本幾何書。」——當然,這其實只是皇帝參與編輯、下令抄寫的一部數學著作,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當仁不讓地在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中譯本和別的數學書上署上「御纂」二字。此外他還想模仿英法建立中國的皇家科學院。
康熙讀書除了有方法有心得外,毅力也是清朝獨一無二。親政後在內廷南書房,選擇漢儒為侍讀學士,常侍左右講究文義。他命學士日日進講,沒有寒假也沒有暑假!!!在為時八年「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期間,戰局迅變,軍報頻至,京師軍民,惶惑不安,翰林院奏請隔日進講,康熙帝不聽,曰:「仍每日進講,以慰聯倦倦向學之意!」康熙說:「朕自幼好看書,今雖年高,猶手不釋卷。誠以天下事繁,日有萬幾,為君者一身處九重之內.所知豈能盡乎?時常看書,知古人事,庶可以寡過。」可謂是一生苦讀!
如此學霸,自然大大推動了中國文化事業的的發展。康熙時期還編纂完成了大量的字書、類書和文學類作品集的書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字典》、《清文鑒》、《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等。《清文鑒》是一部滿文字書,始修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歷時三十五年完成。一年後康熙命南書房侍值學士陳廷敬等人主持編修漢文字書,要求:詳略得中,歸於至當;勒為成書,垂示永久。歷時六年全書修成,欽定書名為《康熙字典》,這是中國收字最為豐富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是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並駕齊驅的中國古代三大文化巨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體例最完整的一部古代類書。《全唐詩》彙集唐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一部詩歌總集。
康熙還主持了第一次大規模官方的全國地圖測繪。這就是歷時十一年完成的《皇輿全覽圖》。《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次採用經緯網作圖的著名地圖,這對中國傳統測量學和製圖學可以說是一次革命。李約瑟評述稱:它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正是有這位學霸皇帝,清朝的江山才坐穩了,於是他死後格外的被謚為(聖)祖。
學霸的模範作用使得清朝皇子教育制度日趨正規,日趨完整,日趨嚴厲。清人趙翼曾對其親眼所見皇子、皇孫們早起讀書的情形作了如下的描述:「余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形容既貧寒且酸氣的書生)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即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課程,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騎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則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唯詩文書畫盡無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以之臨政,復何事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