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統局的成立背景: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 | 陽光歷史

 

A-A+

國民黨軍統局的成立背景: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

2016年09月2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203 次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以加強國家統一,為日後全面抗戰做準備,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黨」,在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十三太保」的策劃下,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有人稱藍衣社),1932年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進行諜報活動的特務處,它是軍統局的最前身。戴笠為處長。

  一九三七年底, 力行社特務處,與特工總部(1927年成立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合併,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下轄二處,第一處負責黨務,第二處則負責情報,並直接向委員長蔣中正負責。力行社特務處編為該局第二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它是國民黨兩個主要特務組織之一。其前身是復興社的核心組織"力行社"的特務處。

  抗戰開始的1938年8月,該局重組,第一處另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而軍統局仍交由戴笠負責。除負責刺探情報,進行反諜工作外,軍統局亦以刺殺等手段執行情報任務。抗戰期間軍統局曾多次刺殺投日的軍政人員,如暗殺張嘯林、唐經,暗殺未成的有殷汝耕、季雲卿、汪精衛、周佛海。而隸屬BIS的各個「遊擊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隊」則深入日寇佔領區開展廣泛的遊擊戰,對打擊日寇和漢奸,起了不小的作用。也有一些軍統人員投降日本,日本佔領區的重要特務頭子大多來自軍統中統,如李士群、丁默村等。

  軍統局的特務稱為組員或通訊員,多系受過專門訓練的特工人員;當地錄用者需經組長引薦,局方批准,並經試用合格。試用期間,稱為試用員或試用通訊員。尚未經局方批舉的,稱為運用員或運用通訊員。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