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評漢武帝:人造瘟疫動搖了西漢王朝的統治根本 | 陽光歷史

 

A-A+

徐焰評漢武帝:人造瘟疫動搖了西漢王朝的統治根本

2016年07月3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71 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瘟疫是比戰爭更加可怕的災難。它殺人於無形之間。肉眼看不見、不知來自何處的微小殺手奪去了無數鮮活的生命,甚至能摧毀國家。據中國古代官方史書記載,從戰國時期到明朝末年就有 95次瘟疫大流行,又大都與戰爭和自然災害緊密相關。毛澤東曾在詩詞中感歎:「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這描繪出一代名醫對疫病的無可奈何。回首歷史上的瘟疫,往往總是與戰爭相伴,戰勝這種可怕的災難是人類發展進程中極其艱巨的任務。

人為造成的瘟疫動搖了西漢王朝

人類在自然界中生活的歷史,始終與疫病相伴。當人群相對密集的社會狀態形成之後,作為烈性傳染病的瘟疫也經常大面積出現。中國自距今約四千年的夏代形成最早的王朝,距今兩千兩百多年的秦朝又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在留下的大量官方和民間歷史記載中都講述了瘟疫經常出現的可怕情景。中國古代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秦朝是很短命的朝代,隨後建立的西漢王朝便屢次遭受了瘟疫的可怕打擊。

西漢時瘟疫威脅突出,征匈奴又遇生物戰

中國現有的最早發掘出的古代原始文字記載,系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獻。考古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便充斥了大量求神問卜祈求保佑無災無病的記載,這說明疫病在當時非常猖獗。在古代正史中,最早記載了公元前 369年即戰國時期的瘟疫發生。進入漢朝之後,對瘟疫的記載就越來越多,而且成為當時危害社會的最可怕災難。

為什麼中國古代直至戰國時才有準確的瘟疫記載,此前記錄很少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秦朝建立統一的國家政權之前中國歷史記載不很完整,雖然有過一些疫病記載也是零零星星;二、先秦時期華夏大地上人口不多,各諸侯國割據又形成了流通很少的封閉狀態,這也使那個時期的傳染病不大容易流行。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了華夏大地,卻因實行暴政, 12年後就引發了陳勝、吳廣引領的全國範圍大起義。這樣,秦朝對全國的統治僅僅 15年就被農民大起義推翻。接著,經過八年天下大混戰,公元前 202年劉邦再度統一了華夏。

劉邦建立漢朝後,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終於在中華大地上長久地建立起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流動性增強、加上大量墾殖造成生存環境的破壞,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瘟疫從西漢起便越來越多。

從西漢時發生瘟疫的記載還可以看出一個規律,一旦人們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例如出現旱災、洪水後,往往很快就導致疫病流行,而且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區瘟疫越肆虐。另外每逢大的戰爭發生,往往又會出現瘟疫,所死的人比戰死者要多得多。過去人稱:「大災必有大疫」、「大戰必有大疫」,恰恰是古代社會進程中的一個規律。


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文帝、孫子漢景帝當政時,以主要精力恢復和發展經濟,出現了歷史上稱道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在漢文帝時期,中原地區就出現大旱所導致的蝗災,又造成瘟疫流行。漢景帝即位後,自然災害也很頻繁,據《漢書》記載,由於大旱範圍廣,從今天的湖南一帶到黃河北的河東郡都有大範圍的流行瘟疫。

古代每逢大的戰爭發生,往往又會出現瘟疫,所死的人比戰死者要多得多

匈奴騎兵卡通畫,漢朝與匈奴之間進行了長達百年的騎兵大戰


古代出現大旱災後,很容易出現大範圍的瘟疫,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水利設施很差,出現旱災後很容易顆粒無收,大批人餓死又無人掩埋,暴露於野的屍體很容易成為病菌的滋生體;二是未死的人要到處逃荒,在統一的國家政權之下流動性很強,他們又會把災區出現的疫病傳染到各地,使災區周圍也出現了瘟疫。

西漢初年的文帝、景帝時期國家經濟整體上恢復得比較快,人口也大幅增長,雖然史書上記載出現了一些瘟疫,不過史實證明這些瘟疫還不是全國性的,而且危害性還不很大,只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軍大舉出擊匈奴,持續進行了幾十年戰爭,瘟疫也隨之在整個大漢疆域中蔓延,並引發了政治動亂,幾乎動搖了漢武帝的統治基礎。

公元前2世紀漢朝與匈奴的百年騎兵大戰為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騎兵會戰

西漢敢於對匈奴開戰,主要是經過「文景之治」的經濟恢復發展,武帝繼位後有了雄厚實力,決心對長期襲擾邊疆的遊牧民族匈奴實施打擊。公元前 133年,漢軍以騎兵為主向長城以北出擊,從此開始了漢朝對匈奴進行的近百年的騎兵大戰。

漢匈之間的騎兵交鋒,堪稱人類古代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騎兵大會戰。公元前 119年漢朝規模最大的一次出擊,就動用了 14萬騎兵,還有運輸馬 10萬匹,參戰的步兵和運輸人員共達數十萬人。在漢軍的強大打擊下,匈奴被迫向漠北退卻,追擊的漢軍也受到了疫病的困擾被迫退回。

匈奴人是馬背上生活的遊牧民族,機動性很強,漢軍要打敗這樣的對手,也要依靠騎兵作為主力。漢武帝當政時,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朝廷養的官馬都有 40萬匹,民間還有不少馬匹,因此出動一次就能動用24萬匹馬,這說明西漢的經濟實力特別是農業和畜牧業都非常發達。中國後來歷朝歷代的軍事行動,都再沒有一次動用過這麼多騎兵。

漢朝騎兵在著名將領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人率領下,橫越了整個蒙古草原,接近了現在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不過當時漢軍遠征遇到兩大困難,一是糧食、馬料都補給困難,二是荒原上缺水,經常幾百里找不到一條河流。好不容易遇到一條小河,將士們飲了水後卻染了病。據現在的軍事歷史學家和病理學家分析,他們遇到了匈奴發起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物戰,從而在漢朝出現了一場人為製造出的瘟疫。

匈奴人過著遊牧生活,熟悉草原牲畜的疾病傳染,因而能用病畜對付漢軍

匈奴人雖然沒有現代科學知識,卻憑著經驗大致知道牲畜染病的規律。他們面對漢軍的強大打擊,一度交戰不利,便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奇特戰術。據史書記載:「匈奴聞漢軍來,使巫埋羊牛,於漢軍所出諸道及水源上,以詛漢軍。」

這段話,按照現在的語言解釋,那便是匈奴單于在撤退時,命令將染上傳染病的牲畜置於水源中,還要胡人巫師對這些染病的羊牛詛咒一番。詛咒是迷信活動固然沒有用處,染病的牲畜確是能夠污染水源,並對飲水的人有很強的傳染性。

果然,進攻漠北的漢軍飲了放置病牲畜的水源後,大批人馬生病,不得不班師。據記載, 15萬匹軍馬最後只有 3萬匹能回到長城之內,漢軍主帥之一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獲勝回朝不久後便以 24歲的年齡去世。名將霍去病早夭致死的病因,在歷史上是一個謎。不過據《漢書》本傳記載:「驃騎將軍登臨瀚海,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這段話的意思,是霍去病的部隊不帶糧食,完全依靠沿途掠食匈奴的牲畜,他本人很可能是吃了染病的牛羊後患了疾疫。

霍去病有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就是不打敗敵人不成家。結果他年僅 24歲時就在遠征結束後病死,確未能結婚成家。

遠征匈奴的漢軍回到內地後,華夏大地上很快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瘟疫。當年的人們很迷信,認為巫師詛咒過的牲畜會染病,這顯然是缺乏科學知識的說法。不過匈奴挑了一些患病的牛羊殺死後投入河流和其他水源地,這確實相當於作過特殊毒化處理的「生化武器」。可以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生物戰爭。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