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著名的十大戰役究竟死了多少日本人?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性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開始抗戰,歷時八年,最後以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結束。
在這八年的艱難抗戰中,中國的英雄戰士們死傷無數,百姓們受盡蹂躪,整個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淞滬會戰: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日租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這次戰役,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帶領總計約70萬餘師的兵力,奮勇迎戰。
這次戰役,日軍傷亡6萬多人,被我軍擊毀擊傷飛機200多架,艦船20餘艘。但是我軍以落後的武器死守被日軍優勢火力控制的戰線,加上指揮失當,傷亡重大,有大約30萬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二、上高會戰:史上最精彩的戰役
當時,日寇企圖拔掉駐守在上高的中國軍隊第19集團軍這顆釘子,於元月份開始,盤踞在南昌的日軍,陸續將派往鄂西及武漢的部隊調返原駐地,並積極補充兵員,增加給養。
1941年3月15日,圓部和一郎指揮2個師團、1個獨立混成旅團,由安義、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區進攻,企圖攻殲國民黨軍第9戰區第集團軍主力。參戰各軍在薛岳、羅卓英嚴令督導下,奮勇赴戰。在我國軍隊只有40000餘人的情況下,成功對抗有70000餘人的日本兵。
上高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大佐聯隊長濱田,殲滅日軍16000餘人,擊落敵機1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
這次戰役,日軍傷亡6萬多人,被我軍擊毀擊傷飛機200多架,艦船20餘艘。但是我軍以落後的武器死守被日軍優勢火力控制的戰線,加上指揮失當,傷亡重大,有大約30萬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二、上高會戰:史上最精彩的戰役
當時,日寇企圖拔掉駐守在上高的中國軍隊第19集團軍這顆釘子,於元月份開始,盤踞在南昌的日軍,陸續將派往鄂西及武漢的部隊調返原駐地,並積極補充兵員,增加給養。
1941年3月15日,圓部和一郎指揮2個師團、1個獨立混成旅團,由安義、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區進攻,企圖攻殲國民黨軍第9戰區第集團軍主力。參戰各軍在薛岳、羅卓英嚴令督導下,奮勇赴戰。在我國軍隊只有40000餘人的情況下,成功對抗有70000餘人的日本兵。
上高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大佐聯隊長濱田,殲滅日軍16000餘人,擊落敵機1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
三、南京保衛戰:南京大屠殺的罪證
1937年12月1日,江陰要塞失守。4日,日軍完成了對南京東面的包圍。這樣,南京的第一道防線江寧、牛首山、淳化、湯山、龍潭之線已暴露在敵軍面前。
此戰,中國軍隊以10萬之眾浴血奮戰,英勇地反擊了日本侵略軍。 但日軍以8個師的兵力分兵進逼,使守軍處於三面被圍。背水一戰的不利地位,再加上軍事當局在組織指揮上採取消極防禦,使守軍處處設防被動挨打,最後決定突圍又未擬定周密計畫,致使大量部隊困於城內,慘遭日軍殺戮。
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平民和戰俘進行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姦等戰爭罪行。
四、徐州會戰:阻止日軍進犯的關鍵
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準備繼續侵略中國華東、華北地區,而徐州此時成為戰役的重要關口。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此役,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在台兒莊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禦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禦,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後,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後期陷於被動。
儘管如此,這次會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保衛戰贏得了時間。其中的台兒莊大捷中,中國守軍在當地老百姓的大力配合下,以傷亡2萬將士的代價,擊潰了日軍兩個最精銳師團的進攻,殲滅瀨谷混成旅大部、阪本支隊一部,共計1萬餘人,繳獲各型火炮70餘門,坦克40餘輛,裝甲車70餘輛,汽車100餘輛,槍械1萬餘支及其他戰利品。
四、徐州會戰:阻止日軍進犯的關鍵
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準備繼續侵略中國華東、華北地區,而徐州此時成為戰役的重要關口。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此役,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在台兒莊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禦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禦,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後,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後期陷於被動。
儘管如此,這次會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保衛戰贏得了時間。其中的台兒莊大捷中,中國守軍在當地老百姓的大力配合下,以傷亡2萬將士的代價,擊潰了日軍兩個最精銳師團的進攻,殲滅瀨谷混成旅大部、阪本支隊一部,共計1萬餘人,繳獲各型火炮70餘門,坦克40餘輛,裝甲車70餘輛,汽車100餘輛,槍械1萬餘支及其他戰利品。
五、武漢保衛戰:挫敗日軍企圖
武漢是平漢,粵漢兩鐵路的銜接點,又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後,這裡成了中心。日本侵略者妄圖攻佔武漢,控制中原,進而支配整個中國。
日軍以華中派譴軍司令畑俊六為總指揮,分兵5路進犯,另派波田支隊及海軍陸戰隊協同海軍第3艦隊沿長江西上.我軍為保衛武漢,由第9戰區司令陳誠指揮。
1938年6月11日,日軍溯長江西上,進攻安慶,拉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7月26日,日軍攻陷九江,我軍第29軍團退守廬山兩側,全殲日軍第145聯隊。10月上旬,薛岳兵團又殲敵4個聯隊,挫敗日軍突破南潯路的企圖。
六、長沙會戰:痛擊日軍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發動了3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中旬,日軍以10萬多兵力,在艦艇,飛機的支援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向長沙進攻。至10月上旬,日軍損失慘重,向北敗退.此役,敵傷亡達2萬餘人。
第9戰區代司令薛岳指揮約20萬兵力參戰。1941年9月,日軍第2次進攻長沙.日軍集結12萬人,兵分兩路進攻。第9戰區司令薛岳指揮13個軍約17萬人,利用有利地形,反擊而殲滅敵軍。此外,第5第6兩戰區的部隊向漢口以西一線的宜昌,荊門也發動了反攻。會戰結果,日軍傷亡2萬餘人。
1941年12月,日軍第3次進攻長沙,調集兵力12萬餘人。戰鬥空前激烈,日軍死傷慘重,且糧彈將盡。這時,我長沙外圍的部隊,向長沙合圍.日軍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圍。我軍乘勝堵擊,側擊和尾追,擴大勝利戰果,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發動了3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中旬,日軍以10萬多兵力,在艦艇,飛機的支援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向長沙進攻。至10月上旬,日軍損失慘重,向北敗退.此役,敵傷亡達2萬餘人。
第9戰區代司令薛岳指揮約20萬兵力參戰。1941年9月,日軍第2次進攻長沙.日軍集結12萬人,兵分兩路進攻。第9戰區司令薛岳指揮13個軍約17萬人,利用有利地形,反擊而殲滅敵軍。此外,第5第6兩戰區的部隊向漢口以西一線的宜昌,荊門也發動了反攻。會戰結果,日軍傷亡2萬餘人。
1941年12月,日軍第3次進攻長沙,調集兵力12萬餘人。戰鬥空前激烈,日軍死傷慘重,且糧彈將盡。這時,我長沙外圍的部隊,向長沙合圍.日軍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圍。我軍乘勝堵擊,側擊和尾追,擴大勝利戰果,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
七、崑崙關會戰:成功收復失地
日軍為切斷中國由南寧至越南河內的國際交通線,並在南寧地區開闢其海軍向內陸作戰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欽州灣登陸。鑒於南寧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調集重兵,並以部分空軍戰車部隊支援,決心以反攻作戰收復南寧。
1940年1月上旬,日軍由粵北抽調兵力到桂南進行反撲。1月27日,日軍由南岸突破邕江,進佔永淳。我守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克復永淳。到2月8日,日軍相繼攻陷崑崙關,進佔賓陽,上林武鳴等地。此時,日軍兵力分散,後方空虛,補給困難,時時遭受攻擊,遂於2月9日起開始南撤。我軍乘勢不斷給日軍以打擊。至11月30日,先後收復龍州,南寧,欽縣,鎮南關(今友誼關)。
八、百團大戰:決定性勝利
1940年8月,華北敵後戰場的八路軍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從戰略上配合正面戰場的作戰,先後集中了105個團,在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指揮下,對敵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
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餘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繳獲各種炮50餘門、各種槍5800餘支。同時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餘人的代價。
八、百團大戰:決定性勝利
1940年8月,華北敵後戰場的八路軍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從戰略上配合正面戰場的作戰,先後集中了105個團,在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指揮下,對敵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
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餘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繳獲各種炮50餘門、各種槍5800餘支。同時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餘人的代價。
九、滇緬之戰: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勝利
1943年10月,揭開了緬北滇西反攻的戰幕。其時,日軍的緬甸方面軍有11個師團,近30萬人馬。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列多發南地區出發,身侵緬日軍攻擊。我官兵經一年多作戰,先後贏得了胡康河谷戰鬥,孟拱河谷戰鬥以及密支那等戰役的巨大勝利,在中國遠征軍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親乘勝向滇西畹町推進。
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以數萬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反攻作戰的完全勝利。這場勝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軍對中國戰場西側的威脅,打破了日軍對美援華物資的封鎖,同時減輕了盟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在國際上博得了崇高的榮譽。
十、湘西會戰: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1945年上半年,日軍在中國廣闊的戰場上已陷入全面被動和被包圍殲滅的狼狽境地。這時,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已擬定出中國戰區總反攻計畫,調整了戰鬥序列。
1945年4月8日,敵第6方面軍的第20軍主力一部,在空軍的配合下向湘西進犯,企圖佔領芷江空軍基地。我軍除第3,4兩個方面軍擔任防禦外,並將在緬北作戰的新6軍空運到芷江參加任總作戰。我軍對日軍從逐次阻擊到截擊,夾擊,將日軍分割包圍。在中國戰區的中美空軍,也集中力量於芷江方面。由於制空權完全被我牚握,日軍陷入了手足無措狀態,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新任總司令岡村寧次被迫於5月8日下令停止攻擊,狼狽逃竄,我軍乘勝反攻。
至六月七日,日軍所佔地區全部收復,並斃,傷日軍24000餘人,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
其實,在日本公佈的在抗日戰爭中死亡的日本兵,與實際上的死亡數十分不符。曾經有記者統計的日軍在中國陣亡總數,超過七十萬人,其中不包括蘇聯紅軍、抗日聯軍在東北和中國遠征軍在印緬的戰果。但是比起來中國在那長達八年所遭受的蹂躪與折磨,還有比這個數字多更多倍死傷的百姓和軍人,我們真的應該銘記那段歷史,記住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