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是如何對匈奴作戰的?揭秘兩漢對戰匈奴始末
匈奴是兩漢時期對中原王朝威脅最大的勢力,雖然他們總的人口沒辦法和漢朝人口相比,但是其「控弦之士三十餘萬」,而且他們生活的很多必需品都有賴於中國所供給,平時與漢族互市,但在有機可乘時就入侵漢朝的邊疆,滿足他們在物質上的要求。
漢高祖統一中國,匈奴的實力仍然是有增無減,而後來匈奴又把居住在敦煌、祁連間的大月氏給吞併了,這就形成了包圍中國的右臂,因而到漢武帝時不得不傾全國之力,以解決匈奴問題。
在漢初時期,由於漢高祖曾經遭遇白登之圍,因此暫時不敢與匈奴正面交鋒,因而採納臣下建議,進行和親。而高祖死後,冒頓對於漢朝愈加輕視,甚至侮辱呂後,而呂後這樣強勢的女性也忍住了。這種和親政策一直持續到漢景帝、武帝,每一次和親都要付出大量的財物,而且最多只能維持幾年的和平局面。另一方面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西漢的國力已大大增強,於是到了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武帝不甘心一直這樣下去,於是決定嚴厲打擊匈奴。
白登之圍
而綜漢武帝時代,武帝對待匈奴的態度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中間也發生過變化,不過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元、元光時期,即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29年,年輕氣盛的漢武帝從這時候起就開始準備反侵略戰爭。元光二年的馬邑之圍,雖然漢軍無功而返,但是漢朝和匈奴撕破了臉了。而匈奴更是加劇對漢朝邊疆的騷擾,外患更為嚴重。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舉進攻,武帝命令衛青出上谷,公孫賀出雲中、李廣出雁門,全面對匈奴進行反擊,其他三路失敗,只有衛青大勝而回。這一階段時武帝準備反擊匈奴的開始。
第二階段,元朔、元狩年間,這時候漢朝由被動迎敵轉向主動向匈奴進攻。這一階段,西漢的版圖得到了擴張。元朔元年,武帝派衛青和李息出擊,把匈奴擊退了。第二年,衛青帶領漢軍對位於今天河套境內的匈奴進行大包圍戰,匈奴兵大敗,死傷甚多。漢武帝在河套設立朔方郡,遷徙內地之民充實邊境。元朔五年、元朔六年衛青多次出擊匈奴。
這一階段又有一個天才型的統帥加入,他就是霍去病。元狩元年,漢武帝命令霍去病出隴西,大敗匈奴,而霍去病又對匈奴進行了一次大的包圍戰,同樣大敗匈奴,由於這次失敗,匈奴內部發生了分裂。一部分匈奴人投降了漢朝,漢武帝就佔有了他們的地方,在這裡設置了張掖、酒泉、敦煌等郡,至此這些地方被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
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大舉北進,衛青這次穿過戈壁,到了漠北,擊敗了匈奴。而霍去病從另一個地方出兵,深入兩千餘里,大敗匈奴。霍去病一致追擊匈奴追到了瀚海,封狼居胥。
第三階段,元鼎、元封、太初年間是對匈奴作戰的低谷。這時候的匈奴因為前面的一系列敗戰,勢力大受打擊,而此時漢武帝一方面分化瓦解匈奴,另一方面修築工事防備匈奴,但是這都遭到了匈奴的破壞。
第四階段,天漢、太始、征和、後元年間,是對匈奴作戰但再起和失利時期。這時候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名將都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後來的將領李陵和李廣利都先後投降了匈奴。
雖然漢武帝打匈奴,漢朝消耗巨大,但是匈奴更慘重。
一是人口的損失,高祖時匈奴人口只是可以上馬打仗的有三十萬,而到了漢武帝,其中一次擊敗匈奴,匈奴光投降的就有二十萬人。
二是匈奴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破壞。因為遊牧民族的主要財產就是牲畜,匈奴幾乎破產。
三是領土的損失。漢朝的攻擊使得匈奴不得不遷徙。
四是東漢時期大將軍竇固、竇憲統兵攻打匈奴,大獲全勝。其中的南匈奴投降中國,後來成為「五胡亂華」的禍首。而北匈奴的一支遷徙到了歐洲西部,成為羅馬帝國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