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韓國臨時政府首都竟然在重慶?
導讀:近代的朝鮮半島命運坎坷。甲午一役中國敗於日本,使得日本勢力正式進入朝鮮半島。三國干涉還遼之後,朝鮮王室閔妃引入俄國勢力,使得日俄兩國各據朝鮮一方,形成權力均勢,皇室尚能苟安一時。然而好景不長,1905年日俄戰爭中俄國慘敗,日本又完全掌控朝鮮。在弱小的經濟與社會條件下,朝鮮民族暫時沒有能力組織集體的反抗。但是在海外,他們還有一批具備膽識的仁人志士決心誓死實現民族獨立。
1909年,流亡中國東北的安重根等人在哈爾濱車站狙擊伊籐博文,造成伊籐重傷身亡,安重根隨後被捕並犧牲於旅順監獄。安重根的赴難並沒有阻止隔年日本正式併吞朝鮮,但它卻預示了日本統治朝鮮將面對難以想像的反抗,同時也注定了,由於地緣和同樣受到侵略的命運,朝鮮獨立運動勢必與中國發生密切的關係。朝鮮亡國的第二年,中國即爆發了辛亥革命,韓籍同盟會員金圭植參加了革命,隨後並成立了同濟社此一獨立運動團體,同時流亡於中國、俄國和美國的韓國人士所成立的愛國團體也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巴黎和會舉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倡「民族自決」,給予海內外韓人極大的鼓勵。3月1日,以學校學生為主的30萬群眾聚集在漢城鍾路的「塔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高呼「大韓獨立萬歲」,人潮洶湧,氣壯山河。
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韓人在「獨立宣言」中引古述今,頗有康、梁之風,事實上這份宣言發表後的兩個月,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知識分子救亡圖存、力求革新的激憤,中韓人民的心境並無二致;不同的是,韓國已亡國,中國尚存一息,然而兩國人民任人宰割的心境卻是同一歷史命運的產物。面對韓人突然爆發集體反抗,日本當局採取了血腥的武力鎮壓,到處派出軍警槍擊群眾,追捕抗日誌士,延續數年。後來據日本當局自己的統計,這次運動前後參加人員計136萬餘人,被殺害的有6000餘人,入獄的有5萬多人,其它被焚燬的教堂、學校、宅第不計其數。儘管「三一運動」功敗垂成,但在韓國人民心目中卻像征偉大的紀元的開始,從李朝末年坎坷的國運以致昏臣賣國的無奈中,韓國人民終於徹底覺醒,並認識到提高本身的文化和教育是爭取獨立與邁向新時代之根本。
臨時政府的誕生
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韓人在「獨立宣言」中引古述今,頗有康、梁之風,事實上這份宣言發表後的兩個月,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知識分子救亡圖存、力求革新的激憤,中韓人民的心境並無二致;不同的是,韓國已亡國,中國尚存一息,然而兩國人民任人宰割的心境卻是同一歷史命運的產物。面對韓人突然爆發集體反抗,日本當局採取了血腥的武力鎮壓,到處派出軍警槍擊群眾,追捕抗日誌士,延續數年。後來據日本當局自己的統計,這次運動前後參加人員計136萬餘人,被殺害的有6000餘人,入獄的有5萬多人,其它被焚燬的教堂、學校、宅第不計其數。儘管「三一運動」功敗垂成,但在韓國人民心目中卻像征偉大的紀元的開始,從李朝末年坎坷的國運以致昏臣賣國的無奈中,韓國人民終於徹底覺醒,並認識到提高本身的文化和教育是爭取獨立與邁向新時代之根本。
臨時政府的誕生
「三·一運動」後,大批韓人流亡海外,並在東北成立了「韓國獨立軍」,轉戰於長白山之間,同時也先後出現了三個臨時政府:海參崴的大韓民國議會政府、漢城政府、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不過實權還是在上海臨時政府。臨時政府在剛開始的時候派系紛立,內部矛盾重重。1921年李承晚帶著親信幹部前往美國,從此留在美國進行遊說工作,未再回到上海。在此期間,中國的革命力量也在迅速興起,而臨時政府真正做出成績,也是在與中國聯合之後。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政府,臨時政府立刻派金圭植為專使,向孫中山提出合作的請求,其中包括了由中國軍事學校收容韓籍學生。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第四期吸收了一批韓籍學生,為了避開日本特務的偵查,他們都有中韓雙重國籍,而且使用假名。1926年北伐軍到了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另設立特別班,接納新一批韓籍學生。 至於協助培養軍事人才方面,1932年國府軍委會與朝鮮民族革命黨黨魁金若山在南京湯山合辦「朝鮮革命幹部學校」,此外,國民黨組織部與臨時政府亦合辦了多個訓練班。以上韓國青年後來大多成為「韓國光復軍」的骨幹。臨時政府在上海也有一番轟轟烈烈的表現,其中舉世矚目的是「虹口公園事件」。時機剛好在日本連續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熱河戰役等侵略氣焰達到最囂張的一刻,4月29日,日本軍政要人和日僑在上海日租界的虹口公園慶祝天皇的生日,臨時政府國務委員兼警察廳長金九組織的「韓人愛國團」團員尹奉吉,向台上日本軍政首長投擲炸彈,造成多名軍官傷亡,使得這場原本要慶祝「上海事變」的慶祝儀式變得狼狽不堪。
就讀中國軍校成熱門
1932年之後,國民政府援韓成為有計畫有組織的行動,韓人也感到隨著日本加快了侵華的腳步,戰爭氣氛濃厚,中國全面抗戰即將爆發,韓國民族解放的時機也將來臨,為此,在華韓僑興起了就讀中國軍校的熱潮,臨時政府的成員多將子女送到中國學校唸書,如金九的兒子金信即畢業於中國航空學校(後曾任韓國空軍總司令),他們在中國成長受教育,漢文水平與中國人無異,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國民政府從南京遷至武漢,後再遷於重慶,韓國臨時政府也隨之疏散西遷,1939年5月遷到四川省南部的綦江,距重慶只有一百里地。儘管臨時政府未及展開軍事活動,但李范、金弘一以及一些中國軍校畢業的韓國青年直接以中國軍隊的一分子赴火線作戰。1938年10月,金若山運用他在國府軍委政治部的關係搶先在漢口組建了「朝鮮義勇隊」,初期有120名隊員,左翼色彩較濃,與中共方面有著密切聯繫。該隊下有兩個分隊,隸屬軍委政治部戰地工作隊,儘管這是中國政府直接協助成立的朝鮮武裝部隊,達成了臨時政府長年追求建軍的夢想,不過金若山是臨時政府中的反對派,與金九存有間隙,因此朝鮮義勇隊的成立對金九多少造成領導權的挑戰。1939年初,蔣介石分別找了金九和金若山談話,希望能摒棄成見,團結抗日。在國府最高當局的撮合之下,兩人還在7月間聯合發表了一封「告同志同胞書」。
1940年4月,韓國國民黨、韓國獨立黨和朝鮮革命黨三黨合組新的韓國獨立黨,作為臨時政府的執政黨。9月,臨時政府由綦江遷重慶,並且在嘉陵賓館舉行了韓國光復軍的成立典禮。這是韓國臨時政府首次走出地下,光明正大地向海內外亮相。這場盛會出席的中方要人超過百人,盛況空前,包括中共代表周恩來(當時是以國府軍委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前來)。金九為臨時政府主席,李始榮為財務部長,曹成煥為軍務部長,趙琬九為內務部長,李青天為光復軍總司令,李范為參謀長。臨時政府宣佈,光復軍的前身是原韓國軍隊,是繼承了抗日義軍和獨立軍33年抗日鬥爭傳統的武裝獨立團體。
儘管光復軍的成立鼓舞了海內外韓人的士氣,不過一年間光復軍的擴展計畫卻原地踏步,主要是國府高層對於如何整合光復軍與朝鮮義勇隊感到十分困惑,最後蔣介石下令何應欽強行合併兩部。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初露曙光,中美英三國首腦迫不及待地在開羅開了個會,這次會議也讓臨時政府看到了曙光。在會後發表的「開羅宣言」裡有這樣一句話:「我三大同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適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誰也沒有想到,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時美蘇定下口頭協議,雙方將以北緯38度為界分別佔領南北朝鮮。朝鮮半島獨立之夢再次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