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死亡人數:我軍傷亡40萬換來戰略相持 | 陽光歷史

 

A-A+

武漢會戰死亡人數:我軍傷亡40萬換來戰略相持

2016年04月1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300 次

  1938年10月27日,日軍佔領武漢。

  棄守武漢倒計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艦喋血金口。這一天,距離金口僅26公里的武漢,進入了棄守的尾聲。

  日軍在長江兩岸和大別山北麓已形成對武漢的三面包圍,10月21日廣州失陷,武漢局勢更為孤立。24日,國民政府最高軍事當局決定:放棄武漢。

  當日下午,在漢口怡和街(今上海路)由政治部第三廳和國際宣傳處主持召開外國新聞記者招待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鄭重宣佈「我軍自動退出武漢」;同日,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機關報《掃蕩報》分別發表了告別武漢的社論。郭沫若等在撤退前,還組織朝鮮義勇隊爬上漢口水塔,用瀝青寫上日文標語:「士兵在前方流血,財閥在後方享樂!」用來「迎接」入漢的日軍。

  最後撤退的時候到了

  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來到漢口界限路(今合作路),為《新華日報》社出版的最後一期報紙口授社論。晚上8點,周恩來、葉劍英等才帶著電台離開武漢。當晚,作為戰時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和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乘飛機離開武昌飛往湖南衡陽。臨行前,他下令:「將凡有可能被敵軍利用之虞的設施均予以破壞!」這道「焦土抗戰」的命令,使武漢隨後整整燃燒了兩天。

  為保證最後的有序撤退,24日晚,頭戴鋼盔的中國憲警隊荷槍實彈,在市內各處站崗,外僑義勇隊以木棍為武器在街頭巡邏,即時成立的漢口難民區委員會積極組織疏散難民,當時武漢未疏散的即將成為難民的群眾有40萬人。

  到25日中午,漢口市區到處傳聞日軍馬上要進入市街的消息,於是大批市民湧向舊租界的大街小巷,連走路也難以插足。據不完全統計,在武漢淪陷的最初幾天,進入法租界和難民區躲避的市民達10萬人之多。

  25日,中山艦被擊沉次日,武漢淪陷。25日-27日,日軍先後佔領了漢口、武昌、漢陽。

  從1938年6月12日日軍攻陷安慶開始,至同年10月底日軍攻陷武漢,歷時4個多月,積大小數百仗的武漢會戰至此基本拉下了帷幕。

  會戰得失

  武漢保衛戰是中日開戰以來時間最長、雙方投入兵力最多、作戰地域最廣、雙方傷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戰役,而且影響全國,牽動世界。如此大規模的自衛戰爭,對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何重大作用呢?

     專家評析

  武漢保衛戰宣告了日軍「速戰速決」戰略的破產。就日軍最終佔領武漢、盤踞華中的結局而言,日軍是勝利了;但從中國軍隊在保衛武漢的戰鬥中阻敵西進,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以空間換時間等目的而言,還是成功實現了預期目標;武漢保衛戰為敵後戰場的開闢創造了必要條件,同時在一定時期牽制了日軍的北進。總體來說,中國軍民以巨大的犧牲(在歷時4個多月的血戰中,中國軍隊傷亡40萬人),換來了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

  武漢會戰不僅是中國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階段到戰略相持階段的轉折點,還因為有力地牽制了日本陸軍的主力,會戰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於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棄守戰略

  4個多月的會戰期間,從力保武漢到放棄武漢,其軍事策略是如何變化的?專家評析——

  1938年8月以後,由於日軍進逼武漢,國民黨軍隊在保衛武漢的外圍戰鬥中損失慘重,中共中央尖銳地提出武漢不可守時,應如何辦的問題。

  8月6日,中共中央在給王明、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的指示中指出:「保衛武漢重在發動群眾,軍事則重在襲擊敵人之側後,遲滯敵進,爭取時間,務必避免不利的決戰。」強調「武漢至事實上不可守時,不惜斷然放棄之。」

  10月初,日軍攻陷田家鎮直逼黃陂後,中共中央指示要事先做好武漢不守的宣傳工作,認為目前「不應強調保衛武漢」。一方面要加緊說明爭取武漢防禦之持久,另一方面要強調武漢如果失守,中國仍然能繼續抗戰。

  被蔣介石授權指揮武漢會戰的白崇禧向蔣介石介紹毛澤東剛發表的《論持久戰》,將其精神歸納成「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認為這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並獲得了蔣介石的認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即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保證了武漢會戰後,在戰略上最終實現逐步而全面消滅日本侵略者的目標。

  棄守宣言 有捨有得

  「武漢至事實上不可守時,不惜斷然放棄之。……在抗戰過程中鞏固蔣之地位,堅持抗戰,堅決打擊投降派,應是我們的總方針。而軍隊力量之保存,是執行此方針之基礎。」 —— 8月6日毛澤東等關於保衛武漢方針致王明、周恩來的電報

  「保衛武漢之軍事,其主要意義在於阻滯敵軍西進,消耗敵軍實力,準備後方交通,運輸必要武器、遷移我東南與中部之工業,以進行西南之建設。今者我中部及東南之人力物力多已移植於西部諸省,西部之開發與交通建設,已達初步基礎。故我守衛武漢之任務已畢,目的已達。且抗戰軍事勝利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繼續抗戰持久之力量。」——10月31日蔣介石發表《為放棄武漢告全國國民書》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