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6輪105突擊炮 為與中國決戰做準備
在日本這個對混合動力車異常支持的國度,豐田的普銳斯開創了油電混動技術進入民用車市場的先河。至今,日本政府仍然保持較大力度,通過政府補貼、車廠優惠政策,引導車主購買使用混動車。不僅僅為高度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節省大量燃料,降低自身能源依賴程度,更重要的是由此引發的混動技術變得更加成熟。筆者曾經反覆強調過,最先進的技術往往都會優先應用在軍事上。混動技術早就在5年前,裝備在日本海軍蒼龍級柴電潛艦上。現在日本通過十年來的技術積累,終於將小型化且成熟的油電混動技術集成到即將服役的日本陸軍6驅混動105突擊炮上。
近日有消息表明,日本陸軍正在著手測試一款搭載由三菱重工提供柴油機、日立的輪轂電機、豐田提供鋰電池並負責管控系統、最後由小松製作所完成整車合裝的6輪混動105毫米口徑突擊炮(以下簡稱6輪混動105突擊炮)。這款裝備的105毫米口徑火炮由川崎重工負責研發、部分觀瞄系統的光學部分由尼康提供。
資料圖:混動技術早就在5年前,裝備在日本海軍蒼龍級柴電潛艦上。現在日本通過十年來的技術積累,終於將小型化且成熟的油電混動技術集成到即將服役的日本陸軍6驅混動105突擊炮上。
這款混動6輪105突擊炮,技戰術指標完成了初步設定,日本國防部要求其具備多種打擊能力。在1000米至2000米可對裝甲目標進行直瞄射擊,擁有通過引導發射智能彈藥曲射攻擊1000米至3000米或更遠距離目標的能力。其中擁有精確曲射攻擊能力,被看做這款混動戰車與日軍以往裝備輪式戰車打擊能力質的提升最好例證。
在防護能力上,6輪混動05突擊炮採用全鋁合金覆蓋並內裝複合裝甲製造,底盤全封閉並採用V型抗地雷攻擊結構。整車自重不足15噸,可用美制C-130運輸機(裝載1台)以及日本空軍自行生產的C-2運輸機空運(裝載2台)。利用日本在微電子科技的技術積累,進化了觀瞄系統的精度,從側面提升火力打擊效率。在車族擴展上,6輪驅動的架構,可以延伸出包括基型車(105突擊炮)在內,安全防護反恐車、指揮車、運兵車、後勤支援車、反坦克/艦船飛彈發射車等變形車。
資料圖:混動技術早就在5年前,裝備在日本海軍蒼龍級柴電潛艦上。現在日本通過十年來的技術積累,終於將小型化且成熟的油電混動技術集成到即將服役的日本陸軍6驅混動105突擊炮上。
這款混動6輪105突擊炮,技戰術指標完成了初步設定,日本國防部要求其具備多種打擊能力。在1000米至2000米可對裝甲目標進行直瞄射擊,擁有通過引導發射智能彈藥曲射攻擊1000米至3000米或更遠距離目標的能力。其中擁有精確曲射攻擊能力,被看做這款混動戰車與日軍以往裝備輪式戰車打擊能力質的提升最好例證。
在防護能力上,6輪混動05突擊炮採用全鋁合金覆蓋並內裝複合裝甲製造,底盤全封閉並採用V型抗地雷攻擊結構。整車自重不足15噸,可用美制C-130運輸機(裝載1台)以及日本空軍自行生產的C-2運輸機空運(裝載2台)。利用日本在微電子科技的技術積累,進化了觀瞄系統的精度,從側面提升火力打擊效率。在車族擴展上,6輪驅動的架構,可以延伸出包括基型車(105突擊炮)在內,安全防護反恐車、指揮車、運兵車、後勤支援車、反坦克/艦船飛彈發射車等變形車。
6輪混動105突擊炮的動力總成採用發動機與電動機和輪轂電機直連模式,與目前在售的大多數混動車採用的汽油機直接傳遞動力至驅動橋完全不同。日軍6輪混動突擊炮的柴油機只負責將動力提供給電動機,在轉化成電力後通過線纜輸送至6個輪轂電機,經過減速後的最高車速可達130公里/小時。通過日本本土渠道獲悉,日軍對這款混動突擊炮的驅動模式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首先明確柴油機只負責為電動機提供動力,電池組件不採用豐田最強的燃料電池,而是繼續使用鋰電池作為能量存儲介質。
眾所周知,豐田汽車在燃料電池上的投入巨大,目前成品的續航里程可達到500公里。但日本軍部仍然堅持,6輪混動105突擊炮使用由20組電池小總成(最小單體單位為PAD,4只Pad構成1套電池組)。現在,豐田與松下合作的電池工廠(Panasonic EV Energy)正在全力生產車用鋰電池。可以說,豐田汽車在混動技術/電動技術從分系統生產到整車集成,擁有其他日系車乃至全球各大車廠所沒有的豐富經驗。對於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層面的技術更是有著雄厚的積累。也正因為如此,日軍的這款混動軍車的動力電池由豐田汽車提供(包括電池控制系統)。
資料圖:日本陸軍6驅混動105突擊炮基本概況。 可以確定的是,6輪混動105突擊炮採用可變高度的液汽懸架。日軍這款裝備在不增加整車高度,採用輪轂電機驅動同時,匹配了可以單獨升高/降低幅度達23厘米之多的設定,可有效提升6輪混動105突擊炮隱蔽攻擊能力,並增加對複雜地形的適應性。
6輪混動突擊炮的輪轂電機為日本東芝公司提供(減速器),從2014年日本防偽技術研究會放出的資料來看,這款自重在50公斤-70公斤的輪轂電機直徑在0.6米,可承受的動力輸出扭矩範圍在0-340牛米。在日本各大車廠中,東芝和捷泰林格生產的輪轂電機性能最為突出。捷泰林格的產品更多的傾向於小型車(自重不超過2噸)與商用特種載具。而東芝的產品則主打中型叉車以及自卸車。東芝為日軍6輪混動突擊炮匹配的輪轂電機,將動力線束的固定方案、電機散熱效率、推進比等關鍵技術參數上作出重大改進。東芝生產的輪轂電機的高強度合金多轉子輪轂軸承由NGK提供。
6輪混動突擊炮標配的可變高度液汽減震,則採用來自10式主戰坦克的相關技術。整車6套驅動橋各自擁有一支可變高度達23厘米的懸架,使得這款突擊炮擁有完成複雜戰術動作的能力。
資料圖:日本陸軍6驅混動105突擊炮基本概況。 可以確定的是,6輪混動105突擊炮採用可變高度的液汽懸架。日軍這款裝備在不增加整車高度,採用輪轂電機驅動同時,匹配了可以單獨升高/降低幅度達23厘米之多的設定,可有效提升6輪混動105突擊炮隱蔽攻擊能力,並增加對複雜地形的適應性。
6輪混動突擊炮的輪轂電機為日本東芝公司提供(減速器),從2014年日本防偽技術研究會放出的資料來看,這款自重在50公斤-70公斤的輪轂電機直徑在0.6米,可承受的動力輸出扭矩範圍在0-340牛米。在日本各大車廠中,東芝和捷泰林格生產的輪轂電機性能最為突出。捷泰林格的產品更多的傾向於小型車(自重不超過2噸)與商用特種載具。而東芝的產品則主打中型叉車以及自卸車。東芝為日軍6輪混動突擊炮匹配的輪轂電機,將動力線束的固定方案、電機散熱效率、推進比等關鍵技術參數上作出重大改進。東芝生產的輪轂電機的高強度合金多轉子輪轂軸承由NGK提供。
6輪混動突擊炮標配的可變高度液汽減震,則採用來自10式主戰坦克的相關技術。整車6套驅動橋各自擁有一支可變高度達23厘米的懸架,使得這款突擊炮擁有完成複雜戰術動作的能力。
採用全新研發的超低後座10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這對日軍是一個全新的考驗。為什麼說是考驗?在綜合考量這套6輪混動載具不超過15噸前提下,搭載105毫米反坦克炮,這就意味著在3點鐘、9點鐘方向射擊時,車體會被強大的火炮後座力掀翻。載具的混動系統性能和尺寸被嚴格的限定,那麼就要在火炮的自身上尋求突破。最終這具「雙後座」10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為了降低緩衝後座力對車身的衝擊,增加了大約50只零件後,擁有了可以水平以及垂直(確切的說擁有跟隨火炮發射仰角相同)方向的兩段式後座緩衝裝置。採用小尺寸的無人炮塔結構,減重效果是明顯的,但隨之而來的是裝彈機的佈置,以及低後座105跑的彈藥勢必也要重新開發。
資料圖:日本10式主戰坦克
現在,日本陸軍90式以及10式坦克使用的120毫米口徑坦克炮,在根源上來自德國萊茵鋼鐵公司為德軍豹式系列坦克匹配Rh120-L44型120毫米口徑滑膛炮以及配屬彈藥。在日軍90式坦克炮國產化的過程並不順利,最終還是以萊茵鋼鐵授權的方式進行了國產化生產。2013年日軍自行研發的8輪重型坦克戰車搭載的10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在某些工藝上仍然來自萊茵鋼鐵。由此推斷,這台經過「雙後座」改進且匹配自行裝彈機的反坦克炮仍然「流淌著漢斯的體液」。
日軍對這款6輪混動105突擊炮採用模塊化的研發模式。在首先制定好計畫書後,各分包商在責任內根據研發手冊對火炮、車身、動力、驅動等分系統進行同步研發。在研發完畢由小松製作所合裝。雖然模塊化的研發模式已經不再有太大難度,但是對於一款採用多項全新技術的軍用車輛,油電混合的動力總成、輪轂電機這種顛覆傳統的驅動系統,勢必對整車佈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省去了變速器、分動器、傳動軸以及大量的拉桿的空間,可以提升整車空間利用率,但是在車重配比上,很少有借鑒以往經驗可用。每套分系統預先設定的技術指標,既要與以往有所突破,又要在日本各企業技術積累範圍內,在生產上還要嚴格恪守技術手冊規定的各項體積上的參數。從整套武器研發與生產模式看,日本的汽車、機械、光學、電子、重工業等跨行業協作能力已經走在世界最前端。
資料圖:日本10式主戰坦克
現在,日本陸軍90式以及10式坦克使用的120毫米口徑坦克炮,在根源上來自德國萊茵鋼鐵公司為德軍豹式系列坦克匹配Rh120-L44型120毫米口徑滑膛炮以及配屬彈藥。在日軍90式坦克炮國產化的過程並不順利,最終還是以萊茵鋼鐵授權的方式進行了國產化生產。2013年日軍自行研發的8輪重型坦克戰車搭載的10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在某些工藝上仍然來自萊茵鋼鐵。由此推斷,這台經過「雙後座」改進且匹配自行裝彈機的反坦克炮仍然「流淌著漢斯的體液」。
日軍對這款6輪混動105突擊炮採用模塊化的研發模式。在首先制定好計畫書後,各分包商在責任內根據研發手冊對火炮、車身、動力、驅動等分系統進行同步研發。在研發完畢由小松製作所合裝。雖然模塊化的研發模式已經不再有太大難度,但是對於一款採用多項全新技術的軍用車輛,油電混合的動力總成、輪轂電機這種顛覆傳統的驅動系統,勢必對整車佈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省去了變速器、分動器、傳動軸以及大量的拉桿的空間,可以提升整車空間利用率,但是在車重配比上,很少有借鑒以往經驗可用。每套分系統預先設定的技術指標,既要與以往有所突破,又要在日本各企業技術積累範圍內,在生產上還要嚴格恪守技術手冊規定的各項體積上的參數。從整套武器研發與生產模式看,日本的汽車、機械、光學、電子、重工業等跨行業協作能力已經走在世界最前端。
通過整車技術研判,日軍6輪混動105突擊炮擁有可應對地雷與爆炸裝置的車體結構,6輪獨立運作的優勢,可以精準曲射攻擊遠距離的10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以純電模式推進50公里的「零」噪音行駛能力,可擴展多達6款變形車的車族擴展性,似的這款武器系統擁有絕對優勢的攻擊行駛隱蔽的綜合性能。那麼這款武器的攻擊目標,使用環境如何呢?綜合近2年日本軍隊裝備的幾乎都是進攻性的武器,日本政府對中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等等問題上的全盤否定的態度來看,日本政府與軍隊已經達成了對中國進行決戰的態度,日向號航母,蒼龍潛艦,風神攻擊機再加上10式坦克以及6輪混動105突擊炮這些進攻武器的技戰術標定,都劍指我人民解放軍各型裝備。
在筆者看來:日軍這套研發週期將被限定在22個月的6輪混動105突擊炮,在結構上是一款全新的武器,但是其使用的各項技術,卻都是在日本各大車企、工業會社的技術儲備內。在日軍需要的時候,將以往研發的技術成果根據設定的技戰術框架進行簡單修改,然後通過高度工業化標準化的加工手段,進行「無縫連接」似的總裝,用很短時間進行調試就可完成整套全新裝備的研發與合裝工序。規則其實很簡單,但實行起來卻很難。
資料圖:日本最新13式輪式突擊炮
資料圖:日本最新13式輪式突擊炮
縱觀日本汽車工業發展,從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對西方工業強國進行全方位學習,二戰中三菱、中島(富士)、川崎等重工業基地,為日軍入侵中國提供了全部武器彈藥。日本戰敗投降後,仍然靠自身強大技術儲備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完成了復興。不可否認,現代日本的汽車和重型機械的技術與質量仍然位於世界前列。尤其是新能源車輛技術與整車製造有著獨到之處。最先進的技術勢必首先軍用化,日本豐田、松下、三菱等車廠在新能源技術的研發靠政府扶植,市場認可,民眾支持,有了繼續研發的大環境。最終日本政府在對新技術投入的資本中獲得了軍事上領先的回報。
反觀我國目前新能源汽車與推廣的境界,中央政府的態度已經明顯,各大車廠抱著不同的心態參與進來,比亞迪和北汽投入重金甚至整個身家性命擔負起應盡的責任。而有的車廠為了應付差事不捨得傳統車市場的高額利潤「磨洋工」。不過然筆者感到欣慰的是,一些負責任的整車製造廠和分系統供應商,已經了製造出符合我軍新能源裝備各項指標的鐵電池、輪轂電機以及驅動車橋的成品。
資料圖:日軍對這款6輪混動105突擊炮採用模塊化的研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