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948年平津戰役林彪為何爽快調兵入關?
《黨史博覽》發表文章《從平津戰役中的東北野戰軍看毛澤東與林彪的關係》。文中記述中央軍委和平津戰役指揮員之間通過發揚民主,往返電報討論,最終形成決策的過程,也可從歷史的原貌中看到林彪和毛澤東的關係,摘編如下。
194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從北平地下黨的幾個渠道獲悉:傅作義要派快速部隊偷襲石家莊,企圖威脅駐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機關,同時牽制正在包圍太原的解放軍,以援助閻錫山。中央軍委在部署華北軍區部隊準備阻擊傅作義偷襲部隊的同時,於10月29日發出由毛澤東起草的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蔣介石、傅作義為挽救危局刺激人心起見,令十六軍、三十五軍、九十四軍、騎四師、騎十二旅,附坦克及爆炸部隊向石家莊進攻,其九十四軍、騎四師、騎十二旅等部昨日已進至保定以南之方順橋。除令楊、羅、耿率部回援外,請你們考慮將現在錦西附近之十一縱派至冀東,向通縣、北平方向活動,威脅北平,是否可能,盼告。」
毛澤東剛簽發完上述電報,又收到敵情通報,說傅部已過方順橋,南下到了望都。同時收到林、羅、劉給中央軍委的報告,得知塔山守備部隊已撤下休整,於是復電林、羅、劉:「你們既已將塔山守備部隊撤下休整,十一縱似可調出使用於北平方面。如你們同意,即請令該縱取捷徑,經遵化、薊縣,到三河集結,相機攻擊通縣一帶,並暫受楊、羅、耿指揮。蔣傅為搗毀平山、石門一帶中央及華北政府所在地之目的,使用3個最強的軍,1個騎兵師,1個騎兵旅,1個坦克隊及1個工兵爆炸隊,先頭本日已佔望都。我楊、羅、耿回援後,在兵力對比上,尚不足殲滅此敵。現通縣、北平一帶空虛,原開通縣之十三軍的第四師亦被調用於平保線,如十一縱能出現於通縣方面調動南下敵軍一部回頭,則我楊、羅、耿可給其餘部以殲滅打擊。」
此時,東北野戰軍在遼西走廊駐有兩個縱隊,即四縱和十一縱。毛澤東知道,四縱在塔山阻擊戰中傷亡重大,十分疲憊,因此只要求十一縱先行出動。
29日14時,林、羅、劉收到這一電報後,進行了緊急磋商,認為:為粉碎傅作義的進攻,華北確需增兵。此時,錦州已經攻克,廖耀湘兵團已被殲,長春已經解放。北面只有進攻瀋陽尚需一些兵力。如今,在遼西走廊的部隊都可以開進關內。於是,他們致電中央軍委:為牽制傅作義,我們可將目前在錦西附近之第四縱、十一縱全部及3個獨立師、1個騎兵師,日內即開始向山海關冀東方面前進,威脅敵人。但四縱、十一縱在守備戰及小戰鬥中各傷亡五六千人,部隊已較疲勞,故每日行程不能過多,並須一方面前進,一方面休整,使其恢復組織和疲勞。
毛澤東看到這封電報很高興。29日23時半,他以中央軍委名義復電林、羅、劉:「你們將四縱、十一縱全部及3個獨立師、1個騎兵師南調很好。」
10月31日,由四縱、十一縱及3個獨立師和1個騎兵師組成的先遣兵團奉命由錦西地區南下。
由於中共中央公開揭露了傅作義的陰謀,華北楊羅耿兵團由平張線以北南下,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入關,傅作義見偷襲不成,可能還要吃虧,又把部隊縮回北平。
林彪在歷史上曾有多次本位主義的表現。1936年東征快結束時,上級要求擴紅較多的紅一軍團調一些士兵給擴紅較少的紅十五軍團,林彪氣呼呼地說:「有鳥的幾個兵!」在南下北寧路作戰之前,林彪曾屢次提出要兵力較少的楊成武兵團先行動,以牽制傅作義,然後東北野戰軍再行動,曾遭到毛澤東的批評。然而此次他不僅同意調十一縱,而且還要加上四縱等部隊,組成先遣兵團入關,這不禁令人刮目相看,應該說是有了很大進步。這種進步的客觀原因是殲滅在東北的國民黨軍後,東北野戰軍已經是兵強馬壯;主觀原因則是林彪增強了全局觀念。
在這一回合中,中央軍委和東北野戰軍指揮員都採用了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毛澤東體諒到東北野戰軍大戰之後,亟須休整的具體情況,只提出調十一縱入關。而林、羅、劉也體諒到為應對傅作義的偷襲,華北確實需要增兵,建議調先遣兵團入關。只經過一次電報往返,便使問題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