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南通抗戰:成功打破日偽所謂的強固封鎖線 | 陽光歷史

 

A-A+

新四軍南通抗戰:成功打破日偽所謂的強固封鎖線

2015年12月1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次

   1941年初,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部就確定了以長江下遊為起點,逐次推行「清鄉」的方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也將其定為國策。同年3月,成立了「清鄉」委員會,汪精衛自任委員長,日偽從1941年7月開始了對我蘇南抗日根據地的「清鄉」活動。原活動在這一區域的新四軍第6師第18旅奉命撤出蘇南,進入蘇中第一分區。汪偽政權見狀,以為「清鄉」活動取得了「勝利」,於是變本加厲地向蘇中根據地推行「清鄉」,並首選對日偽威脅最大的第4分區,作為「蘇北第一期『清鄉』實驗區」。1943年4月,日偽為了配合「軍事清鄉」,沿著「清鄉」區的邊沿,構築起了數百公里的竹籬笆封鎖線。

  遙遙數百里竹籬笆,是由從江南運來的500多萬根毛竹築成,如此勞民傷財,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不必說。敵人視竹籬笆為「清鄉」的法寶,不僅派了偽軍22師保護,還沿線設置了100多個大、小檢問所,配備了450多名所謂「訓練有素」的檢問人員。日偽妄圖依靠這道封鎖線,將我第4分區和其他地區割裂開來,在「清鄉」區內徹底消滅新四軍,肅清一切抗日力量,建立起徹底的偽化統治。

  竹籬笆,梅花樁。這條害人的竹籬笆,不僅使新四軍的活動受到了限制,物資輸送受到阻礙,同時也給蘇中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成為了人民群眾的死亡線。有些群眾通過檢問所,常常遭受到人身侮辱和敲詐勒索;有些群眾為了種地、趕集而穿越或接近竹籬笆時,還常常遭到拷打,甚至被無理殺害。有民謠為證:「竹籬笆,硬分家,南邊田,北邊家,良田荒蕪沒法種,種好的糧食吃不到它。」

  日偽的暴行,點燃了蘇中軍民的怒火。為了粉碎日寇的陰謀,打擊日偽的囂張氣焰,在1943年5月初,新四軍蘇中四分區地委在《為迎接敵汪「掃蕩」「清鄉」給各縣的工作指示》中明確指出:「已開始編籬笆處應迅速動員黨政軍民迅速開展反封鎖鬥爭。」在反封鎖鬥爭初期,新四軍動員籬笆兩側的群眾集體「跑反」,日偽想找人幹活都困難;當敵寇蠻橫奴役民眾為其修築籬笆時,我們的黨員、積極分子便混雜其中,組織群眾怠工,出工不出力。有時,區隊、民兵悄悄潛入竹籬笆區域,以火力吸引、驅趕日偽的「清鄉」人員,群眾就趁機拉倒竹籬笆,然後一哄而散。短短一周,百十里長的竹籬笆便被搞得支離破碎。

  這種辦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離徹底打破敵人封鎖還有一定差距。新四軍四分區司令員陶勇和四地委書記姬鵬飛商議,在各縣各邊區開展反築籬笆的群眾鬥爭基礎上,發動一個更大規模的全「清鄉」區的火燒竹籬笆群眾行動。日偽於1943年的5、6月份,開始重點「清剿」海門啟東地區,此時新四軍正好可以來個「圍魏救趙」,在封鎖線上組織一次大破擊,乾淨利落地消滅這道封鎖線。

  萬事俱備,只欠火攻。1943年7月1日夜,陶勇司令員和姬鵬飛書記帶著新四軍一師的部分主力部隊,來到串場河北封鎖線邊沿靠近指揮。地方幹部動員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到這場浩浩蕩蕩的反封鎖行動中來,連籬笆外的3分區也組織了民兵、群眾配合這次火燒竹籬笆斗爭。東起南坎,西至岔河,北起丁埝,南至天生港,幾十路民兵群眾大軍在主力部隊的掩護下一齊行動,場面甚是壯觀。宣傳隊在進軍途中唱著「竹籬笆,分了家;南邊田,北邊家,大家齊心拆籬笆」和「籬笆長,籬笆高,清鄉封鎖鬼門道;清不了,鎖不了,抗日人民智慧高;老虎鉗,切菜刀,砍掉籬笆大火燒」等民歌,鼓舞大家的鬥志。「武運長久」的日寇放了幾槍,便被新四軍主力部隊火力壓制住,龜縮在碉堡裡不敢妄動,更不用說漢奸偽軍失魂落魄的狼狽樣了。只聽一聲號令,破擊隊伍們迅速行動,不一會兒,在黑夜中閃爍星星之火就變成了一條條蜿蜒盤旋的火龍,沖天大火綿延數百里,壯觀的場面好似「火燒七百里連營」,又彷彿赤壁之戰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日偽軍慘淡經營三個多月的竹籬笆,一夜之間被華中軍民燒成灰燼,日軍的封鎖陰謀宣告破產。

  「火燒竹籬笆」的成功,打破了日偽所謂的強固封鎖線,吹響了全面「反清鄉」的號角。延安《解放日報》把這一鬥爭稱為華中軍民創造的「輝煌的英勇奇跡」。共產黨、新四軍領導蘇中軍民與日偽軍針鋒相對,堅持鬥爭,上演了「火燒竹籬笆」這威武雄壯的一幕,將永遠留存在革命鬥爭史的光輝篇章中!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