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領袖奇異的選人方式: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
孫中山先生說: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是呀,人才是一個國家的瑰寶,有了人才,一個國家就有希望。只要發現人才,一些領袖往往爭先恐後的去爭取,讓這些人為自己效力。三國霸主在選擇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下面看看這些人的做法:
其一,董卓選材,你不來我就殺你全家
董卓夠狠,選材方式也很別緻。你不來,我就殺你全家。那時候,董卓專權,行廢立之事。小皇帝登基,董卓做了相國,劍履上殿,威風八面。手下人說應該找些讀書人來支撐門面,這時候有人推薦蔡邕,說蔡邕學富五車,才堪大用。董卓聽了,立刻派人去請。可蔡邕不來,董卓非常氣憤,大聲對手下說:告訴蔡邕,不來,我就殺他全家。把個蔡邕嚇得屁滾尿流,只得前來報到。董卓也夠可以的,一天之內,把蔡邕連升三級。
其二,劉備選材,你不來我騷擾你
劉備屯兵新野,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你雖然有關羽張飛趙雲,但是手下沒有謀士。劉備問,應該找什麼樣的人。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便問伏龍鳳雛是誰?水鏡先生笑而不語。後來徐庶前來輔佐劉備,劉備很器重徐庶,徐庶的母親後來被曹操擄走,臨走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此時才知道,諸葛亮就是伏龍。於是帶著關羽張飛去了三次,諸葛亮經受不住劉備的多次拜訪,方才去輔佐劉備。
其三,曹操選材,你不來我就逮捕你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本領,就想重用,剛開始司馬懿很看不起曹操,便借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曹操信以為真,後來有人說司馬懿裝病,曹操大怒,於是派人說:「若復盤桓,便收之」(《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懼之,只得就職。
其四,孫策選材,你不來我就揍你
劉繇是三國時期一個地方割據勢力,孫策打江東的時候,劉繇是揚州刺史。手下有個叫太史慈的將軍,要和孫策單打獨鬥。太史慈武藝高強,和孫策打鬥在一處。孫策號稱小霸王,居然戰不勝他。如此,孫策很喜歡太史慈。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後來太史慈率眾歸附,孫策非常高興,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後授以兵權,拜折衝中郎將。
董卓與蔡邕
漢末董卓擾亂,王允用計將其除去。當巨賊陳屍於市,上下無不拍手稱快,獨有蔡邕感其知遇,形於顏色,竟以此觸怒了王允,下獄死。這是聽說過一點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的。
當時「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後世為之感慨歎息的也很多。陳邇冬先生的《閒話三分》,也說到這一段:
「本『一分為二』之旨,蔡邕好處應占幾分,錯處應占幾分,那就憑看官們去評量了。
「就是董卓,九十九分的惡,也有一分的善:他一上台就為陳蕃、竇武平了反;繼又擢用蔡邕、鄭泰、何顒、荀爽、孔胄……這一批清流。如果說對蔡邕『不以一眚掩大德』(立言僅次於立德)的話;那麼,董卓也不應因其百惡而掩其一善吧?」
這真是書生之見,一善正為成其百惡。陳先生自認為所持觀點是「一分為二」,可見雖兼通文史,馬列主義的精義他卻是一點也不曉得。且看毛澤東同志對我國另一部偉大小說《西遊記》的批示:
「『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常有餘。』鄉願思想也。孫悟空的思想與此相反,他是不信這些的,即是說作者吳承恩不信這些。他的行善,即是除惡。他的除惡,即是行善。所謂此言果然不差,便是這樣認識的。」(《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被唐僧所逐,回到花果山,把千餘來犯的獵人打得血染屍橫,並鼓掌大笑道:「快活!自從歸順唐僧,他每每勸我道:『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常有餘。』此言果然不差。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今日來家,卻結果了這許多性命。」)
善惡絕非截然對立的自在之物,這才是「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辯證法。
苟目的純正,手段可以不論,這是臭名昭著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但反過來,壞人作惡,手段他更不論。若不能適時也施些小恩小惠,裝點門面、收攏人心,至多是小奸小壞,斷不能成其為大奸大惡。董卓李傕郭汜輩之所以不成氣候,夠不到「亂世之奸雄」,正因其手段還太過「純正」之故。
中國的文人知識分子,三千年來要求的不過是尊重、知遇,他對我好,我就對他好(文言叫做「人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表面上自命清高,其實與婦人女子何異?這種人最易收用,讓他去發光發熱。看曹操怎樣對待陳琳,便明白不過了。
劉備與諸葛亮
官渡一戰,曹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原先投奔袁紹的劉備,又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得到了兵力上的補充,在新野(今河南新野)駐紮了下來.
劉備從不甘心寄人籬下,現在有了落腳之地就開始圖謀更大的發展,四處尋訪能輔佐自己建功立業的賢才.為此,他虛心請教名士司馬徽,司馬徽告訴他:「知曉天下大勢的人,並非是普通的讀書人,而是才能出眾的俊傑之士.本地倒有兩名俊傑,一位是臥龍,一位是鳳雛(chu).臥龍名叫諸葛亮,鳳雛名叫龐統.」
劉備憑著漢朝宗室後裔的身份,使得荊州一帶的豪傑名士紛紛歸附於他,其中有個名叫徐庶的人深受劉備的器重.徐庶很感動,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我有個朋友名叫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他是個傑出的英才,將軍難道不願見見他嗎?」
劉備一聽臥龍二字,眼睛一亮,忙不迭地說:「好啊!好啊!你趕快把他請來吧!」
徐庶卻說:「不行啊.他這樣的人是不肯自己來的,將軍您只能委屈自己,親自跑一趟了.」
劉備見司馬徽和徐庶都如此推崇諸葛亮,真是思賢若渴,就帶上關羽、張飛,親自去請諸葛亮.
卻說諸葛亮從小就沒了父母,跟著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死後,他就定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陽西)臥龍崗,蓋了座茅屋,邊讀書邊種地,常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的著名人物——管仲和樂毅.這引起不少人的嘲諷譏笑,認為他是癡人說夢,但是司馬徽和徐庶對他的才能和志向確信不疑,因此主動向劉備推薦.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兩人,風塵僕僕地趕到臥龍崗,不料諸葛亮聽說後故意躲開了,他們撲了個空.
劉備並不灰心,過了些時候再次前去造訪.這時正值隆冬時節,天氣異常寒冷,半路上忽然風雪交加.張飛打起了退堂鼓,劉備卻非常堅定,頂著風雪艱難地跋涉著,沒想到千辛萬苦地趕到後,卻被告知諸葛亮和朋友一起出門去了.
一連碰了兩次壁,關羽和張飛不樂意了.關羽說:「主公您兩次親自前去拜訪,這樣講禮節也太過分了吧!只怕那諸葛亮徒有虛名沒有真才實學,才故意避開,不敢見您呢!」
劉備搖搖頭,耐心地勸導關羽和張飛,終於說服了他倆.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第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這回諸葛亮倒是在家,但不巧的是正在睡覺.劉備見此情形,沒有叫醒諸葛亮,而是靜靜地站在門口,耐心等著諸葛亮醒來.
誰知,劉備這一站足足站了兩個時辰,張飛氣得暴跳如雷,大叫道:「這個諸葛亮也太傲慢了,竟敢讓主公等這麼長時間,我去放把火燒了屋子,看他起不起來!」幸好關羽再三勸阻,才把張飛攔住.
劉備直站得雙膝發軟,渾身無力,諸葛亮方才醒來.聽書僮說劉備已等候多時,諸葛亮連忙穿戴整齊,將劉備迎進屋中.
一見面,劉備就開誠佈公地說:「如今漢室衰敗,奸臣當道,我決心復興漢室,無奈才學短淺,因此特地來請先生指教.」
劉備三顧茅廬所顯示出的誠意,令諸葛亮非常感動,於是誠懇地幫助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指出目前應當以荊州為基地,與孫權聯合共同對付曹操,到時以漢朝皇室後代的名望,必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到那時,霸業必成,漢室可興.接著,諸葛亮讓書僮拿出一張掛圖,說:「這是我繪製的西川五十四州地圖,可為您成就大業提供參考.」
這一番促膝長談,兩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劉備打心眼裡佩服諸葛亮的遠見卓識,恭恭敬敬地請諸葛亮出山共謀大業.諸葛亮也為劉備的誠意所感動,答應結束隱居生活,出山相助.「三顧茅廬」的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劉備拜諸葛亮為軍師,並對關羽、張飛說:「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從此,諸葛亮一心一意輔佐劉備,使劉備的勢力一天天壯大起來,最終成為三國時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曹操與司馬懿
曹操也曾三請司馬懿出山。比起劉備的請法,老曹走的就完全是另一個路子了。劉備雖然有著那八棍子打不到的顯赫出身,但此時已經是猛虎下山一張皮,落魄到賣草鞋謀生的地步,還常常收到城管和地稅等部門的欺壓。反觀老曹,家族正在走上坡路,他爹地更是漢朝大太監的養子,雖然名聲狼藉,但畢竟十分管用。所以曹操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他的仕途還是仗著養爺爺的大樹蔭涼,走的一帆風順。所以他請司馬懿出山,完全不必走劉皇叔那哭哭啼啼的窩囊路子的。老曹的請人方式兩個字可以概括:生猛。
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家族勢力也是王母娘娘放屁——不同凡響。但是,和曹操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老曹請他出山做官,司馬懿還是頂著很大的思想壓力的,如果他願意做官,自然不提。可是司馬懿小伙子有一個偏見,看不起死太監!所以,這個比曹操小20多歲的年青人,在曹操請他出山的時候,軟硬不吃,用盡了各種手段搪塞拒絕,一直讓老曹請了8年之久才出來為其工作。您說容不容易,費這個勁兒,就連侵華時狗日的小日本也讓咱趕回它那個破鳥島上了!
老曹第一次請司馬懿出山在公元201年,老曹當時任司空,想請司馬懿這個小伙子到府中任職。小司第一看不慣這個死太監養子的兒子,第二看不慣老曹多疑的性格,也就是說老曹的人格魅力不行。雖然咱司馬懿也是一肚子多疑的脾氣,但是同性相斥,碰到另一個多疑的主子,打死咱也不去。於是一場好戲就此拉開了帷幕——
老曹讓毛玠去請司馬懿出山,22歲的司馬懿和老婆張春華一商量,其他理由不充分,乾脆裝病吧!於是毛玠眼前展現的司馬懿就是一副死不死活不活的慫樣,口水四流,六神無主。毛玠一看,願去就去,不願去拉到,管你裝病還是真病,你去了老子的地位還不知怎樣呢?愛誰誰,回去覆命去了。於是,一請司馬懿輕易夭折。
老曹一請不行,有點不忿。你司馬懿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子,還跟老子來這一套,不來是吧,換個法子,看你怎麼裝病。於是,第二請就變成了武請。你不是得了風痺病半身不遂嗎,老子派個刺客去,看看你怎麼反應。於是,某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當司馬懿這個小伙子在床上裝病的時候,一個黑衣蒙面的刺客突然出現在他的床頭,手中握著一把閃亮的尖刀,架到了司馬懿的脖子上。要說人家司馬懿是個至忍高手還真不是吹的。面臨這種突發情況,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火燒眉毛不眨眼。弄得刺客很沒面子,長歎一聲:你TMD真是日本原裝忍者神龜啊,遇見你我真是傷不起呀傷不起,只好土坷垃擦屁股——噘著灰嘴走了。二請司馬懿也宣告玩兒完。
直到公元208年,老曹已經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第三次請司馬懿出山。這一回老曹也沒了那份耐心給你玩家家,直接下命令,來不來?來了一好百好,不來的話,自己想去吧?這一招很靈驗,管你有病沒病,不想滅九族的話,還是來這裡工作吧。又不是讓你來服刑勞改的,好吃好喝好工作,別人想來擠爛頭還進不來呢?司馬懿萬般無奈,誰讓人家是丞相呢?放到日本就是首相了,天皇那龜孫還得聽人家首相呢。司馬懿黔驢技窮,左思右想沒辦法,只好從了吧!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請後出的山,不過諸葛亮受到的待遇明顯比司馬懿強,在蜀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由著性子施展才能,展完為止。而司馬懿在老曹的手下浮浮沉沉,時刻作為曹氏集團的對立面,被人家提防著,用著了靠前,用不著靠後,有幾次都是差一點被人家整死,就像《貓和老鼠》那個可憐的湯姆貓,被傑瑞鼠整的欲生不能,欲死不行,總是冒著生命危險陪人家玩遊戲。
不過哲學上講:環境可以改變人,人也可以改變環境。這最壞的環境才能鍛煉最強悍的人,220年,老曹眼睛一閉,大好江山交給兒子曹丕。無人可以競爭,司馬懿順理成章輔佐曹丕。226年曹丕駕崩,司馬懿輔佐三世曹睿。從此,曹氏集團日漸衰微,司馬集團獨佔鰲頭。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終於統一三國,把孫劉曹三家公司盡數併購重組,成立了西晉集團總公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董事長。當然這是後話,此處暫且不提。
孫策與太史慈
東漢時期的孫策,在神亭的地方與一敵將太史慈相鬥。二人都摔下馬來肉搏,最後還是雙方兵馬上來把二人分別救了回去。後來,在蕪湖山中,孫策用埋伏的計策把太史慈抓獲。他十分讚賞太史慈的武藝,就主動為其鬆綁。太史慈十分感動,表示願意投降。孫策笑問道:「在神亭那次戰鬥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殺害我嗎?」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說:「那可不一定。」
孫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說的是實在話,心裡很高興。
太史慈向孫策說:「我們那邊已是士卒離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收復。我想回去把他們都招攏來,投到你的帳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孫策一聽,站起來謝道:「這正是我的心願呢!我怎麼會不相信。咱們以明天午時為期,到時我在轅門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話沒說,單槍匹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眾人都擔心起來。有人對孫策說:「太史慈一去,恐怕不會再回來了。」
孫策搖頭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貫重義氣,絕不會欺騙我的。」
第二天,孫策帶領眾將來到轅門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來,對眾人說:
「我與太史慈約定是中午相會,你們看著竹竿的日影吧!」
剛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時刻,太史慈領著對方的兵馬匆匆趕了來。
眾人一見,都很吃驚,暗服孫策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