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扶搖直上起兵叛亂 唐玄宗該負什麼責任? | 陽光歷史

 

A-A+

安祿山扶搖直上起兵叛亂 唐玄宗該負什麼責任?

2018年04月04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64 次

  亂世出人才,造英雄。而在安逸平穩的治世和盛世,那些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因受到資歷、背景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要想脫穎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漢時期的「戰神」李廣就是個例子。

  李廣善射,在擔任侍衛官期間,經常隨漢文帝外出射獵,因其射箭百發百中,每次都能讓漢文帝滿載而歸。漢文帝曾對他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可惜你生在今天,只能陪著我打打獵,要是你生在高祖那種戰亂時代,封個萬戶候沒問題。」

  像李廣這種有能力的人,生在「文景之治」這種邊疆穩定、四海昇平的「治世」年代,英雄因為沒有用武之地,要想「進步」是很難的。而與李廣相比,生逢「開元盛世」,沒有背景、沒有資歷、沒有什麼大能耐的安祿山,卻能夠在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裡,從一個無名小卒扶搖直上,官運亨通,一躍成為手握三鎮重兵、身兼數職的「超級節度使」,這就不能不讓人稱奇了。

  安祿山究竟是怎麼在和平年代發跡的呢?在筆者看來,歷代官場中最黑暗、最骯髒的投機鑽營手段,幾乎都被安祿山嘗試了個遍,而且屢試不爽。

  迎合上司,虛報功績。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是安祿山的第一任上司。安祿山在他的手下擔任「捉生將」,主要工作就是俘虜契丹百姓,來充當契丹叛軍。張守珪這種為了向朝廷邀功請賞,而弄虛作假、虛報戰功的伎倆,被從小就狡黠奸詐、善揣人情的安祿山看到眼裡,記在心中。安祿山知道,要想得到上司的賞識,出人頭地,只有迎合上司,為上司賣力,以討得上司的歡心。上司不是要「政績」嘛,這好辦,咱來幹。安祿山憑著驍勇「善戰」、熟諳山川地形的自身優勢,又加上運氣好,所以每次帶人外出總能抓回幾十個契丹人來。因為屢立「戰功」,張守珪在受到朝廷嘉獎的同時,安祿山也很自然水漲船高的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語不驚人死不休。僅僅能幹是不行的,還要會說、會編,而且說要說到點子上,編要編得像真事。安祿山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尤其是在皇帝面前更是能說會道。有一次,唐玄宗見安祿山腹垂過膝,問他肚子裡有什麼東西,他詼諧地回答說:「沒有別的東西,只有一顆對聖上的忠心!」這種拍馬屁似的巧妙回答,讓唐玄宗心裡很受用,對安祿山也更加器重和寵信。天寶二年(743年),安祿山在入朝見君時,為了討得唐玄宗的歡心,他編了一通瞎話,謊奏去年秋天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蠶食禾苗,眼看著一年的收成將要泡湯。而他則焚香祝天,衷心祈禱:「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祇,願使蟲散。」(《資治通鑒》)結果感動神靈,忽然來了一大群紅頭黑鳥,霎時間把蟲吃得精光。安祿山「講政治」真有一套,他摸透了最高統治者的心理——最喜歡臣下「無限忠誠」,所以不惜編造謊言,騙取信任。安祿山講得繪聲繪色,就像真事一樣,唐玄宗便信以為真,並被他忠君愛民的誠心所感動,一系列的封賞不在話下。

  有錢能使鬼推磨。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御史中丞張利貞奉皇命到河北視察地方官員的工作情況。安祿山抓住這個機會,不僅對張利貞實施了高接遠送、接風送禮等「百計諛媚」,同時還拿出許多金錢賄賂他手下辦事的人,以結私恩。張利貞入朝後,便極力為他美言,安祿山因此被授任營州都督、平盧軍使、順化州刺史。對高官如此,對過往的使者,安祿山也不輕易放過,暗中都加以賄賂打點。使者們回朝後都齊聲稱讚他,使安祿山在朝中的「人氣」直線攀升。因為人緣好,群眾呼聲高,天寶元年(742年),安祿山又被授予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押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天寶三年(744年),安祿山兼任范陽節度使。三年後,安祿山又兼任御史大夫。天寶十年(751年),又兼任河東節度使。至此,全國十處節度使,安祿山一個人就佔了三處,同時兼領平盧、河北轉運使、管內度支、營田、採訪處置使,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尋求靠山,認「乾爹」、「乾娘」。朝中有人好做官,為了尋求政治靠山,為了找到一棵「大樹」,甚至是一棵「參天大樹」,安祿山還在基層效力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行動了。為了得到上司張守珪的更加信任和進一步提拔,安祿山在把張守珪伺候舒服了的基礎上,趁熱打鐵,乾脆乖巧的認張守珪為乾爹。這樣一來,能幹會幹,而且成了一家人的安祿山不斷得到提升,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就以「軍功」卓著,加封為平盧討擊使、左驍衛將軍。隨著官做得越來越大,安祿山在有了入宮朝見機會的同時,也在努力尋求一棵更大的樹來為自己擋風遮雨。有一次安祿山入見時,先拜楊貴妃,後拜唐玄宗。唐玄宗感到奇怪問緣由,安祿山回答說:「胡人先母而後父。」(《資治通鑒》)異常寵愛楊貴妃的唐玄宗聽到這樣的回答,不但沒生氣,反而非常高興。於是,安祿山又趁機認楊貴妃為乾娘。有了楊貴妃這棵參天大樹「罩」著,安祿山可以隨意出入禁宮,一時間成為朝中最耀眼的人物。

  從無名小卒到權傾朝野,從一方節度使到三方節度使,在唐朝各級官員嚴格按照任職年限、資歷陞遷的體制下,安祿山創造了中國歷史上邊疆軍帥在和平年代仕途飛躍的一個神話。投機鑽營,的確是安祿山飛黃騰達的重要因素,但決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陶醉於開創「開元盛世」局面的唐玄宗政治上的腐朽昏聵,為安祿山的發跡提供了一個捷徑;官場上的黑暗腐敗,無疑又為安祿山的發跡營造了一個溫床。

  在和平年代,那些靠迎合、賄賂、花言巧語、尋求靠山等骯髒手段發跡的官員,向來是靠不住的,是要出問題的。像安祿山這種表面忠誠、內心奸黠而且手握重兵的高官,則是要出大問題、大亂子的。「安史之亂」的爆發,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安祿山的舉兵反叛,不僅造成了生靈塗炭和玄宗丟位,最重要的是動搖了大唐帝國大廈一百三十八年的根基,使唐朝因此由盛轉衰。不知道當年玄宗皇帝在倉皇西逃的路上,顧沒顧上自己反省一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