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較量:雅克薩之戰及其後 | 陽光歷史

 

A-A+

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較量:雅克薩之戰及其後

2016年08月28日 康熙, 清朝皇帝,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02 次

  彼得一世(1672——1725年),俄國沙皇(1682——1725年),被普希金說成「讓俄羅斯騰空而起」,被馬克思稱為「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被列寧稱為「迅速地促使野蠻的俄羅斯人迅速採用西歐的成果,決不惜用獨裁方式,在反對野蠻勢力時,決不拒絕使用野蠻的鬥爭手段」的一代帝王。利用兒時兩個少年遊戲兵團粉碎了其姐索非亞企圖廢黜他的陰謀,並將索非亞關進修道院,實際掌握政權(1689);以一個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隨同一個250人的龐大考察團去西歐各國訪問,醞釀改革(1769)在俄國進行了廣泛的改革,使俄國一躍而成世界強國;先後在1708年列斯納亞戰役和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中打敗瑞典好戰國王卡爾十二世,迫使1721年俄瑞《尼斯塔得條約》簽訂,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裡加灣的大片土地,從而獲得了出海口;1722—1723年對波斯的入侵中奪得裡海西、南岸的土地。1703年,在涅瓦河沿岸地區建立建立聖彼得堡,1712年遷都於此,彰顯其向西方發展、向海洋發展的戰略。彼得一世十分勤政,興趣也十分廣泛,幾乎無所不包,甚至熱中與做解剖和牙醫手術。他的一生是如此豐富,以至52年的生涯似乎已經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1724年,他在海灘搭救幾個遇險的士兵時受涼得病,第二年初去世。他所留下的,是一個強大而生機勃勃的帝國。

  康熙,生辰: 1654年5月4日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祭日: 1722年12月20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8歲即位,14歲時親政,16歲時剷除了權臣鰲拜,清三藩(1673年),收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擊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1689)。實行「攤丁入畝」制度,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康熙十分勤政,興趣也十分廣泛,幾乎無所不包,康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數學修養最高的帝王,我們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數學名詞就是他親自命名翻譯的。然而他也實行海禁,進行遷界禁海給沿海百姓造成苦難,也首開閉關鎖國之始。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致使中國封建時代的文件專制達到了頂峰。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鬥,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康熙

  二、歷史讓兩位君王把目光同時投向同一個城市——雅克薩。這裡中俄軍隊正展開撕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侵略軍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竄至愛琿劫掠,清將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遊侵略軍建立的據點均予焚燬,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但侵略軍負隅頑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統彭春赴愛琿,負責收復雅克薩。四月,清軍約 3000人在彭春統率下,攜戰艦、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從愛琿出發,分水陸兩路向雅克薩開進。五月二十二日抵達雅克薩城下,當即向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發聲通牒。托爾布津恃巢穴堅固,有兵450人,炮3門,鳥槍300支,拒不從命。清軍於五月二十三日分水陸兩路列營攻擊。陸師佈於城南,集戰船於城東南,列炮於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軍發炮轟擊,侵略軍傷亡甚重,勢不能支。托爾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經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至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清軍趕走侵略軍後,平毀雅克薩城,即行回師,留部分兵力駐守愛琿,另派兵在愛琿、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屯田,加強黑龍江一帶防務。

  沙俄侵略軍被迫撤離雅克薩後,賊心不死,繼續拼湊兵力,圖謀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當獲知清軍撤走時,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軍再次竄到雅克薩。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

  七月二十四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揮,繼續頑抗。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侵略軍被圍困近年,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沙皇急忙向清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答應所請,准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薩反擊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