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因寫色情詩詞被皇帝下令處死的皇后蕭觀音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因寫色情詩詞被皇帝下令處死的皇后蕭觀音

2016年07月17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979 次

  蕭觀音是遼國道宗皇帝的皇后,史載其「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曾作詩《伏虎林應制》、《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屬和詩等,被道宗譽為女中才子。她曾因冠絕一時的容貌和過人的才氣集千般寵愛於一身,寵逾眾妃,成為道宗的「紅顏知己」,然又因一首色情詩遭人誣陷而被勒令自盡,命喪黃泉。即使香銷玉殞後,屍體也幾次被刨出,使其靈魂無安生之處。

  紅顏薄命只因多才藝

  蕭觀音,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小時候,她面容慈善,明眸皓齒,美麗清秀,性格好靜,猶如觀音轉世。父母視之如掌上明珠,對其疼愛有加。為了吉利,特為其取小字叫觀音,希望她萬事能逢凶化吉,禍去而福存。長大後,她更是出落得穎慧秀逸,亭亭玉立,嬌艷動人。蕭觀音生性聰慧,好讀書,從五歲起便經常去父親的書房,打開書右看左瞧。父親偶然教她幾個字或一首詩,她便能過目不忘。她還極有靈性,先生所教的知識一學便通,不到兩年時間,通讀唐詩。她還隨先生學習了詞的填法,若讓她填詞,總是才思敏捷,轉眼成章。

  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音樂和漢詩。契丹族建立的遼國依然保持著遊牧民族的傳統,喜動不喜靜,遼國的貴族少女很少有專心於讀書認字的,尤其是難學的漢字。難得的是,她還會用漢語寫詩作文,書法也相當不錯。在遼國的歷史上,她是僅有的兩個傑出的女詩人之一。

  16歲時,她成為梁王的王妃。次年,梁王登基為遼道宗。她性情溫順,飽讀詩書,而且她琴瑟、琵琶都堪稱國手,與遼國其他女子相比顯得格外特別,很快就被冊封為皇后。當時的遼國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孤穩壓帕女古靴,菩薩喚作特裡蹇。意思是:頭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觀音。

  遼道宗繼位後,兩人伉儷情深,年輕的遼道宗對蕭觀音恩寵有加。不僅在宮中夜夜相伴,即使出外巡遊打獵也常常帶著蕭觀音一起去。可謂是夫唱婦隨,錦瑟相和。

  契丹人都保持著尚武的習俗,喜歡打獵。按照契丹族的風俗,皇帝每年要帶領貴族們外出漁獵,稱為「捺缽」。遼道宗時常騎著號稱「飛電」的寶馬,瞬息萬里,出入深山幽谷。有一年捺缽時,道宗在黑山獵得一虎,一片歡騰之中,道宗和群臣飲酒高會,道宗命身為皇后的蕭觀音即興賦詩。蕭觀音脫口而出:「威風萬里震難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教猛虎不投降。」錦句出玉口,在座的遼帝遼臣,無不歎服。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蕭觀音女中豪傑的豪氣和北國女子的颯爽潑辣。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過人的才氣為日後那些奸佞小人的誣陷提供了可趁之機,也為蕭觀音的悲劇人生埋下了隱患和禍根。

  獨守空房吟詞作曲打發時光

  好事多磨。不論夫妻感情多麼好,在皇帝那裡,漫長的婚姻都會成為一個枷鎖。遼道宗統治後期,道宗越來越耽於玩樂,終日以畋獵、飲酒為樂,對朝政不聞不問。大半年的時間在宮外山林曠野中度過,朝政漸漸被憑告密而平步青雲的耶律乙辛把持。賢德淑惠的蕭觀音,時時勸誡道宗不要耽於射獵,不要疏於政務。起初道宗還有所收斂,後來漸漸受不了穩重的皇后的束縛,對蕭觀音一些忠言逆耳的勸誡異常反感,以後便很少在蕭觀音處過夜了。他對這位貌美才多的皇后逐漸疏遠,更有甚者常常在酒宴之餘,冒用蕭觀音的名字,把大臣李儼的妻子邢氏叫到宮裡鬼混。

  大凡女人,都會為挽留自己的愛情而鬥爭。失寵後的蕭皇后又寂寞又悲哀,開始作曲以自娛,也想挽回道宗對自己的寵愛。蕭觀音越來越不喜歡交際,容貌也日漸衰老。色衰而愛弛。耶律乙辛趁機將自己的弟媳進獻給皇上,並深得聖寵。看著道宗移情別戀,蕭觀音除了獨自嗟傷,空帳之中愁聚眉峰,悶損娥眉外,只能在詩中傾瀉自己的絕望和夢想。風流多情的詞人蕭觀音為了喚起夫君舊情,獨創曲牌《回心院詞》,一口氣做《回心院詞》十首,她在絕望中希望,哪個文人丈夫能夠讀懂這種心音:

  「帚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帚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臥,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輾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鋪翠被,待君睡。」

  「裝繡帳,金鉤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待君臨。」

  「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是君來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薰爐,待君娛。」

  「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詞中儘是「帚深殿,待君宴」、「拂象床,待君王」、「換香枕,待君寢」、「鋪翠被,待君睡」、「爇薰爐,待君娛」……的香艷。詞藻美麗,情真意切,惹人憐愛。

  任何一個絕望的女人都會縈繞這些心思,在蕭觀音那裡,卻有穿透任何一顆鐵石心腸的力量。詞曲本不分家,冰雪聰明的蕭皇后,又親自將《回心院詞》十首自譜成曲,以打動遼道宗。由於曲調幽雅,演奏難度很大,宮中伶人皆知難而退,惟獨孤身塞外的漢族伶人趙惟一的技法高妙,能把此首幽怨之詞演繹得絲絲入扣,蕩氣迴腸。趙惟一殫精竭慮,把《回心院詞》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蕭觀音與趙惟一絲竹相合,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蕭觀音希望皇帝能聽見,就經常召他入宮彈奏。時日久了,後宮盛傳她兩人情投意合,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紛紛謠喙,惡意中傷,有意陷害蕭觀音。

  蕭觀音身邊有個宮女叫單登,同樣精通音律,看見趙惟一如此受寵,心裡很不平衡。一天,單登大膽地對蕭觀音說,特裡蹇(皇后的意思)這樣寵愛趙惟一是偏心,宮裡能演奏《回心院》的又不是只有他一個。蕭觀音看出單登的心意,於是叫趙惟一來同她當面比試。蕭觀音讓兩人各自彈了四旦二十八調,單登都敗下陣來。單登雖敗,名聲卻大了,竟然連皇帝也經常召她演奏樂曲。蕭觀音勸告皇帝說:「此女出身不好,皇帝總是親近這種人,恐怕有所不便。」於是將單登貶斥到別處,不再讓她演奏。單登因此懷恨在心。

  纏綿艷曲竟成催命符

  如果中間不出個大奸臣耶律乙辛,蕭觀音和遼道宗夫妻歡好,伉儷情深,又有聰慧賢明的太子耶律浚,雖然遼道宗有沉迷打獵,遼國皇家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蕭觀音也不至於香銷玉殞,含冤而死。

  道宗整天沉迷於飲酒作樂,耶律乙辛漸漸地大權獨攬,朝臣無不阿附,以至權傾朝野。蕭觀音的兒子即太子耶律浚頗為英明,耶律乙辛對他有些忌憚。因對耶律乙辛構成不小的威脅,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欲出之而後快,但苦於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蕭觀音的詞曲,與孤身塞外的漢人趙惟一的演奏,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感。可惜,這種清音高雅的故事,卻被當時的奸臣耶律乙辛嗅到了肉體的味道。

  單登遭貶斥後,經常對妹妹傾訴自己的冤屈。她的妹妹清子是教坊朱頂鶴的妻子,雖為人妻,卻暗地裡與耶律乙辛相好。單登對妹妹說,皇后與趙惟一肯定有私情,不然以趙惟一的實力,怎麼能專寵於前?清子匯報到了耶律乙辛那裡。一聽到匯報,耶律乙辛大呼:「天助我也,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他盤算著想利用蕭觀音與趙惟一之間出現的謠傳予以打擊,從而達到扳倒太子的目的。

  他的謀士即當時的宰相張孝傑仔細研究了一番後,利用蕭觀音善詩詞這一點,寫了一支艷曲名為《十香詞》。這首《十香詞》,類似於《十八摸》,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一部用身體寫作的色情小說。此曲情節有沒有不重要,關鍵是細節非常生動,算是同類作品裡的佼佼者,《十香詞》寫了女人身上的十種香氣,用詞比《回心院》更加露骨。耶律乙辛讓清子把它拿給單登。單登以舊婢的身份匍匐在蕭觀音面前,呈上《十香詞》,並聲稱這是宋國皇后的作品。

  蕭觀音讀後臉紅心跳,對單登說:「真沒想到,宋國的特裡蹇也會寫這樣的東西。雖然浪蕩了些,不過功力還是有的。」單登乞求蕭觀音為她抄寫一遍,還說:「奴婢雖是一個粗人,但也想收藏這樣的佳作。可惜這書法太差,要是有皇后的書法相配,就堪稱雙絕了。」雖說《十香詞》遣詞用語都十分曖昧,多少有些難登大雅之堂,但這正合孤寂中蕭皇后的心態。蕭觀音讀後,覺得它雅麗有致,對《十香詞》愛不釋手。經不住單登的再三乞求,蕭觀音當場揮毫幫她抄了一遍。為了勸誡,還在「宋國皇后」的詩後作了一首道學氣十足的懷古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至此,蕭觀音已完全墮入了耶律乙辛所設的陷阱之中。

  得到蕭觀音親手謄寫的《十香詞》後,耶律乙辛如獲至寶。他立即拿著它到遼道宗那裡,大放厥詞說是皇后與趙惟一私通,並假裝膽戰心驚地拿出《十香詞》這個證據。道宗對皇后與趙惟一的謠傳早有耳聞,如今一見這白紙黑字的物證,頭腦簡單、專喜打獵的道宗不覺怒火中燒,馬上派人將皇后帶來對質。不管皇后如何否認,氣極敗壞的道宗一怒之下命人把皇后一頓毒打,打昏之後扔進死牢。等稍稍冷靜後,道宗有點半信半疑:「咦,最後這首詩明明是在罵飛燕淫亂誤國呀,那皇后怎麼還會私通呢?」昧著良心的宰相張孝傑說:「這首詩正是證據,含了『趙惟一』三個字,說明皇后這篇用身體寫作的小說,男主角就是趙惟一呀。」道宗醋勁大發,勃然大怒。認定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私通,敕令蕭觀音自盡,趙惟一凌遲處死。蕭觀音再三請求再見道宗一面竟不獲准。皇后自盡以前,還作了一首絕命詞,最後幾句是:「呼天地兮慘悴,恨古今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夕。」自盡時年36歲。

  後來,年剛十八歲的太子耶律浚也在耶律乙辛的構陷下廢為庶人,不久之後也被害死。

  蕭觀音被賜死後,遼道宗還不解恨,依舊非常惱怒自己戴了綠帽子,便讓人把蕭觀音屍體扒個精光,隨便裹個葦席草草埋葬。蕭觀音的孫子天祚帝繼位後,他為祖母的含冤不白和父親的慘遭殺害鳴不平,一面將張孝傑剖棺戮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孫及親舊,盡行誅戮;一面又把奶奶的屍體刨出,重新洗沐裝裹,以「宣德皇后」的名號把奶奶與爺爺遼道宗合葬一處。後來,金人攻滅遼國,懷著對遼朝刻骨的民族仇恨,在京城大肆破壞。遍挖遼國皇族陵寢,蕭觀音的屍身又被刨掘出來,剝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馬踐踏。

  清代的朱彝尊對蕭觀音這種悲劇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朱彝尊在詠蕭觀音的詩詞中說:

  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清朝風流倜儻的才子納蘭性德對蕭觀音惺惺相惜,作詞追悼她時,歎道:六宮佳麗誰曾見,層台尚臨芳渚。一鏡空瀠,鴛鴦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只有花鈴,綰風深夜語。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