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情的老佛爺慈禧:從秀女到女政治家 | 陽光歷史

 

A-A+

史上最悲情的老佛爺慈禧:從秀女到女政治家

2016年02月21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26 次

  古書云:「母后臨朝,自古所戒。」有史以來,母后臨朝執政,都是被朝廷的制度所禁止的。因為女人執政,是不合法度和禮數的。女人當權,是崇尚男權制度的封建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只有那宋朝宣仁太后臨朝,穩秉朝政,起用司馬光等為相,廢除王安石新政,放逐變法派,將國家政事處理的十分穩妥,因此,史稱之為女中堯舜。但是,漢唐時代的母后當國,卻始終是混沌至極;後來各個朝代發展時,又加上外戚和內豎亂權干政,把一個好好的錦繡江山,攪亂的一塌糊塗。為此,史家執筆撰書,都把母后臨朝的制度和實例都看作如蛇蠍一般,將母后臨朝寫的極其偏激,說其是誤國的罪魁,覆宗的禍水。

  史書,自古都是男人的天地,女子的英名,少之又少。但卷帙浩繁中,就偏偏有著不同凡響的錚錚婦人。她在清一色男人一統江山的世界裡,奮力奪得了本來應該是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一生執政掌權……她將國家命運控制在股掌之中。這個女人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她對帝王權術的問題駕輕就熟,但是卻對世界發展潮流趨勢缺乏認識,這也直接導致她在國家政事上的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最終讓封建的中國社會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這是她自己的悲劇,也是整個中國命運發展的悲劇。她,就是執政末代王朝的老佛爺,慈禧皇太后。

  母后垂簾聽政這一制度,開始於同治初元。當時同治沖齡,不能親自掌握政權。於是,同治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就依附著歷史,援引著母后臨朝的成制,一意實行了垂簾聽政的舉措。登上寶座的那一刻,反對的大臣都被她一一扳倒,滿朝文武再也沒有人作梗。她的臨朝訓政也就這樣變得心安理得。但是,同治帝還有嫡母鈕鈷祿氏,她是正室的皇后,因為素性貞嫻,她本無意臨朝,卻有葉赫那拉氏在旁慫恿,未免也就覺得幼帝執政確實需要有個幫襯。於是葉赫那拉氏又創造了一個不古不今的法制——兩位母后,垂簾聽政。慈禧慈安兩太后的徽號,同被天下歌頌。然而,慈安太后性和質溫,事事不願多加專擅,一切政務多歸慈禧主持。

  慈禧當政之後,當時的國勢,已經內憂外危,洪秀全、楊秀清等太平天國的餘黨佔據長江沿岸,捻黨義軍都紛紛崛起,國內的形勢一片混亂;再加上西方列強的外洋各國又乘亂相逼,英法聯軍長驅進京,清廷萬般無奈,只得屈膝求和,割地賠款。這樣一來,讓京城內外的元氣幾乎殆盡。但是自垂簾聽政之後,慈禧用人行政兩相宜,平定內亂,輯睦邦交,將朝廷內外的事務治理的井井有條,經過這一番忙碌,也讓慈禧太后的英名,內至禁宮,外至朝野,無人不知,無人不奉若神明。垂簾這一制度,也讓慈禧太后,開始了長達四十八年的專制統治。後同治帝駕崩,光緒帝繼承皇位,又是一個小小皇帝,這讓慈禧太后依舊有機會訓政。

  幾年之後,慈安辭世,國家大事統統歸了慈禧專管,更加風光無限。後來,光緒雖然親政,慈禧退至養心殿,名義上不問政事,暗中也會經常探聽朝廷中的一些要政。直到光緒帝戊戌變法,甲午中日戰事又起,朝廷之中,人才衰歇,那些閣老舊臣捕風追影,讒間兩宮,慈禧太后又被請出來,囚禁了光緒帝,第三次把握朝政,不管不顧的將朝廷中的政事全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直到闖出一場滔天大禍:國內義和團的禍亂不斷,導致西方列強的洋人相率而來,瓜分領土,互相鉗制。遍地荒涼,生靈塗炭,民力漸凋。慈禧太后沒有堅定的信念繼續抗擊洋人,只能苟顏求和,割地賠款。這樣一來,簡直是刮盡中國地皮,吸盡華人膏血。也因為這一場禍事,慈禧太后的盛名,一落千丈,全國上下,喧騰譏評。

  其實,往日的稱頌未免過輕,晚來的誹謗也不無太甚。她是一個女人,卻執掌了一個王朝的命運;她是一位母親,卻讓兩個少年天子都早早夭折!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在她的手裡走向最終的沒落;兩個少年天子,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形同虛設。為何,她能夠就這樣從容的走上歷史的舞台,主持一場沉重的王朝戲段?

  她是慈禧太后,她操控了所有人的命運,只為了讓自己的皇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慈禧太后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她的名字,與近代史上一次次喪權辱國的重大事件緊密相連,她的一生,也經歷了中國社會的一場場深刻的變革。她不過是一個女人,卻一直衝在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之上。一介弱女子,要是沒有男人般的膽識與勇氣,如何敢參與男人的天下政事?若不是她有強忍果毅的手段,籠絡鎮定,何以得來這樣的境況?假如那個時代,由一個男人來掌控,是否能夠躲過這一悲劇?一個嗜權如命的女人,如何能夠在男人統治的世界裡縱橫捭闔,掌控大著清王朝的命脈運數將近半個世紀?慈安皇太后、光緒皇帝之死,是否是她一手策劃的驚天命案?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