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慈禧太后執政生涯中的十件巨大功績 | 陽光歷史

 

A-A+

盤點:慈禧太后執政生涯中的十件巨大功績

2016年02月11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37 次

  不管怎麼說,慈禧太后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最有權的人物之一。她統治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從咸豐末年同治初年的1861年到光緒末年宣統初年的1908年),影響之深遠,無人可及。後人對她的評價,自然是極具爭議、毀譽參半、大是大非、大功大過。客觀上說,她的過遠遠要大於她的功,她所做的一切遠遠抵不上她對中國和中國人民造成的莫大災難和悲劇,對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莫大阻撓和破壞。但是與此同時,她的功績也是非常巨大的。本文就來盤點一下她在執政生涯中的十大功績。

  第一,推行洋務運動,開闢中國近代化道路

  慈禧一生中領導過兩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質層面上的變革,後者是體制層面上的變革。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模仿、學習西方工業化的運動,是在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一場改良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18世紀以後的大量科學技術成果,引入譯入了大量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第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興建了一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開啟了日後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但在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但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第二,實行「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大力改革

  1901年8月29日下諭全國停止武科考試;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兩江籌建武備學堂;9月12日下諭全國各省裁汰舊軍,編練「常備軍」,編練「新軍」的工作隨之在全國鋪開。1903年12月4日設立練兵處,任命慶親王奕隆總理練兵事務,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鐵良襄同辦理。練兵處的實權為袁世凱所掌握。清政府還令各省設立督練公所,為領導編練「新軍」的機構。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設立商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接著頒布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辦法,如欽定大清商法、商會章程、鐵路簡明章程、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礦務章程、公司註冊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這些章程規定,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繁榮。

  第三,首次提出君主立憲

  1908年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並列出一個為期9年的時間表:1909進行省咨議局選舉;1910年資政院開院;1917年召開國會,實行憲政。若按此時間表循序漸進,十年內中國將成為日本、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國家,國君只是國家的象徵,立法權在國會,行政權在內閣,司法權在各級法院,民主憲政的曙光將降臨中國。但由於慈禧改革步子邁得太大,國內外勢力逼迫和顛覆,時間表公佈後的當年她便溘然長逝,最高權威驟失,清廷群龍無首,各省督撫擁兵自重,行憲時間表停擺,也便不了了之。

  第四,辦學堂,廢科舉,派留學

  慈禧雖然在1898年扼殺了戊戌變法,但保留了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1901年9月4日下令各省城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12月5日頒布學堂科舉獎勵章程,規定學堂畢業生考試後可得進士、舉人、貢生等出身。1902年2月13日公佈推廣學堂辦法,8月15日頒布《欽定學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頒布《重訂學堂章程》,詳細規定各級學堂章程及管理體制,以法令形式要求在全國推行。與普通學堂並行的還有專業教育,包括師範學堂及各類實業學堂,在學制上自成系統,一套完整的學校制度隨之建立。

  1905年9月2日,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的脫鉤。為統一管理留學生工作,清政府分別在1902年10月31日和1906年10月2日派出總監督赴東洋和歐洲。

  1903年10月清政府頒布《獎勵遊學畢業生章程》,規定凡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普通中學5年畢業,得優等文憑者,給予拔貢出身。另外慈禧還利用美國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利用其餘的退款興建女學、新學等。

  第五,嚴禁鴉片

  「自鴉片煙弛禁以來,流毒幾遍中國,吸食之人廢時、失業、病身、敗家。數十年來日形貧弱,實由於此,言之可為痛恨。今朝廷銳意圖強,亟應申儆國人咸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著定限十年以內將洋土藥之害一律割除淨盡。其應如何分別嚴禁吸食並禁種罌粟之處,著政務處議妥章程具奏。」——慈禧禁鴉片懿旨。

  除中國之外,受這場運動影響最嚴重的就是英國了。這道詔書發佈之時,英國每年要向中國輸送5萬箱鴉片。不過英國政府立即同意,如果中國真心求變,他們願意以每年10%的速度消減產量,亦以每年10%的速度減少對中國的出口。但很不幸,慈禧在這場改革勝利之前就死去了。不過無論這場改革的結果如何,慈禧的開山之功都不可抹殺。

  第六,改變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

  清朝晚期,由於改變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商品經濟開始發達,資產階級開始形成和壯大,慈禧採用了適合生產力的君主立憲制。因此,封建制度在慈禧新政的8年中逐漸消滅了。也就是說,清朝的晚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通常所說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實則推翻的只是封建王朝的最後軀殼。因為清朝末期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會的定義,慈禧已經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從古代走向近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廢除科舉而興辦學堂,派人出國留學,興辦洋務,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其實,辛亥革命後的各種新氣象,都不過是慈禧新政的延續。

  第七,重用漢臣

  慈禧知人善用、重用漢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袁世凱等當時的一大批能人;縱觀歷史,瀏覽朝朝代代名臣賢達,他們都可無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凱,儘管有過復帝的逆施,確實還是有過人的本事。讓這樣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指揮,足見她的用人能力。她早年協助咸豐皇帝處理國事,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咸豐年間政策方針的實際制定者;並開創了同光中興的基礎,在當時內憂外患情形之下,實為中國數千年來之異彩。

  第八,興辦女學

  在慈禧默許之下,全國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並逐漸風行於開埠較早之上海、廣州等沿海城鎮。慈禧之舉代表了當年倡導開啟中國女學興辦之門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普遍為維新派開明官僚與士紳所接受。儘管它與男女平等、婦女徹底解放的距離仍相差甚遠,依然與根深蒂固的幾千年封建傳統道德觀念相左,受到擁有強大勢力封建衛道士的強烈譭謗和抵制,但女子興學卻如同星火燎原般蔓延開來。

  第九,禁止纏足,允許滿漢通婚,為楊乃武小白菜奇案昭雪

  1906年慈禧下令廢除在中國延續了近600年的纏足陋習,開解放婦女之先河;並廢除了滿漢不能通婚的舊政令。她還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經不起嚴刑拷打、作偽證的小白菜一死,還嚴懲浙江巡撫以下與案有關的貪官污吏300多人。

  第十,親自確定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被迫交往日益增多。宰相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均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最初用於作為北洋水師的軍旗,並於光緒十四年(1888)《北洋海軍章程》頒布與確認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

  定國徽

  清朝的國徽為「蟠龍」徽飾,其標誌是「蟠龍」的圖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飾象徵,代表了清朝國家象徵的徽飾。它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塊國徽。

  定國歌

  回顧歷史,中國在清代以前閉關鎖國,對外交往不多,也就沒有國歌。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曾國藩之子)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甚為感動,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身的國歌,因此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准。直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並在正式國歌《鞏金甌》未出前,暫成為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直至宣統三年(1911),那也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年,清帝國才正式制訂了國歌《鞏金甌》。

  定國花

  光緒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將牡丹花定為國花。1915年中國最早版的《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