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因言而無信而遭廢殺的皇帝是誰?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歷史上因言而無信而遭廢殺的皇帝是誰?

2016年04月18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02 次

  導讀:古語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講究說話算數。大丈夫立世,當以誠信為本,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正所謂一諾千金。不過,話又說回來,誰能一輩子說到做到?誰又能一輩子言出必行?人無完人,對於自己作出的承諾,如果不能兌現,只要誠心誠意地向對方道歉或解釋,還是可以被諒解的;如果既不履行諾言,又對對方無禮,勢必會引起矛盾衝突,後趙皇帝石遵就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

  言而無信而遭廢殺的皇帝——石遵簡介

  石遵(?—349年),字大祗,後趙第三任皇帝石虎第九子,第四任皇帝石世之同父異母兄,生母為鄭櫻桃。在石虎的十多個兒子中,石遵「有武藝文德」(《晉書》),是比較出色的一個。石虎在位時,先後立長子石邃、次子石宣為太子,後因二人胡作非為,謀害父兄,相繼被處死。石虎本想從石斌、石遵兩個「長且賢」(《資治通鑒》)的兒子中任選其一立為太子,但由於戎昭將軍張豺從中進讒作梗,石虎最終決定立幼子石世為太子,致使石遵與太子之位擦肩。

  石世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即太寧元年(349年)四月,石虎病危,臨終前任命石遵為為大將軍,鎮守關右(古語,右為西,即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並受遺詔與石斌、張豺共同輔政。當時,石斌、石遵均不在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接到輔政通知後,石遵從幽州(今北京一帶)回到國都鄴城,一則看望生病的父親,二則正式接受任命,結果石遵還沒見到父親,就被石世的母親劉氏和張豺趕走,「配禁兵三萬遣之,遵慟泣而去」(《晉書》)。這件事,使石遵對劉氏、張豺懷恨在心,也成為石遵日後出兵造反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月,石虎病死,年僅十一歲的石世即位,劉氏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其心腹張豺輔政,「如霍光故事」(《資治通鑒》)。聽到石虎病死的消息後,領兵在外的石遵果斷屯兵於河內(黃河以北),伺機武力奪取皇位。由於石遵、石鑒兄弟駐兵在外,虎視鄴城,張豺便奏請「石遵、石鑒為左右丞相,以尉其心,劉氏從之」(《晉書》)。文武雙全的石遵原本就有稱帝之心,且「先帝亦有意以殿下(石遵)為嗣」(《資治通鑒》),左丞相這個位子石遵根本看不到眼裡,他要當的是皇帝。


  就在石遵厲兵秣馬之時,姚弋仲、苻洪、石閔(即冉閔,石虎養孫)等將領平定梁犢叛亂班師而歸,與石遵在李城(河南省溫縣)相遇,眾將對女主臨朝、奸臣當道、幼主當國都有怨言,故紛紛勸石遵起兵。在這幾位能征善戰的將領中,冉閔是最厲害的一個,「閔素驍勇,屢立戰功,夷、夏宿將皆憚之」(《資治通鑒》)。有了這支生力軍的加入,石遵更有勝算。此外,不少支持石遵的其他將士也前來李城匯合,石遵的實力大增。很快,石遵便彙集了九萬人馬,在大軍圍城的氣勢下,幾乎兵不血刃就攻下了鄴城。五月,石遵在控制大局後,廢殺石世,自立為帝,成為後趙第五任皇帝。然而,石遵只當了半年皇帝,就因為自食其言被冉閔殺掉。

  石遵是怎麼言而無信的?

  當初,李城發兵前,石遵為了讓勇猛的冉閔為自己賣命,曾對冉閔許諾,「努力!事成,以爾為太子」(《資治通鑒》),《晉書》作「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意思是說,好好幹,事成之後,立你為太子,這讓冉閔很興奮。在後趙,冉閔雖然勇冠三軍,深受石虎喜愛,但由於其出身問題,無緣太子之位。石遵當著眾將士的面作出如此鄭重其事的的承諾,一下子激起了冉閔內心的強烈慾望,讓他看到了人生美好的前景。為此,冉閔甘當先鋒,很賣力地幫石遵登上了皇位。然而,石遵當上皇帝後,沒有履行立冉閔為太子的承諾,而是立了石斌的兒子石衍為太子(按:石遵無子),把冉閔晾在了一邊,且沒向冉閔作出任何解釋。石遵過河拆橋,背信棄義,言而無信,讓正在興頭上的冉閔「甚失望」(《晉書》),這不明擺著耍弄人嗎,所以對石遵意見非常大。

  石遵不履行諾言,冉閔也沒有辦法,無力抗爭,不得已而求其次,當不上太子,當個手握實權的輔政大臣也行。冉閔「自以勳高一時,規專朝政,遵忌而不能任」(《晉書》),可石遵最後只封了他一個都督的職位,讓他掌管內外兵權,政務不讓他插手。當都督期間,冉閔為了培植個人勢力,不斷為部下請封,石遵不但不同意,反「更題名善惡以挫抑之」,於是「眾鹹怨怒」,冉閔對石遵的不滿也因此更深了一層。鑒於冉閔功高震主,不少人勸石遵削奪冉閔的兵權並瞅機會將其殺掉,致使冉閔「益恨望」(《資治通鑒》),「益有恨色」(《晉書》)。冉閔與石遵的矛盾已經上升到白熱化境地。

  當年十一月,石遵召集石鑒、石苞、石琨、石昭等手足近支商議誅殺冉閔之事,雖然遭到了太后鄭櫻桃的反對,但石遵此時已將冉閔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不除不快。石鑒與冉閔素來交好,得知石遵對冉閔起了殺心,不忍心看到冉閔被殺,便秘密派人向冉閔通風報信,讓冉閔早作裝備,有所提防。石遵的所作所為,逼著冉閔選擇造反,你石遵既然不仁,就休怪我冉閔不義!鑒於石遵不僅違背諾言,不講道義,而且還要對自己下毒手,「閔遂……密謀廢遵」(《晉書》),另立石鑒為皇帝,接著派心腹蘇亥、周成捉拿石遵。當時,石遵在如意觀正和妃嬪下棋,毫無防備,束手就擒。當初,石遵率軍進入鄴城時貫甲曜兵,那是何等的耀武揚威,而今,卻成了任人魚肉的階下囚。隨即,一代帝王在懊喪和驚恐中死於非命。

  石鑒稱帝后,廢掉石遵的皇帝名號,因其生前為彭城王,故史學界仍以彭城王稱之。從五月稱帝,到十一月被殺,石遵「凡在位一百八十三日」。其實,當初石遵如果不對石閔許下諾言,單憑那九萬之眾的氣勢,攻下「宿衛空虛」(《晉書》)的鄴城,也非難事。拍著胸脯許下諾言,既不兌現,又不安撫,還動了殺機,石遵之被廢殺,可謂咎由自取。在中國歷朝歷代皇帝中,石遵是因言而無信而被廢殺的第一人,也算開了先河。套用時下非常流行的一句台詞,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石遵的遭遇就是個很好的闡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