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奸相?趙構與秦檜鮮為人知的人生側面 | 陽光歷史

 

A-A+

昏君奸相?趙構與秦檜鮮為人知的人生側面

2016年04月04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46 次

  提到趙構、秦檜的名字,無不讓人咬牙切齒,憤恨不已。這對昏君奸臣苟且偏安,不圖進取,對金國卑躬屈膝,稱臣納貢,將中原的大好河山讓於他人。陷害忠臣良將,屈殺岳飛父子,一手策劃製造了南宋第一冤案,禍國殃民,遺害無窮。現如今趙構、秦檜這對昏君奸相已經永遠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壞的,本文只是想介紹一下靖康之變前後兩個人的經歷,但這種經歷甚至有些超乎我們的想像。

  作為宋高宗皇帝時期的趙構,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昏庸懦弱,膽小怕死,貪圖享樂,為了一己私慾,偏安東南一隅之地,無意恢復中原,迎回遠在北國受盡苦難的父母兄弟;在逃亡過程中,又喪失了生育能力,不僅政治上無能而且還是個性無能。那當皇帝之前趙構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據記載,趙構字德基,1107年5月出生,是宋徽宗趙佶的第9個兒子,母則親是韋賢妃。封建時代的皇位繼承法則是「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宋徽宗前前後後一共有31個兒子,從排行上來說,趙構先天上不具備任何優勢;況且她的母親韋賢妃出身低微且不受徽宗的寵愛,所以從出生開始,似乎趙構就注定與皇位無緣。

  當不上皇帝,那就做個王爺吧。1108年年幼的趙構被封為廣平郡王,1121年15歲時被晉封為康王。在一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的父親影響下,年輕的趙構學習十分勤奮,」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書法造詣也是極高的,他善長楷、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明代人曾評價「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除了文化知識方面,趙構與其他皇子大為不同,每日練習騎馬射箭,」 挽弓至一石五斗」。 按照宋朝的軍制,弓射一石五斗(大約相當於今日180斤,指的是弓射的強度)已算武藝超群,可選入「班直」,充當皇帝的護衛。雖然不及岳飛的「挽弓三百斤」(大約相當於今日380斤),但對於一個可以每日優哉遊哉的親王來說,已是非常難得。

  1126年金軍兵臨開封城下,、而金人要求宋廷派遣親王、宰相為人質,才肯議和。宋欽宗召來皇弟們商議,眾人都知道此行兇險萬分,但只有趙構慨然請行(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在金營期間,宋軍偷襲金營失敗,金人責難,與他一同而來的宰相張邦昌泣涕請罪,趙構意氣閒暇不為所動。對此金軍主將完顏宗望懷疑這個二十歲出頭還有騎馬射箭的毛頭小子是冒牌親王,於是要求更換。回歸汴梁不久後,趙構再度奉命出使河北,期間金軍攻破汴梁,宋室北遷,作為「漏網之魚」的康王趙構就這樣登上了皇帝寶座。

  抗金中丞秦檜

  對於秦檜只能用陷害忠良、賣國投敵的「大奸臣」來定論。但靖康之變前,他是位實實在在的抗金義士。秦檜字會之,1091年出生,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人。1115年考中進士,先擔任密州教授(大體相當於市教育局長),後來考中詞學兼茂科(官員的一種選拔性考試,主要考填詞、寫詞),被任命為太學學正(國立大學的校長),從履歷上看,可見秦檜還是有些文采的。

  1126年金兵南犯,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讓三鎮之地,秦檜上書:要求只割讓原來不屬於北宋的幽州;並且說金人奸詐狡猾,主張朝廷應該從速備戰。但沒有得到朝廷的理會,此後被任命為主和宰相張邦昌的屬下,秦檜憤憤不平, 「這次專門是為了割地,與臣的意見矛盾,不合我的本心。」三次上書辭去職務。不久又陪同肅王為人質,送金軍北歸。回京後因同僚們推薦,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左司諫(監察類的職務)等職務。後來金兵堅持要割地,宋欽宗召集百官商議,其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堅決反對割地,之後秦檜被任命為御史中丞(相當於最高檢察長)

  1127年汴梁城破,徽欽二帝被扣壓,金人準備擁立一位宋朝大臣為傀儡皇帝。留守王時雍等召百官軍民提議立張邦昌,眾人大驚失色不敢作答。監察御史馬伸提議眾人一起寫信反對,於是秦檜向金人寫了一封信,其中一句寫的還是頗有些氣勢,「必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 金人見到這封信後,就派人把秦檜捉到了金營。張邦昌當了傀儡皇帝後,還派人申請放回秦檜等三人,被金人拒絕。此後跟隨二帝踏上了北遷之路,當他回來之時,徹底變了個人。假如當年他和一同北遷的張叔夜一樣客死殉國,恐怕歷史就不是今天這副摸樣了,但歷史沒有如果。從年齡上來說,1127年不是他們生命的中間點,但靖康之變卻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推翻了他們的人性,此後的趙構、秦檜性格、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最終成了今日我們所熟悉的昏君奸臣形象。不知道他們本來就屬於那種人,還是歷史環境改變了人。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