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無雙李顯忠:宋金西夏三朝為將曾欲劫持兀朮
1127年4月,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擄走徽欽二帝在內北宋皇室成員,史稱「靖康之變」。同年5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是為宋高宗。此後宋金雙方展開了長達十五年的戰爭,期間湧現出不少名將,如金國的兀朮,南宋則更多,如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的「中興四將」,鎮守川蜀的吳階、吳璘兄弟。
但有一位被是人忽略的名將,他的經歷更為傳奇。他身為宋將,被迫降金,但不忘故國,導致全家被殺,後又投靠西夏,最終得以歸宋。吳玠曾稱讚他「忠義歸朝,惟君第一。」金兀朮吩咐部將時,說「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但不知為何,這位忠義無雙名將卻被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罕有人知其名。即可再次介紹下此人,他就是李顯忠。
李顯忠本名李世輔,在《金史》均稱呼其為李世輔,出生於1108年,是綏德軍青澗(今陝西青澗)人。雖然有資料說李顯忠的家族是唐代宗李豫次子李邈的後代,但這不並準確,李顯忠應該是改姓、漢化的少數民族。自唐朝以來,李家就世襲蘇尾九族巡檢之職,鎮守邊地,世代為將。
據記載,李顯忠出生時發生了奇異事。她的母親待產數日,都沒有生下來。當天有一個和尚路過李家門說:「所育乃奇男子,當以劍、矢置母旁,即生。」所謂病急亂投醫,李家人馬上照辦,把寶劍,弓箭置於李母身旁,不久果然生下李顯忠。而且他剛生下來,就能立在床蓐之上,眾人見了都很驚訝。
李顯忠出身將門,17歲時就跟隨父親李永奇出入戰陣。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的鄜延路,李永奇奉命挑選兩名武藝高強的人,去偵察敵情。可是挑來選去,李永奇只找到一名,此時李顯忠自告奮勇。李永奇最初不同意,派兒子連累那個人,但李顯忠非常堅決,最終得以成行。此行,李顯忠兩人夜襲金人,殺死金兵十七人,此戰李顯忠鋒芒初露,因功被封為承信郎、隊將。
但一次小勝根本無法阻擋金兵的步伐,1128年11月金兵攻下延安府,李顯忠父子被俘。金人為攏絡宋軍民心,授李顯忠父子為官職。恰逢此時,偽齊皇帝劉豫徵調軍隊,準備大舉攻宋,於是命令李顯忠率延安馬軍趕赴東京。兵馬開拔之前,李永奇秘密囑咐李顯忠:「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
李顯忠抵達東京後,劉豫對他及其欣賞,授予他南路鈐轄之職,而李顯忠也趁機派自己的心腹攜帶蠟書前往南宋都城臨安。1137年劉豫被廢,兀朮率萬騎馳獵淮上,李顯忠備受兀朮的寵信,經常與他獨立馬場之中。李顯忠立即派人查看淮河深淺,尋找水淺,可以馳馬而渡之處。但非常遺憾的是,探子回來後,李顯忠馳馬受傷,此後李顯忠被授予承宣使、知同州,計畫因而流產。
沒過多久,李顯忠回家省親,李永奇制定了一個大膽的計畫:「同州入南山,乃金人往來驛路,汝可於此擒其酋,渡洛、渭,由商、虢歸朝。第報我知,我當以兵取延安而歸。」不久金國陝西方面最高指揮官撒裡曷來到同州,李顯忠用計將其擒獲。然後馳馬出城,但抵達洛河時,舟船誤期無法渡過。
金兵聞訊追來,李顯忠知道難以帶著撒裡曷歸宋,於是與撒裡曷折箭為誓:不得殺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撒裡曷同意後,李顯忠將其推下山崖,並派人告知其父此事。但李永奇帶家人等出城後,被金兵趕上,二百餘口全部遇害。
而李顯忠僅以27人輾轉逃到西夏,李顯忠向西夏借兵20萬生擒撒裡曷,「取陝西五路歸於夏」。為取得西夏的信任,李顯忠率3千人將西夏之患的 「青面夜叉」擒歸,西夏這才命李顯忠為將,率20萬大軍進入陝西。大軍抵達延安城下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此時宋金第一次和議,陝西重歸於宋朝。李顯忠欲歸送,與西夏發生矛盾,但他挫敗西夏,終於成功歸宋。
李顯忠招兵擴軍,十幾天就有數萬人相投,「行至鄜州,已有馬步軍四萬餘」,「撒裡曷在耀州,聞顯忠來,一夕遁去」。四川宣撫吳玠急忙見到李顯忠後,稱讚他「忠義歸朝,惟君第一」李顯忠抵達臨安後,宋高宗親賜名為「顯忠」,大加賞賜。
1140年,金國撕毀盟約,兀朮兵犯河南。李顯忠為招撫司前軍都統制,奉命抵抗。兀朮告誡部將道:「李世輔歸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最終金軍焚廬江而走,李顯忠欲率軍追擊,與之死戰,為張俊所制止。
1141年紹興和議後,李顯忠被封為保信軍節度使、浙東副總管。他因熟悉陝西一帶的地理、風土人情,幾次上疏提出北伐,因而被貶官閒住。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統兵南征,李顯忠身先士卒,遂有採石大捷。
宋孝宗即位後,積極準備北伐,任命主戰派官員張浚為丞相,李顯忠等人也得到重用。李顯忠暗中與金國大將蕭琦聯繫,計畫率軍經汴京打通關陝,收復鄜延,招攬舊部,以恢復中原。1163年4月,李顯忠奉命出兵,行軍至陡溝時,蕭琦違背密約,派拐子馬進攻,但被宋軍擊敗,李顯忠順勢收復靈壁,又招降虹縣。
此時邵宏淵與李顯忠爭功,兩人不合。此後金國大將紇石烈志寧率領十萬兵馬反攻,李顯忠率部與金兵作戰,大敗敵人。但邵宏淵非但不配合李顯忠,反而動搖軍心,縱容部下逃跑。宋軍撤退時在慘敗,軍資器械損失殆盡,「隆興北伐」也 宣告失敗。李顯忠被貶為果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
此後朝廷知事情的原委,將他移鎮撫州。兩年後又恢復李顯忠防禦使、觀察使,浙東副總管的職務,同時「賜銀三萬兩,絹三萬匹,綿一萬兩」。此後他又被封威武軍節度使,左金吾上將軍,賜第於臨安,復太尉職。1177年七月,李顯忠病死,終年69歲。宋孝宗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謚「忠襄」。
李顯忠一心報國,最終卻屢遭貶斥,難怪《宋史》的作者會感歎道:「李顯忠生而神奇,立功異域,父子破家徇國,志復中原,中罹讒構,屢遭廢黜,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