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重臣明珠如何自救:巧妙借助政敵洗脫嫌疑
清朝康熙時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明珠,他是掌權最大的官員之一,為人為官不但清廉正義,而且疾惡如仇,因而有不少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官員都對他恨之入骨,無不欲除之而後快。
有一年,明珠遭到幾個貪官的誣陷。他們紛紛跑到康熙皇帝面前告發,要求將其彈劾下獄。
康熙對明珠一直頗為信任,雖然他從心裡不相信明珠是這樣的人,但看著那一項項明明白白的「證據」, 康熙也一時半會想不出該怎麼樣才能保住明珠,只能依法辦事,將明珠收入監牢羈押。
明珠眼看自己就要面臨身首異處、家破人亡的下場,這時,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明珠因為平日裡對下人極好,所以當他深陷囹圄,看守們依舊對他十分恭敬。
有一天,明珠讓一位較為可靠的看守去自己的政敵那裡告狀,說自己身上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謀反!
看守嚇了一跳,別人進獄,都忙著為自己辯解還來不及呢,哪有反過來踹自己一腳的?但他尋思著明珠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於是就按明珠的要求去做。
明珠的那些政敵們一聽到這事情,可樂壞了,他們就盼著能早日把明珠整倒呢,現在碰上這麼一個好時機,哪能錯過?於是紛紛附和上書攻擊明珠。
然而,康熙聽到後,明白了一切,便會心一笑。他派人裝模作樣地調查了幾下,然後,以查無實證的名義「斷」了案。並且,康熙還借此機會把明珠那些「貪污受賄」的事情一把全攬到了自己身上,他說:「那些所謂的貪污證據,其實是我派人暗中設下的,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要陷害明珠,而是要看看朝廷裡到底有沒有一種相互監督的好作風!」接著,康熙就下令把明珠放了出來。
明珠得救了,而那些貪官們卻雲裡霧裡,搞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康熙雖然沒有辦法證明那些加在明珠身上所謂的貪污證據是別人陷害的,但他深信明珠是被人陷害的,也正因此,他才遲遲沒有處斬明珠。
而這時,那些貪官們又告明珠「謀反」。要知道,謀反可不是一個人能做成的事情,必然會牽扯到明珠的政友們身上。明珠在朝廷裡人緣好,威望高,一旦查起來,人多勢眾的「明派政友」為了保住自己,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這樣一來,皇帝就要與整個明派政友對抗了。
康熙當然不怕手下的這些官員,但是朝廷裡一直是「兩勢相當,相互牽制」的局面,如果一頭壓著明派政友,那就必然造成另一股勢力獨大的局面,甚至會動搖皇帝的根基。這是康熙無法接受的結果。所以康熙正好趁此機會保住明珠,以平衡朝廷力量。當然,康熙把「陷害」一事以「測試」的名義攬上身,也絕對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因為沒有一個人敢跳出來說康熙袒護明珠,誰說出來,誰就等於是在揭自己的短!
從那之後,明珠又回到了康熙皇帝的身邊擔任大臣,而且一幹就是二十年,直到去世。
伴君如伴虎。明珠之所以能夠在皇帝面前紅火一生,除了本身有真才實學和剛正不阿的風骨之外,更與他精於辨析的政治智慧分不開。試想,有誰能夠通過假借政敵之手,達到自救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