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荊軻:荊軻不僅武藝差還好色?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荊軻:荊軻不僅武藝差還好色?

2016年02月12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74 次

  但凡提起殺手,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大多是王家衛式那種有著憂傷、冷漠、涼寂、深澈的眼神,立在大漠風中高冷安靜的美男子。或如古詩裡「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那般飄逸、離俗、莫測、不羈,微微一笑,折煞萬千。 可遺憾的是,若是翻起古籍記載,裡頭的殺手模樣,和我們相知的,卻不盡相同。當然,可以先從殺手圈裡名氣最大的荊軻談起。

  荊軻成名,應該緣於著名的刺秦事件,當然,這也奠定了他古代第一殺手的美譽。但我們要談的,是他如何成為一名矚目的人氣殺手的。《史記》有這樣記載:「荊卿好讀書擊劍」。可以看出,荊軻的理想是做個富有情懷的文藝型劍客。但遺憾的是,荊軻的劍術,卻實在不算高明。同樣是《史記》,還有這樣記載:「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也就是說,某日荊軻和蓋聶論劍,產生了分歧,至於結果,大概是:只在人群中瞪了你一眼,奈何你卻倉惶離去。當然,倉惶離去的,是荊軻。有意思的是,荊軻的囧事,還不只一件,還有記載,「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這又是一次PK,對手換成了魯句踐,但結果卻是一樣,以荊軻落荒而逃告終。

  有意思的是,荊軻這位三流的劍客,陰差陽錯之間,卻走上了殺手之路。原來,燕國公子丹適時地出現了。當時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當時秦國有吞併天下之勢,劍指燕國。公子丹這「富二代」好日子過慣了,要去當階下囚,心理落差太大,於是,想了一個法子:買兇殺人。殺誰?自然是秦王。最後選中了荊軻。為何選荊軻?原來,荊軻劍客的道路,一直走的也不如意,後來流浪到燕地,遇到了一個知己,叫高漸離,殺狗的。於是這兩哥們閒來無事,「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怎麼樣?不明覺厲吧。群眾紛紛圍觀,這不就是飄逸的世外高手嗎?一下名氣就出來了。

  當然,公子丹找到荊軻的時候,他倒不太願意接下這活。原因很簡單,這是一條有去無回的不歸路。但公子丹是有辦法的人,《史記》如下記載:「尊荊卿為上卿,捨上捨。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也就是說,高官厚祿、香車美女,公子丹統統奉上。當然,荊軻也談不上什麼有節操的人,也不太願意像個堂上君子一樣,閉目道「罪過、罪過」,而是哈哈一笑,一併統統笑納。

  如是,拿了好處費,刺秦有如弦上之箭不得不發了。後面的劇情發展,我們大多都知道的。秦殿之上,圖窮匕首。「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也就是說,荊軻一擊不中。當然,《史記》後面的描寫,也相當的精彩,荊軻進行一系列的連環攻擊,使出各宗必殺技,竟沒有傷到秦王分毫。最後,倒是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侍醫夏無且,用藥囊直接命中,瘋狂掉血,最後,悲壯地倒在了殺手路上。其實,以荊軻三腳貓的功夫,別說刺殺秦王,恐怕連身邊的太監趙高,力博起來一時間也未必分出高下。(文:白馬晉一)

  拓展閱讀:荊軻究竟怎麼死的?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婦孺皆知,但是人們對此事前因後果的理解,與歷史事實出入很大,並且跟歷史真相正好相反。例如,荊軻刺秦王未果的原因,普遍認為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精。那麼事實到底如何?荊軻PK秦王,誰的劍術高?

  影視演繹「秦王刺荊軻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秦王劍術高,該觀點來自於文學家的解讀和影視導演的演繹。

  詩人陶淵明在《詠荊軻》中寫到:「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在陶淵明看來,荊軻劍術不精,所以大功沒有告成。

  對此,當今大導演陳凱歌也有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演繹。在其導演的《荊軻刺秦王》一片中,陳凱歌讓秦始皇破例允許荊軻帶長劍入殿,為這位刺客設下一個暗殺的陷阱。當圖窮匕首現之時,荊軻剛把自己腰間的長劍拔出,早已做好準備的秦王搶先出劍,削鐵如泥,把荊軻的劍削斷了。荊軻還沒反應過來時,秦王已經把劍深深刺入了荊軻的胸膛。人們看了這部片子後,覺得該片名應該改一下,準確的說是《秦王刺荊軻》。陳導的演繹,充分說明了荊軻劍術之糟糕——拔劍速度慢,劍的質量也不好。

  而片中的秦王害怕別人搶去了功勞,還呵退了大殿裡所有的文臣武將,自己跟荊軻單挑獨鬥。陳導可能是秦始皇的粉絲,所以就把這位「千古一帝」,演繹成了美國西部牛仔式的大英雄。

  影視演繹「秦王刺荊軻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秦王劍術高,該觀點來自於文學家的解讀和影視導演的演繹。

  詩人陶淵明在《詠荊軻》中寫到:「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在陶淵明看來,荊軻劍術不精,所以大功沒有告成。

  對此,當今大導演陳凱歌也有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演繹。在其導演的《荊軻刺秦王》一片中,陳凱歌讓秦始皇破例允許荊軻帶長劍入殿,為這位刺客設下一個暗殺的陷阱。當圖窮匕首現之時,荊軻剛把自己腰間的長劍拔出,早已做好準備的秦王搶先出劍,削鐵如泥,把荊軻的劍削斷了。荊軻還沒反應過來時,秦王已經把劍深深刺入了荊軻的胸膛。人們看了這部片子後,覺得該片名應該改一下,準確的說是《秦王刺荊軻》。陳導的演繹,充分說明了荊軻劍術之糟糕——拔劍速度慢,劍的質量也不好。

  而片中的秦王害怕別人搶去了功勞,還呵退了大殿裡所有的文臣武將,自己跟荊軻單挑獨鬥。陳導可能是秦始皇的粉絲,所以就把這位「千古一帝」,演繹成了美國西部牛仔式的大英雄。

  歷史真相:誰最後殺死了荊軻

  我們必須撇開文學家的解讀與影視導演的演繹,才能還原「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有幸的是,我們能在《史記》上看到此事的「實況轉播」——當時在場的夏無且(音「狙」),就是用藥囊擊打荊軻而救了秦王一命的那位御醫,將此事告訴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司馬遷的《史記》的有關部分正是此事的第一手的材料。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荊軻送地圖和樊於期的頭給秦王,圖窮匕現。荊軻右手抓住匕首,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要刺殺秦王,但是意外發生了 ——拉扯中,秦王的衣袖破了,他擺脫荊軻轉頭就跑,但是因慌張也拔不出身上的劍。而由於秦王當時規定大臣不能攜帶兵器上咸陽宮,衛兵必須站在大殿之外,所以整個咸陽宮形成這麼一個局面:荊軻單挑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

  這時站在旁邊的太醫夏無且把隨身的藥囊砸向荊軻,正是這一舉動救了秦王。緩過神來的大臣大喊秦王如何拔劍,秦王這才拔出了長長的寶劍。相對於荊軻手中的匕首,秦王的武器優勢很明顯,他先把荊軻的左腿砍斷了,然後連砍了8劍,荊軻還是沒有死,靠在咸陽宮的柱子上,把秦始皇罵了一頓。隨後,大殿外的衛兵聽到裡面亂做一團,趕進來殺死了荊軻。

  先有夏無且砸藥囊,又有大臣場外指導「拔劍」,還有衛兵幫忙,如此看來,殺死荊軻的並不是秦王。而從事後秦王的論功行賞的角度看,即使秦王他自己也不認為殺死荊軻是自己的功勞,而主要是夏無且的功勞。他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還說:「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此外,武器上的不對稱,也是導致荊軻刺秦未果的因素之一。當秦王拔出自己的長劍時,僅手持匕首的荊軻已無法接近秦王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