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主人公是誰 成語鞠躬盡瘁是什麼意思? | 陽光歷史

 

A-A+

鞠躬盡瘁主人公是誰 成語鞠躬盡瘁是什麼意思?

2016年05月10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601 次

  鞠躬盡瘁的主人公-諸葛亮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號臥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1河南南陽臥龍崗;1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所寫,因諸葛亮名高天下,兩省便爭諸葛亮故居之處所,顧嘉蘅想不能開罪南陽,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聯,既贊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公允。但這場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發行《三國》郵票第二組「隆中對」小型張時,因湖北、河南兩省爭奪「隆中對」的首髮式地點,並組成代表團進京申訴,以至設計受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北京師範大學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專門組織「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的說法得到大多數的的贊同,同時史學家們也認為,就像文武赤壁一樣,襄陽南陽的諸葛勝跡也是完全可以並存的。顧嘉蘅的題聯,真不愧為名聯絕作。

  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所寫,因諸葛亮名高天下,兩省便爭諸葛亮故居之處所,顧嘉蘅想不能開罪南陽,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聯,既贊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公允。但這場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發行《三國》郵票第二組「隆中對」小型張時,因湖北、河南兩省爭奪「隆中對」的首髮式地點,並組成代表團進京申訴,以至設計受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北京師範大學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專門組織「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的說法得到大多數的的贊同,同時史學家們也認為,就像文武赤壁一樣,襄陽南陽的諸葛勝跡也是完全可以並存的。顧嘉蘅的題聯,真不愧為名聯絕作。

  鞠躬盡瘁的意思

  鞠躬盡瘁,漢語成語,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鬥終身。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的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誌·蜀志·諸葛亮傳》注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一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師表》的最末一句是:「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意思是說:寫到末了,我涕淚直流,痛哭失聲,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些什麼了。「不知所云」後來成為一句貶意成語,斥人說話或文章語無倫次、邏輯性太差為「不知所云」。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