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族的來源 揭秘歷史上東夷族出生於何地
東夷族來源:東夷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東部部族的稱呼。隨著商代的東夷與華夏的融合,東夷後來改為對東方外族的泛稱。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東夷和北狄、西戎、南蠻並稱四夷。
夷的族稱,今所見為當時確證的,以甲骨卜辭關於屍(夷)方的記錄為最早;古籍記載則夏代的東方已有眾多夷人的方國部落。《後漢書·東夷傳》說:「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這九種夷都見於古本《竹書紀年》關於夏朝與東方諸夷關係的記載。實際上,「九」僅言其多,不必拘泥於九種。《竹書紀年》所載,夏代還有淮夷、藍夷;《尚書·禹貢》記載兩河之間的冀州有鳥夷(一作島夷,字形近似致誤);青州在泰山以東至海有嵎夷、萊夷;青州南部至淮河有淮夷;淮南與淮海之間揚州也有鳥夷(一作島夷)。《禹貢》成書於戰國,或亦保存了夏代民族的名稱。
甲骨卜辭對於商朝東方與東南方的夷人,寫作「」方和「」「」方。前者像人側立之形,釋為「人方」,後二者均像人蹲踞之形,與夏人危坐不同,釋為「屍方」。甲骨文學界認為作為族稱,兩者都是夷的假借字。然而有的學者認為「人方」指商東南方淮水流域靠海一帶和山東半島靠海一帶;有的學者認為人方與屍方是同一稱謂的不同寫法,都是指商東方與東南方的諸夷。郭沫若先生說:「屍方當即東夷也。征屍方所至之地有淮河流域者,則殷代之屍方乃合山東之島夷與淮夷而言。」
西周金文才正式出現了「東夷」的稱謂。在整個西周時期,東方諸夷都是周王朝的勁敵。文獻記載周對東方的戰爭,不同時期出現了東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稱謂,這些稱謂,實際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時期對東方勁敵用不同地理方位概括。西周前後兩三個世紀觀念上的變化,造成了現在研究工作辨析的困難。學術界對西周時期東夷、淮夷、南淮夷到底指哪些地區的部落與方國,有著不同的看法。
據張懋鎔《西周金文所見東夷、淮夷、南夷、南淮夷比較表》統計,西周早期僅見有「東夷」,周公、成王東征的對象金文中記載都概稱為東夷,而《史記·周本紀》說:「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魯周公世家》說:「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寧淮夷東土。」周公,成王東征雖涉及淮夷,而主要是在山東省境,此為東夷起源的地區,也是夏、商時東方諸夷的核心地區。金文為當時實錄,西周早葉以東夷概稱東方諸夷部落與方國,而淮夷包括即在其中。
周公,成王東征以後,今山東省境內的東夷勢力一蹶不振,且周王朝封太公於齊,封周公子魯以鎮東方。到西周中葉淮夷在淮河地區興起,成為東夷中勢力最強的一支。據上引張懋鎔的《比較表》第二欄,西周中期金文只見有淮夷,反而不見東夷的記錄。說明成康以後,周王朝與東方諸夷的關係,主要對手是淮夷,因而又以淮夷概稱東方諸夷部落與方國了。文獻記載多為後世追敘,關於周公、成王東征的記載,蓋成於成康以後,所以依周中期的觀念,反以淮夷概稱東夷了。
到了西周晚葉,夷王時期《禹鼎》復見淮夷與東夷並舉,而淮夷居前;厲王時器《鍾》又有南夷與東夷並見,而南夷居前。周晚葉的南淮夷、東夷各指哪些地區的部落與方國,可在東夷與西周的關係中去辨析。總之,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文獻中關於東夷的軍事活動已涉周雒邑畿甸地區,然而其分佈範圍,都沒有超出海岱與淮河流域。
秦漢以後的東夷,主要是指先秦的東北夷,又將倭人列於其中,是泛指東方的民族和國家,與先秦東夷在地區與民族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區別。
先秦的東北夷,包括肅慎,息慎同音異譯。《史記·五帝本紀》敘述舜時「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在來貢的諸民族中有息慎。《集解》引鄭玄的註解說:「息慎,或謂之肅慎,東北夷。」《國語·魯語下》,記述孔子在陳,有隼死於陳侯之庭而身上留著射來的楛矢石砮,於是問孔子。孔子說:「隼之來遠矣,此肅慎民之矢也。」並且講述其中出典,是周武王克商,命四方各族進貢方物,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度有一尺多。周王為了以其能招來遠方的美好政績垂法後世,在箭桿上刻了「肅慎氏之貢矢」,分給舜的後裔而封於陳。孔子說:「分異姓以遠方之貢,使無忘服也。故分陳以肅慎之貢。」韋昭註:「肅慎,東北夷之國,故隼之來遠矣。」
肅慎的分佈,學術界長期有過多種推論。然而古人早已指明肅慎在不鹹山(今長白山)之北。《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郭璞註:「今肅慎去遼東三千餘里。」郭璞晉人,晉遼東城即今遼寧省遼陽市老城區,晉尺約相當今6寸,當時3000里合今華里1800里左右,明顯已在長白山以北。《三國誌·東夷傳》:「挹婁在夫余東北千餘里,濱大海。」又說:「其弓長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長尺八寸,青石為鏃,古肅慎之國也。」三國時夫余王城大概還在今吉林市境,其東北晉時千餘里,合今華里600里左右。兩書所記肅慎地理,都相當於今黑龍江省寧安縣附近。《新唐書·渤海傳》說:渤海「以肅慎故地為上京,曰龍泉府」。賈耽《入四夷道城紀》說:渤海上京「臨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肅慎城」,渤海上京遺址即今寧安縣東京城。按文獻記載,肅慎分佈在以今牡丹江中遊為中心的地區。再證在考古學發現的楛矢石砮及對肅慎人文化遺址得出的判斷,可以肯定肅慎是起源於今牡丹江流域的東北古民族,又是東北與中原王朝發生政治交往最早、源遠流長的古代民族。
夫余,又有扶余、鳧臾等異譯。《史記》記述秦漢時的經濟區域說:「夫燕亦勃、碣之間一都會也……北鄰烏桓、夫余」,而《論衡·吉驗篇》記述夫余立國的傳說:「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對曰:『有氣大如雞子,從天而下,故我有娠。』」後產子,即夫余的始祖東明。說明夫余的始祖傳說,也帶有東夷以鳥為上天使者的特點。夫余立國以北流松花江中遊平坦地區為中心,其先橐離大概分佈在嫩江支流烏裕爾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