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太原暴行:新兵練膽一天刺死300多戰俘 | 陽光歷史

 

A-A+

日軍在太原暴行:新兵練膽一天刺死300多戰俘

2017年11月0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6 次

      「太原工程隊」舊址的外牆上掛著「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原工程隊舊址」的牌子。

  太原城北一條小巷子裡,兩排破舊的磚瓦房,今年吸引了眾多目光。這個侵華日軍在華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戰俘集中營之一的「太原工程隊」,在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再次亮相。作為國內僅存的日寇戰俘集中營舊址,每一磚每一瓦都見證了日寇暴行,發出了12萬被俘軍民憤怒的吼聲。

  集中營稱「工程隊」掩人耳目

  「太原工程隊」舊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壩陵橋街道辦事處新開巷社區新開南巷27號,佔地300多畝。現在,這裡是山西新富升機器製造公司的廠區。

  走進廠房,聽說記者要瞭解有關「太原工程隊」的事,一位看門的老大爺指著廠區西北角的方向說:「一直朝前走,看到兩排長條形的磚瓦房就到了。」順著老人手指方向,穿過一排排已經停止生產的廢棄廠房,兩排破舊不堪的磚瓦平房出現,外牆上掛著「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原工程隊舊址」的牌子。

  走在狹長、空曠、黑暗的庫房裡,幾乎已經看不出當年的歷史痕跡。庫房裡堆放著很多雜物,因年久失修,整個庫房裡散發著一股霉味。幾名熟悉情況的老員工指著木隔斷上的紅色數字編號說,這裡就曾是關押戰俘的牢房,地上搭建的地台就是被關押人員睡覺的地方,類似日式的榻榻米。

  據瞭解,太原集中營是侵華日軍於1938年6月建立的,為掩人耳目,逃避戰爭罪行,日軍對外稱「太原工程隊」。這也是日軍在中國所建規模最大的戰俘集中營之一。

  7年關押12萬戰俘

  「太原工程隊」成立初期,主要收容山西忻口會戰中被俘的中國軍人。1940年後,規模擴大,主要收容山西境內的中國戰俘和日本鬼子隨意抓來的老百姓。

  《山西文史資料全編》第五卷第776頁對這段歷史有著詳細記載:「日本侵佔太原後,在小東門的東北城牆角處設立了一所集中營,名曰『工程隊』。工程隊直屬日本山西派遣軍司令部,內設所長一人(松本大佐擔任),尉級隊長一人,翻譯三人,其中日本籍、朝鮮籍、中國籍各一人,被俘人員常進常出。」

  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旅遊局文史顧問孫毅說,作為抗戰期間華北五大日軍集中營之一,「太原集中營」舊址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實物遺跡,同時也是唯一保留有牢房的日軍集中營。從1938年6月「太原市集中營」建立,到1945年8月結束,在其存在的7年間,總共收容、關押過包括晉綏軍、中央軍、八路軍、共產黨幹部及當地遊擊隊、武工隊的官兵共計12萬人以上,是侵華日軍關押戰俘最多的集中營之一。

  慘無人道迫害戰俘

  被送進「太原集中營」的戰俘大部分以做工為主,除了干營內的雜活外,他們還被組成大大小小的施工隊,在市區修馬路、築橋樑,或是到日軍的倉庫搬運裝卸貨物。

  「日本人最怕俘虜生病,只要有人病了,一般會被送到專門的房間裡,讓病人躺到一尺多厚的石灰中消毒。消毒的結果,就是病人很快死去。」曾接受媒體採訪的戰俘倖存者王丕緒老人說,在集中營,他多次被派去抬這樣死去的難友。除此以外,戰俘每天吃的都是發霉的糧食,還是定額配送。吃飯時有人用一個破箱子把飯菜拖進牢房,沒有碗筷的戰俘一哄而上用手搶著吃,抓得多吃得多,抓得少只能挨餓。吃不上、喝不上的戰俘生病的很多,得不到及時醫治,平均每天都有十幾人去世。

  王丕緒說,隔段時間日軍就去集中營找一些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去抽血,他就是其中一人。被指定抽血的對象吃住會好一點,隔上幾天抽一次血,做戰備血和活人實驗。在太原市檔案局公佈的一份日軍侵佔山西期間進行活體解剖實驗的受害人名單中,詳細記錄了所有被實驗人員的姓名、年齡、籍貫、原送單位等,其中許多受害者都來自於這個集中營。

  更加慘無人道的是,在《中國的奧斯威辛——日軍「太原集中營」紀實》一書中寫道,日軍訓練新兵時會拿活人「練膽」,他們讓戰俘排成一隊,讓新兵上去拿刺刀往死裡捅,從而鍛煉新兵殺人的膽量。根據資料記載,最血腥的一次是在一天內日本兵兩次刺殺了300多戰俘。

  將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太原市政協委員遞交一份《關於「太原工程隊」遺址應定為永久保護遺產的建議》。當年10月,太原市文物局批准該舊址為「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初,太原市文物局與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旅遊局徵求社會意見並邀請專家評審,對「太原市工程隊」制定了詳細的修繕保護方案。

  就在8月6日記者採訪的當天,修繕工作已經開始。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旅遊局局長宋建偉說,這次修繕主要是對破損的屋頂、屋面、牆體進行修復、補充、加固,對排水系統和周邊環境進行整治。不久的將來,這座充滿血與淚的集中營,將重新與世人見面,該舊址也將成為太原市又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