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長蘇,林殊的人生B面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梅長蘇,林殊的人生B面

2016年03月16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2,367 次

---------
投稿網友:白久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更喜歡把「梅長蘇」看做一個人格,像是在鎖妖塔裡的紅葵,像是在地下室中的申世期,像是一切代替主人格來承受黑暗的那個或強勢、或極端、或陰狠卻總在最後招人可憐,替君悲歎的人格。
 

       如果按順敘的方式,在故事前期,林殊名字下的人格狀態一直都是積極向上的。作為金陵城中最閃亮的少年,他策馬揚鞭風采過人;作為軍營之中最年輕的少帥,他馳騁沙場志得意滿。即使在雪夜梅嶺的大火中,他也沒有丟掉過自己。
      在那段關於解毒的前言故事裡,琅琊閣的老閣主和藺晨花了幾多心血將林殊身上的火寒之毒解去,將他從地獄中重新拉回來。但伴隨著梅嶺真相的一步步查明,林殊卻被另一種名為「恨」的毒藥穿心跗骨,他恨那個冷酷多疑藏良弓的皇帝陛下,他恨那些爭權奪利泯人性的齷蹉小人,甚至他恨自己的無力,為什麼沒有多一點的力量,將父親部眾從那場赤血漂櫓的屠殺中解救出來。在恨與痛的交織中,那個曾經風華滿京城的少年,音貌俱改,形容大變。我猜,當當握不住長劍的手在顫抖,完全陌生的臉投影在鏡子裡,他的心在問「我是誰」的時候,那根主管著痛感的神經會告訴他,我是梅長蘇。
       至此,人生從A面翻轉到了B面。

       十年後的梅長蘇,帶著睥睨天下的姿態出現在金陵城中。他智謀神絕,飲茶談笑,朝堂風起雲湧。他機詭無雙,不動聲色,敵人灰飛煙滅。一路走來,不論收復人心,還是設計人心,他走的順風順水。只是同是這一條為祁王殿下,為赤焰軍團雪冤平反的路,蕭景琰之路,阻礙漸少,越走越寬,路的那一端是黃袍加身,榮耀萬丈。那梅長蘇的路,卻走的越來越窄,甚至等在最後的,就只有一個死字。
      他無所顧忌,在景琰得知林殊死訊時,兄弟氣憤悲傷的眼淚也不能驅動他告知一切;他會在疼愛自己勝過親兒子的靜姨讓他放棄時反問:你會幫我的,是不是;在霓凰詰問而得知身份,哭倒在懷裡之後,他卻不給她任何的承諾;在明知道景睿會受傷會難過的選擇之前,仍舊要揭開血淋淋的真相。他不要親情,不要愛情,不要友情,世間裡那些美好又美好的一切,他都不要。這樣說太狠毒,用另一種話說,他什麼都要不起,因為梅長蘇,只是一個為了承受而被林殊塑造出來的人格罷了。
       當然,倡導圓融和合的華夏文化中,鮮少有非此即彼的極端。於是,故事中的梅長蘇來到金陵之後,在時間的作用下慢慢發生著變化。他會試圖撿起自己扔進火坑的木牌,他會看著景睿和豫津的背影說「旦夕驚變,天涯路遠」,他會因為天下最和氣的老奶奶的逝去而吐血,他會自顧自慨歎自己一雙挽過大弓降過烈馬的雙手,嘲笑自己是從地獄爬出來的惡鬼。最重要的是,當他回望屬於林殊的一切,他會紅了眼眶。這種變化,是在真情的感召下默默發生的。
蒙摯、霓凰、衛崢等早早知道林殊身份的人,他們對於梅長蘇的感情是複雜的,那種對於舊人的信任讓他們近乎盲目的支持著梅長蘇做的一切。在他們的面前,梅長蘇更像一本書,上面寫滿了舊時舊人舊事的感情,而在記錄時受到了感動。而蕭景睿雖然作為梅長蘇的好友出場,但是在梅長蘇的認知中,即使結果是旦夕驚變,與蕭景睿天涯路遠,他也沒有選擇。這段友情早注定成為翻案路上的犧牲。
      可以說,有且只有三個人,僅僅面對的梅長蘇這個主人格,而不是林殊。
      一是飛流,這個稚氣孩子一直是他最安心的存在。飛流非常純粹的依賴著梅長蘇,他只知道眼前這個蘇哥哥,其他什麼都不知道。這種單純,美好到讓人羨慕。
      二是景琰,不論是從性格上還是經歷上,景琰對梅長蘇的厭惡與生俱來。在兩人交往起先,景琰曾直截了當的說:「我平生最不喜歡的就是像你這樣步步心機的人。」但在後期深交之中,卻一次又一次為這位蘇先生折服,認為他與其他謀士不同。他曾在割鈴之後黯然地說:「若不是早已視他為友,推心置腹,誤以為是同路之人,我又何至於如此失望。」景琰對梅長蘇抱著一種奇妙的希望,現實中他需要一個手腕過人的梅長蘇幫助他奪嫡,但是他又因為那一點點的痕跡希望梅長蘇能夠是和小殊有一樣性情的人。這種希望景琰是作為兄弟朋友之間,對梅長蘇有了感情之後的一種潛意識保護,到了後期這種保護更加明顯,為他介紹群臣,為他未來鋪路。在不知道身份的時候卻能夠做出這些舉動,景琰對於梅長蘇,其實也存著一顆溫暖的心。
       三是藺晨,這位少閣主作為林殊轉變為梅長蘇的見證者,才是真正慰藉梅長蘇的所在。在包括梅長蘇自己都想要林殊回來的時候,他說:「我千辛萬苦想讓他活下來的那個朋友,不是林殊。」藺晨不瞭解那些同袍舊情,他瞭解的是個人有個人該承擔的東西。他在他糾結的時候說:「你算時間幹什麼?算清楚了又有什麼益處,你信我。」他在他放棄的時候說:「長蘇,這時候多考慮一下你自己不過分。」他在他決定的時候說:「我答應過要陪你到最後一日,你雖失言,我卻不能失信。」藺晨給了梅長蘇這個人格真正的尊重,他一直在愛護著梅長蘇這個苦苦掙扎的靈魂。
最後,千里江河,烽煙驟起,萬金家書,紅綢飄揚。
對其他人來說,這是個悲傷的結局。
對梅長蘇來說,這是唯一的也是必須的人格完善的契機。
奔赴疆場的,是誰?這又有什麼重要。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