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元宵節觀燈猜謎習俗自宋代開始流行
新華網天津3月1日專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元宵節,我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說,猜燈謎宋代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天津市民俗專家張金豐介紹說,隋唐以來,正月十五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元宵節又叫「燈節」。《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多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當時這種懸在燈上任人猜的謎語,被稱為燈謎。燈謎多「文義謎」,人們把詩句製成謎條懸掛在燈上,稱為商燈或商謎。
張金豐說,人們將「文義謎」寫在絹燈上,有記載是從宋代開始的。《委巷叢演》曾記載:「杭人元夕,多於謎為猜燈,任人商略。」燈謎這個名詞從此出現了。當時杭州還成立了謎社組織,湧現了不少猜謎的行家,其中多半是文人。明末揚州馬蒼山把詩歌形式移植到燈謎中,寫了《廣陵十八格》,開闢了燈謎的新境界。清代燈謎繼續發展,文學家還把猜謎活動寫入小說中,《紅樓夢》裡就描繪了許多賈府猜謎的生動場面。
民俗專家指出,燈謎的出現,使猜謎發展成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文娛活動,受到廣大人民歡迎,因而相延成風,歷久不衰。
專家認為,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新華網天津3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正月十五,人們在觀燈、猜謎、吃元宵之餘,不要忘了這天還是中國的「情人節」。有專家指出,元宵節比西方的情人節更有內涵,更有傳統,而且韻味十足。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這也注定了元宵節是一個浪漫而詩情的節日,是一個可以在瞬間催生愛情的節日。
天津市社科院輿情研究所首席專家王來華介紹說,由於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節這天才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不少多情男女藉機物色心上人,擦出愛的火花,因此,元宵節這天也就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著名潮劇《陳三五娘》就是以元宵節為背景,講述陳三邂逅黃五娘的浪漫愛情故事。古戲《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夜海誓山盟。
其實,說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還有詩詞為證。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節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描寫的就是情人之間的思念之苦。
在我國歷代的文人詩詞歌賦中不難看出,元宵節的浪漫溫馨絲毫不亞於現在火暴的西方情人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土湯圓」的風頭還蓋過了「洋玫瑰」。最為著名的是《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堪稱千古絕唱。
王來華表示,元宵夜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傳情達意的渠道,情侶們或密箋赴約,或互贈詩帕,體現的是一種純潔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含蓄內斂,韻味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