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攜二三赤子,譜殷血忠魂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攜二三赤子,譜殷血忠魂

2015年12月19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219 次

琅琊榜:攜二三赤子,譜殷血忠魂 ——評《琅琊榜》之梅長蘇

---------
投稿網友:子泓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第一次讀琅琊榜還是在2012年的時候,一夜未睡,看完任淚水靜靜地淌。不得不說我之前竟從未讀過這麼有情懷的網絡小說。幾年等待,琅琊榜終於變成了影視作品,不僅不負眾望,還讓我頗為驚喜。
首先是梅長蘇這個人物,相信沒有人能夠忘記病骨難支的梅長蘇是怎樣在京城攪動風雲的,正如沒有人能忘記地獄歸來的林殊是怎樣用一腔熱血滌盡了金陵城中的污髒與糜爛。對於命不久矣的梅長蘇而言,金陵城的非去不可不僅僅是為了寫好一支復仇曲,更是為了譜出一支安魂調。
       梅長蘇與林殊相比是不同的,林殊是雪夜輕裘,逐敵千里,喜則雀躍、怒則如虎,從不隱藏一絲情感的赤焰少帥;而梅長蘇卻是個低眉淺笑語聲淡淡,沒有人能看透他所思所想的陰詭謀士。從一個什麼都不怕的小火人到一個圍爐披裘的病弱青年,變化不可謂不大,然而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麼呢?從林殊到梅長蘇,人物的性格一脈相承。經歷了林殊的名滿天下,少年意氣,遭逢了梅嶺的慘痛巨變,家國難容,自此,容顏更改,健康遠去。涅槃而生的林殊已不僅僅是林殊,而成了梅長蘇。
      曾經的跳脫瀟灑蛻變成了隱忍沉靜,戰場上的機巧百計成了朝堂上的謀劃人心。此顏易改,此身易毀。但梅長蘇依然是林殊,少年的理想與抱負根植於骨血,七萬赤焰將士的忠魂在遠方守望。此志不改,此心仍在。
      哪怕往事刻骨銘心,痛入肺腑,也只敢裝作一個雲淡風輕的局外人。只因他一番心血,十年蟄伏,所思所想為的並不僅僅是復仇,而是匡扶正義,是給大梁一個明君,給百姓一個盛世。
      看到很多人評價靖王不適合做一個帝王,因為他耿直忠厚,不屑於圓通,對謀算不僅一竅不通還心存偏見。這無疑造成了他和梅長蘇之間的很多次爭執和誤解。梅長蘇不知道這一點嗎?他知道,不僅他知道,就連蒙大統領都知道,可他依然認為靖王是最好的。這不僅僅是因為靖王是他少年時意氣相投的夥伴,也不僅僅是因為他選無可選,而是因為靖王身上寄托了他的願望和期盼。「君者,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他期盼在政治清明的格局下,一個好的皇帝,只需要有為民之心,治世之能即可,醉心於陰謀詭計和朝堂制衡之術不是一個帝王應有的德行和氣度。他希望在未來的朝堂之上,坦誠待人不再被譏為天真,不謀心機不再被視為幼稚。為了這個理想,他隱藏面目,無視傷痛,看舊時風景幾換,友人熱血仍在。
      他說「那些陰暗的,沾滿血腥的事我來做好了」。他說「我知道自己想要忠於的是什麼,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背叛。」於外人而言,這一場陰暗裡的刀光劍影,是不見血的復仇,而於他本人而言,他耗盡生命只為安魂。誰都知道前行步步艱險,可是誰也不曾退縮。言侯爺說「如此愚蠢,卻又如此有膽魄的人,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並不是任何人都能有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的,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和情懷。琅琊榜的美好和動人就在於它不僅有現實主義的廟堂爭鋒,也有理想主義的沉冤得雪,既有步步算計,也有兄弟情義。
      明明麒麟才子梅長蘇無論在江湖還是在朝堂都有著風雲手段,讓人爭相拉攏的同時又深深忌憚。可是在我們面對很多畫面時,湧現出的卻更多是心疼和憐惜。我們看他注視著自己的雙手說那也是挽過大弓,降過烈馬的;我們看他隱藏在昏暗的光線裡聽摯友流淚感歎對他的失去,相見而不可相識;我們看他竹馬話別青梅,只因世事難料,不能相濡以沫,只能相忘於江湖。是啊,對於他這樣的一個人而言,說愛過於可笑,談情也只是奢侈。他消逝於過去,掙扎著歸來,一朝心願了卻,最大的放縱也只是讓自己以林殊的方式死去。
      古人常說意高則文自勝,《琅琊榜》作為一部影視作品而言,並非不存在問題,故事節奏的快慢,具體情節的改變也都還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是它播出至今,能夠收視率低開高走,實現逆襲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為山影團隊嚴苛的鏡頭和製作,創造出水墨畫般的整體基調以誠意給了《琅琊榜》一副絕佳的皮相,而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劇中所傳達的那種鐵肩擔道義,赤子家國情給了《琅琊榜》一副風流難畫的骨相。結尾之處,梅長蘇以林殊的方式死去,這一幕既是林殊的圓滿,也是梅長蘇的意義所在。
      當然作為一部優秀的作品,除了靈魂人物梅長蘇以外,其他角色也是各有風骨。十三年寧願放逐也心志不改的靖王,以女兒之身帶領十萬精兵堅守國門的霓凰,為少時情誼拚死復仇的言侯,對朋友寬容坦蕩的景睿……
      這個故事少有兒女情長,多是家國之思。至此,梅長蘇的史詩隨著保護他愛的這個天下而遠去。然其志仍在,這天下多得是赤子熱血,我們也終將等到故人歸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