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亂後建立東晉:第一次全面開發長江以南
牛繼馬後
永嘉之亂後,晉愍帝被圍在鄴城,在晉愍帝決定出降的前一天,曾頒下一道詔書,讓琅琊王司馬睿繼位。317年春,司馬睿得使者宣詔,當時正在滁州,立刻渡江回到建鄴(今江蘇南京),先稱晉王,改元建武。公元318年,愍帝被害後,司馬睿才在北方士族的擁戴下,正式登基稱帝,為避愍帝司馬鄴之諱,遂改建鄴為建康,司馬睿就是晉元帝,東晉由此開始。
司馬睿(276~322),字景文,司馬懿曾孫,司馬覲之子,在位6年。關於司馬睿的身世,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就是「牛繼馬後」。雖是傳說,但在正史上都言之鑿鑿,如《晉書》、《宋書》、《魏書》等都有記載。《魏書》乾脆直接說:「晉將牛金子也。」
原來,在司馬懿當政之時,就有代魏之心,當時有一本流傳很廣的讖書叫《玄石圖》,上面記有「牛繼馬後」的預言,司馬懿又請星象家管輅占卜子孫運勢,管輅占卜的結果與《玄石圖》不差毫釐。司馬懿不解何意。後來他位居丞相之職,權傾天下。他手下有個將領叫牛金的,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勳。司馬懿忽有所觸,想起「牛繼馬後」的預言,心裡十分忌諱,怕牛金將來會對子孫不利,就派人請他赴宴,酒中下毒,牛金為人坦蕩,哪裡有提防之心?「飲之即斃」,就這樣稀里糊塗地送了命。司馬師不解,問道:「牛金對父親忠心耿耿,奈何殺之?」司馬懿訓道:「讖書有預言,馬後有牛,不毒死牛金,子孫將有後患啊!」
司馬懿自此以為,牛金已死,子孫便可高枕無憂、坐享福貴了,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世事難以預料。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也叫牛金的一個小吏勾搭成奸,後生下了司馬睿。
此即史書所言,司馬睿並非皇族血脈,而是琅琊王府小吏牛金的兒子。只是因為有「牛繼馬後」的傳言,導致了戰將牛金被冤殺。後人遂戲謔地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
司馬睿15歲時,襲封琅琊(今山東臨沂縣北)王。八王之亂時依附東海王司馬越。因他的封國與司馬越的封國相鄰,兩人多有來往,結成盟友。司馬睿借助司馬越的勢力,先被朝廷提拔為員外散騎常侍,後拜為左將軍。當時琅琊郡的世族豪門王導,正在司馬越王府做參軍,「雅相器重,契同友執」,互相欣賞,遂成至交,這也為此後兩人重造晉室奠定了友誼的基礎。
八王之亂後期,司馬睿跟隨司馬越北討成都王司馬穎,在蕩陰之戰中大敗,司馬越逃回東海封國。司馬睿和皇帝百官均被俘,在大混亂中,司馬睿乘曉霧逃出鄴城,他南渡黃河,在渡口過河時,河吏正在大捕皇室子弟,懷疑司馬睿的身份,不准他過河。隨行的謀士宋典見了,急中生智,故意用馬鞭敲著他的後背,笑著說:「你這個看房子的,朝廷不准貴人通行,你怎麼也被攔住?莫非你穿得太好了?」河吏聽後,就以為他真是一名捨長,就予以放行。司馬睿跑到洛陽,接到他母親夏侯氏後,就慌慌張張地逃回封國去了。
307年,司馬越再度舉兵,最後打敗二王,從長安迎回晉惠帝后,獨掌了朝政。司馬睿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鎮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司馬睿藉機請求把王導留在自己身邊,司馬越答應了,王導被司馬睿任用為平東司馬,成了他須臾不離的高參。
但是,很快匈奴劉淵建立劉漢政權,兩次大舉圍攻洛陽,晉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王導遂向司馬睿獻計,說徐州為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不如避開戰亂向江東發展。司馬睿用王導之謀,上書司馬越,請求移鎮建鄴。而掌握西晉實權的司馬越看到北方局勢惡化,也有在江南留下退路的計畫,遂在313年,任命司馬睿為鎮東大將軍,都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諸軍事,渡江進駐建鄴,成為江南地區的最高統治者。
司馬睿移鎮江東,避開了北方的戰亂,保有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安定局面,便積極培植個人勢力,招收北來士人。自為一家,漸成氣候。而當時的北方則是「羌胡相攻,無月不戰」,北方人民在匈奴和羯族軍隊的殘酷屠殺中,紛紛扶老攜幼,向南遷徙。
有一首當時的民謠是這樣形容江南的富庶安定的:
永嘉世,天下災。但江南,皆康平。
永嘉世,九州空。余吳土,盛且豐。
永嘉世,九州荒。余廣州,平且康。
這說明永嘉之亂以後,與「白骨塗地」的北方相比,南方社會是多麼的穩定,正是奠定王業的基礎。
因此,當後來晉愍帝提拔他為左丞相,要他到京城去輔政,他借口南方初定,堅辭不去。富庶的南方是他不忍丟棄的最主要的原因了!
司馬睿南渡時,北方的許多士族、大地主也攜眷南逃。而他?的宗族、部曲、賓客以及同鄉同裡之人,也跟著這些大戶南遷。一戶南遷大族光隨從動輒就有千餘家,人口數萬或數十萬不等。這次移民高潮形成了三大支流。其一為「秦雍流人」(陝西甘肅以及山西一部分),到達的地點是洞庭湖流域;其二為「司豫流人」(河南以及河北的一部分),到達的地點是鄱陽湖流域;其三為「青徐流人」(山東以及江蘇安徽一部分),到達的目的地是太湖流域。《晉書王導傳》記載:「洛陽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可見規模之盛,史稱「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前後持續了150年之久。移民帶來了深厚的中原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對江南的開發和民族的大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