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我心匪石,不可轉也——評靖王、靜嬪
---------
投稿網友:辰時雪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9.20評3-4集】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評靖王、靜嬪
身屬朝堂,卻似被放逐於野,靖王身份地位之尷尬早在第一次出場時便明明白白地顯現。但是,再次看到如斯情景,我仍舊不能不為他心疼。即便是宮中一個普通的管事公公,竟然也敢如此公然嘲諷「靖王是哪副牌面上的人」。世態炎涼,而靖王年紀輕輕早已嘗盡此般滋味。被放逐,被排擠,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而是整整十二年。但是,即使如此,這十二年來他仍舊不肯稍稍放下他那股強脾氣,不肯稍稍軟下他的背脊,仍舊堅持走在他孤獨而淒清的路上。
即使飽受排擠,鬱鬱不得志,但每一次出場,靖王都是身姿挺拔。無論失去了什麼,都不能失去信念和生活的勇氣,在這一點上,靖王做得很好。只要他心中那一點火焰還在,只要他心中那份倔強還在,他便絕不肯放棄向上的希望。即使知道立功獲賞無望,即使知道皇權無望,但靖王仍舊只認認真真履行好他軍人的職責,恪守他軍人的信念。所以,靖王是不得志,是對前途早已無望,但卻絕非是絕望。或許在他的信念中,只要能堅持他心中那一點孤憤一縷初心,那便是這段黑暗蜿蜒的孤單旅途最好的走法了。但是,這段旅途實在是太長、太絕望了。曾經或許他也祈望過,祈望遠方一點或許會降臨的光明,但是這麼多年過去,那一點微弱的祈望,大約也漸漸絕望了吧。
沒有希望,沒有失望。這長路漫漫,若是當年小殊真的死了,若是赤焰一案真的就此辦成鐵案,再也沒有昭雪。那麼靖王殿下,這位一身孤勇倔強的郡王爺到底會擔負著多少疲憊和不甘,走完這一段不知道有多漫長的人生?
寫著寫著,貌似有點跑偏題了。多年來遠離皇權中心,靖王相比起其他人,消息十分不便。第一次見面,他不知道蘇哲的來歷,還是後來回去特特打聽過,也僅僅是直到這位蘇先生「與太子、譽王均有交情」而已。相對比同為將帥的郡主剛從雲南入京卻早早知道「麒麟才子」一說,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郡主擇婿,皇帝設宴,靖王居然也未有參加。這不僅是權力中心對靖王的放逐,也是靖王的自我放逐。然而,在如此不如意的景況之下,靖王每次出場時的挺拔幹練,充分勾勒出這個人物的風骨。這就是林殊的好友,是梅長蘇擇定的主君。靖王之心志風骨,值得梅長蘇的托付。
從第一次見面,靖王就不能看透這位白衣客卿。梅長蘇與庭生毫無交集,卻突然提出要教導庭生,更是承諾要救庭生出掖幽庭。而第二次的見面則更為離奇,梅長蘇雖然為他解了相救庭生的惑,卻又拋出了一個讓他無論如何都無法自解的謎團:這位太子、譽王爭相延攬的大才子,城府深重、主動攪進京城風雲的年輕人,為什麼如此堅定不移地選擇了他作為主君?以送他上位的難度來彰顯麒麟手段,這個理由顯然無法說服靖王。
不管是宮中初見,還是麒麟擇主,兩段戲份中,靖王都展現的非常好。郡主詢問他為什麼如此照拂庭生,他垂下眼眸,眼神微微游移,顯然是平時耿直的時候多,一時間竟找不到一個完美的理由。梅長蘇說「我想選你」,他瞪大了眼睛,乍然望向這位平平靜靜,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麒麟才子,然後,嗤笑,咧開嘴笑,仰頭大笑,笑聲中全然是不可置信的諷刺和自嘲。他有什麼值得看上的地方,他又憑什麼去爭那個至尊之位呢?
梅長蘇的扶立之路,其實也是靖王的重振信心之路。
跟靖王一樣,靜嬪的處境也是非常尷尬的。她出入時身邊沒什麼服侍的人,因為位分低,平日裡連面見太皇太后請安的機會都沒有,這個次嬪之位,相比也大多是因為她當年跟在宸妃身邊,也為皇帝育有一子之故吧。靜嬪母子相見時間少,因為不受寵,因為靖王長駐軍營,每每諸多阻礙。靜嬪通透,將自己過得在宮中如隱形人一般,獨善其身。
靜嬪是善良的,在聽說情絲繞一事後,雖然提醒惠妃保全自身,卻又暗暗請來蒞陽幫忙。而在這一場小心機中,我們又一次明明白白地看到靜嬪遭受的排擠。太皇太后高興,宣召靜嬪入殿,但又因此提起了禁忌的名字——宸妃和景禹。這是這兩個名字第一次在劇中出現,借太皇太后之口說出,讓觀眾們似乎又揭開了那面紗的一角,引發更大的謎團——他們是什麼人?當年那件事裡,又是什麼樣的角色?又或者,當年之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提及禁忌,當然不能責備太皇太后,於是這一場怒火,只能是靜嬪默默地受了。聽貴妃和皇后說著「逆犯」,直呼著「林樂瑤」,靜嬪低眉順眼,表情極淡,然而,在那淡靜的表情下有著怎樣的暗流,誰也不得而知。但是,靜嬪畢竟是靜嬪,隱忍了那麼多年,這區區言語又怎能讓她破功呢?就連皇后和貴妃都從來不知道,這樣一個溫婉如水,毫無威脅力的女子,體內竟然蘊藏著那麼大的力量,那麼深的執著。
靜水流深,隱而不發。靜嬪的胸懷,想必也深深影響了靖王,母子相互扶持,母親傳遞的隱忍和堅定,也是支撐靖王走下去的重要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