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琅琊榜》雜感
---------
投稿網友:野草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寫在前面(第一次在豆瓣寫影評)
總以為很難再有打動我的故事,直到看到了《琅琊榜》,原來好故事是永遠不會die out的。只要人還活著,生活還在繼續。
能讓我有慾望寫觀劇感言的故事,一定是我心裡不折不扣的處於top 1 的那類故事。
《琅琊榜》已結束好幾天了,可它的影響力絲毫沒有減弱,只要一停下來,依舊滿腦子是它,只要一想到那個結局,依舊錐心般刺痛,熱淚盈眶。也許再過幾天,一個禮拜、一個月、一年,它終究會慢慢淡下去。但是,這一刻的狂熱卻誰也無法改變,也不會被遺忘。上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是看完《家門的榮光》之後,當時用了一個禮拜出戲,這次又要用多久呢?不過,區別是,兩者一部為「高端治癒系」,一部為「撕心裂肺型」。
我想,如果要我完全沉淪在一個故事裡,忘了自我,我大概也是願意的。就算無法自拔,就算全身心被它佔據,被它影響,白天想的是它,夜裡夢的也是它。如果它能影響我到這種程度,說明它自有其魅力。It deserves it. 生活已如此勞累,癡迷於一個故事中,何嘗不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生活已如此艱難,何必剝奪我們放任性情的自由。
來深圳已一個多月,算了一下,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琅琊榜》的陪伴中度過的。而如今,它結束了。每天凌晨刷一集《琅琊榜》,第二天中午再刷一集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段時間學習壓力大,看《琅琊榜》自然成了一天中最輕鬆、幸福的時刻。如今,這種習慣將要改寫。不知道下一個陪伴和寄托會是什麼。但這段時光,添加了《琅琊榜》的光環,將會成為一段明亮的記憶。就像看到那些經典的劇集時,我們會說,真是童年記憶~而有《琅琊榜》的日子,以後回憶起來,何嘗不是另一段閃亮的記憶。所以,我很慶幸,在這段時間遇到了《琅琊榜》,就像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一樣,我們開啟了一段明媚而憂傷的「戀情」,以後每次談起它,雙眼都是明亮而閃爍著光芒的。
《琅琊榜》結束的時候,「悵然若失」「別無他戀」尚屬程度太輕,網友紛紛說「失戀」了,「喪偶」了,再一刷微博,有種「舉國皆哀」「生無所戀」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像明天不會再來一樣。以前不管是怎樣的劇終,我們都會滿懷期待地看完結局,然後期待新的故事,而這次,彷彿「天塌下來一樣」,原因無非一是入戲太深。而「入戲太深」是觀眾可以控制的嗎?當那個故事呈現在那裡,當觀眾看到了它,兩者就會自然而言地產生化學反應,陷入深淺早有因緣注定。二是它有一個令人難以承受的結局。有同學說最後兩集不看,這樣就永遠都不會結束,有同學看到十幾集就停住了,她說不敢看下去,實在不相信梅長蘇已經不在了。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因為不夠愛,還是愛得太深無法承受那個結局。而我,結局看了兩次。因為看一遍,情緒沒有完全釋放,那股悲痛與壓抑始終潛藏心底,只有讓它完全釋放出來,才不會憋成內傷。
至於那個結局,有人會嚎啕大哭,有人會隱忍默默地流淚,想一次痛一次。也許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這個結局,並從內心相信,這就是他唯一的最好的結局。在此之前,我們需要時間。
劇集永遠停留在54集,而我們的情緒卻無法停留在故事結束的地方。我們唯一能寄托的,是網上的各種資訊,拚命刷著微博,說服自己它還沒有離我們而去,看看網友的留言,佐證別人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一樣無法自拔,刷著評論,瞬間就被某些觸不及防的評論戳中淚點,我們繼續扒網上的各種資訊,只要是關於《琅琊榜》的都可以,活在其中,樂在其中,汲取各種養分以滿足內心的渴望。這段時間,大概屬於「療傷期」,我們需要時間平復所有情緒的波瀾。畢竟,追完此劇之後,已是元氣大傷。我們也不敢再追劇,怕再次深陷其中,我們需要的是休整與緩衝。
不能選擇生的方式,但我可以選擇死的方式
關於結局,我怕自己膚淺的語言無法描述它的深刻與沉重。梅長蘇選擇回到林殊的方式終結了自己短暫而耀眼的一生,那個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又回到了最初最美的樣子,從涅槃重生到蛻變綻放到回歸本心,生命彷彿一場完美的輪迴,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完美謝幕,圓融而完滿,卻留給所有愛他的人滿腔余痛與無限扼腕。這是他第一次任性,也是最後一次任性。
有人說,離開的人才是幸福的,活著的人永遠在煎熬。同樣,戲中的你們來去自如,留給戲外的我們,卻是無限煎熬。明明是一開始就知道的結局,明明只是一個故事,為什麼我們卻還是毫無保留地投入,把它看得比真實的人生還重,比自己還重?梅長蘇的離去,就像親人離去一樣。我想,這也正是人類的希望所在吧。我們不是完全活在現實中的動物,我們有期待、有希冀、有信念、有超越理智的東西、有哪怕虛無縹緲的理想。所以,它承載著我們的精神寄托和價值理想,現實中無法滿足的東西,就讓戲來滿足吧,如果戲裡也無法滿足,才是真的「此生無戀」。至於明知道結局,還是哭得死去活來,只能說明它足夠震撼人心,把最深刻的「悲劇」血淋淋地呈現在你面前,活生生撕開一道口子,然後理性還說服你,這是最好的結局,而你竟然相信了。從藝術的角度,它「無比正確」。這無疑要你承認,你本來無法接受、超越底線的一個悲劇或者事實,恰恰是最合理、最高明、最具震懾力和藝術效果的設定。理智說服我們「藝術」為大,情感卻永遠不吃這一套,它是本能的盲目的不講道理的,那就是——我們要蘇哥哥活著,並且和霓凰過著幸福的俗世生活~
不過,它並不是為悲情而悲情,它是有深刻內涵和「哲理」的悲情,不像今天充斥於網絡上的膚淺、矯情的悲情。林殊也不算傳統的「英雄悲劇」,「英雄悲劇」多屬無奈,為客觀世界與命運所迫,而梅長蘇卻是自願地、主動地、必然地、順理成章地選擇了這個結局。它的悲情深入骨髓,植入靈魂。我看的悲劇也不算少,對悲劇的接受度也很高,但它的悲情還是直擊我心,甚至堪比我心中的悲劇聖經《紅樓夢》(當然,目前還沒有任何作品能超越它),《紅樓夢》雖然悲得徹底,卻充滿藝術震撼力和感染力。《琅琊榜》被稱為「正劇」,我專門查了下什麼叫「正劇」,「在悲劇與喜劇之後形成的第三種」,黑格爾稱其為「嚴肅劇」,「把悲劇的掌握方式和喜劇的掌握方式調解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的較深刻的方式」,「在正劇中,生活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往往同時作為表現的對象,正劇主人公也像悲劇人物那樣把歷史的必然要求作為自己的目的,否定喜劇人物把失去合理性和意義的要求作為現實的目的去追求」,「人物的命運、事件的結局在正劇中則是有完滿性」。這個定義無論哪個方面都無比契合《琅琊榜》的精髓,所以,它的結尾雖然迎來了盛世清明和必然的歷史要求,卻以主角的毀滅為代價,痛擊人心,給它的主旨「家國大義、赤子之心」塗上了一層悲壯與沉重的色彩。
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雖然電視劇改了感情線,但說實話我並不滿意,尤其是最後兩集,明知是生離死別的情況下,兩人還沒一個擁抱,差評。後面殊凰的對手戲甚至還沒前面多,蘇哥哥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也不跟霓凰說,雖然他應該知道,無論他做什麼決定,霓凰都是會支持他理解他的。大功告成後的遊山玩水計劃裡也沒有霓凰(不少網友都提出這點,按小說拍的,沒有作相應調整),蘇哥哥的人生計劃裡似乎永遠沒有霓凰,從正常的感情來說,我總覺得他是不夠愛霓凰的。我只能解釋為蘇哥哥自知命不久矣,不想拖累霓凰,不想許下無法實現的承諾,還盼她日後遇到有緣人,所以還把她托付給夏冬,因此才處處克制自己的感情。不過既然霓凰都理解林殊哥哥心繫天下,以家國大義為重,所以只能犧牲兒女私情了,我也不好揪著他不放。
全劇的愛情都寫得隱忍克制,一個握手一個擁抱每一次哭泣都把我們感動得昏天暗地,我們無比欣賞那個年代儒家文化觀念下如此委婉克制又深沉的愛情審美,好久沒看過這樣從頭到尾沒有吻戲沒有「我愛你」也把我們感動得無以復加的情感戲,這種清新雋永、隱忍含蓄、平淡中孕育深情的愛情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它彷彿那個充滿權謀陰詭的黑暗世界中一抹溫暖明亮的底色。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雖然殊凰給了我們很多對那個年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男女之間那種美好感情的想像和期待,但一想到他們的結局,就沉痛不已。林殊永遠以「家國大義」為重(priority)(跟瓊瑤的小說完全是兩個極端),他對得起所有人,對得起自己,卻只能辜負霓凰及他們的愛情,霓凰的結局最令人心疼,帳前孤燈,獨守空房,靠回憶度盡餘生。就連霓凰,也有自己的家國責任在身,一個守南境,一個守北境,而不是那種閒坐家裡哭著鬧著整天傷春悲秋的女性設定。越是這樣,才更讓人心疼,霓凰,你連軟弱的機會都從不留給自己。總之,我是第一次看男女主同上沙場,一個往南一個往北,最後以男主戰死沙場為結局。(雖然他遲點也是掛)。
而小說裡,霓凰最後和聶鐸在一起,林殊從頭到尾都是最令人痛惜的一個。越想越覺得其實小說裡作者安排霓凰最後喜歡別人也是一種慈悲。從現代的角度來講,一個女人變心、喜歡別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根本不能用道德判斷來評價她,更何況小說原話就是「年少時無關情愛的婚約」,他們更多是一種兄妹之情,少年時的惺惺相惜。那為什麼我們在戲裡看那個年代,會如此難以接受霓凰最後和別人在一起呢?只是因為這是小說嗎?因為這是承載我們精神烏托邦的世界,寄托了我們情感價值觀,如果這裡都不能滿足我們那關於愛情奢侈又渺小的美好理想和願望,那人生又有何滋味可言?可是這樣的安排,我們又真的忍心讓霓凰承受那樣的結局嗎?於是又有人說不如讓霓凰最後跟聶鐸在一起,人人都是一顆玻璃心啊~觀眾太偏執太追求完美,眼裡容不下一顆沙子,不容愛情有任何瑕疵,但霓凰喜歡上另一個人何嘗不是另一種完美?(當然,其實我是無條件支持電視劇改編的感情線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相信那時的人們一輩子只夠愛一個人~那個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出現過,其他人都只是將就~)
至於那個「來世之約」,只會讓人在獲得最後一絲慰藉之時也體會到更深的悲涼。
此生一諾,來世必踐。第一次如此讚歎傳統文化裡的因緣宿命輪迴觀,以前聽到「來世」,多半覺得矯情,現世已是終點了,哪裡來的來世?直到看到這個故事,我才驚覺「來世」給了世人多大的精神慰藉與嚮往啊,人的心底是有承受極限的,人的精神系統,會自動調節到一種它最舒適、可以接受的模式,滿腔的愴然空虛落寞,都得一個「來世」填補,如果連這層想像空間也沒有了,人也可以不用活著了。Hope is everything. 現世的所有不完滿,有了個來世的期盼後,就彷彿變得可以原諒了,至少沒那麼痛苦了。劇中的林殊、霓凰如此,戲外的觀眾也是如此。但是,「來世」真的是萬能良藥嗎?當我們無奈說出那個虛無縹緲的來世,是不是意味著,其實我們早就明瞭,一切到此為止,故事到此結束,那個既不可能又必不可少的承諾不過是漫漫人生長夜中,午夜夢迴時黯然神傷下的一絲溫暖與光亮。
理想主義與理想世界
雖然現在的人多少都是帶著不屑與輕蔑看待理想主義的,不過,這部劇卻是理想主義的勝利。「你可以不相信情義,但最好不要鄙視情義,否則,你終將被他所敗。」這樣的台詞,也只能出現在電視劇裡,可聽起來,還是讓人血脈僨張。沉冤昭雪、匡扶社稷,永葆一顆赤子之心,永遠堅信心中的光明正義。就算這理想太幼稚太可笑,可當你信仰它到一種程度時,它就有成真的可能。
劇中表達的是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傳統「道義」,這是我們骨子裡認同的價值觀念,所以當林殊披上戰袍,即便給所有愛他的人留下巨大傷痛,即便辜負愛情罔顧朋友,我們卻無法詬病他一絲不是。因為,我們知道,林殊就是林殊,現實中沒有林殊,傳統價值文化觀念熏陶下卻必然有林殊。
許多人陷在劇裡的故事不願出來,是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一個理想的世界。網友紛紛喊著要看蘇宅日常800集,我們都迷戀它描述的那個世界,進有朝堂,退有江湖,傳統禮儀,古韻悠悠,大到家國情懷,小到兒女私情,都讓我們回味不盡。它的結束,就像我們心中烏托邦的結束。古風,真的會讓人越看越入迷,大概是由於它根植於我們的文化基因。只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算從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就算現代世界幾乎沒什麼古文化的痕跡,但當它呈現在那裡,你會覺得那麼熟悉,那麼親切,仍不妨礙我們立即在裡面找到一種久違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那時的人就是這樣相處與交流的,幾千年來古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傳統,仍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留下深刻烙印,我們總能輕易在其中找到我們嚮往已久的精神世界。執劍江湖,策馬風流,快意恩仇,這樣的生活,何嘗不讓我們魂牽夢繞呢?
關於「情義」,「赤子之心」,世人早已不知「情義」為何物。現實中的我們提到它們,可能真的會笑吧。世界在變,遊戲規則也在變,真實的世界往往和理想的世界大相逕庭,我們又何必執著地把一套規則運用到每個世界?它已經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的世界,我們也得到了應有的啟示,它的使命就完成了。
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在變,什麼又永遠不變呢?
豫津
其實看小說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人是豫津。覺得最聰明最灑脫的人就是他,看透一切,又不拘一切,以出世的態度,過著入世的生活,要說唯一一個在電視劇中沒完全傳達出來的角色,那就是豫津了。關於靖王,雖然人人都想成為靖王妃,但我對這個角色真的無感,不喜歡也不討厭,我反而更欣賞景睿、豫津之類,自由瀟灑,心地寬厚(可能是因為我是偏道家的心性)。至於人人都在腐的蘇靖,我也是無感,明明從頭到尾都是很正常的兄弟之情、朋友之義,只能說,現在是腐女的世界。(不是我裝,是真心不覺得,可能是對靖王無感的緣故),真要腐,我也是腐蘇藺,他們智商在線,性情接近,他們的相處模式,有笑點有萌點,自然豁達,灑脫飄逸,世界上最懂蘇哥哥的人也只有藺晨。
至於蘇蘇,這個角色,我是無力書寫的。太多值得書寫之處,反而讓我覺得什麼都不寫,才是最好的。我只知道他耗盡了自己一生,成全了家國理想,成全了他人,唯獨沒有考慮過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最後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了一生,不可謂不完滿,但每每想來,都像一把利劍插入人心,錐心刺骨般疼痛。
關於台詞
《琅琊榜》中出彩的台詞,其中總有一兩句能打動你,甚至令人潸然淚下。
「已經錯過的歲月,和已經動過的心,都像逝去的河水,永遠也無法倒流。」
「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就讓我來背負,那些陰暗、沾滿鮮血的事,就讓我來做。」
「世上本沒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一個人有感情,有慾望,他就永遠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
「如果說我曾經想過要努力回到她身邊的話,那麼從兩年前開始,這種想法就已經沒有了。」「我的存在,以前沒有為她帶來過幸福,起碼以後也不要成為她的不幸。能做到這一點,我很高興……」
「可是女人的感覺總是不講道理的,」「就算什麼痕跡都沒有,我們也能知道……也許越是什麼都沒有,我才越是知道……林殊哥哥,對不起,我不再離開你了,我永遠都不再離開你了……」
「我知道人總有取捨。你取了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我不可能因為你沒有選擇我而恨你,畢竟……你並沒有責任和義務一定要以我為重,就算我曾經那樣希望過,也終不能強求。」
「我之所以誠心待你,是因為我想要這麼做。如果能夠爭取到同樣的誠心,我當然高興,如果不能,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涯路遠。」
「一個人的心是可以變硬的,你知道嗎?」
「魂靈是不會只看表面的,他們知道你的心。」
「情生自願,事過無悔,既然抗不過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
「我不想他活在我心裡,我想他活在這世間。」
「你可以不相信情義,但最好不要鄙視情義,否則,你終將被他所敗。」
「這不是放棄,而是選擇。」
「當了整整十三年的梅長蘇,卻能在最後選擇林殊的結局,這於我而言,難道不是幸事?」
「我答應過要陪你到最後一日。你雖食言,我卻不能失信。」
「都說緣許三生,此生一諾,來世必踐。」(淚點)
那一句句台詞仍鮮活地蕩漾在腦中,彷彿昨天才聽到,而今天,已經一切都結束了。
雖然不捨,雖然這個精神世界已告一段落,雖然一種生活習慣即將改變(人生到目前為止可以分為追琅琊榜的日子和不追琅琊榜的日子),我還是希望自己以一個較好的心態接受它的離去。畢竟,裡面的人也多為瀟灑不羈,霽月清風,追了這麼久,這一點真傳總得get到吧。並且「愛過」的日子雖然會過去,但永遠不會消失。
一個故事有結束,但它帶來的影響和給予的能量不會結束。就讓它「成為抵抗現實現世的混沌黑暗時,滌蕩心頭的那一縷光亮和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