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八國聯軍高官擔心覺醒中國向侵略者復仇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八國聯軍高官擔心覺醒中國向侵略者復仇

2014年12月0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14 次


 

清西陵

抱著征服者固有的傲慢,當年的八國聯軍高官參觀了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對於清王朝連自家祖墳也無力保護的事實,作者自然語帶嘲諷。儘管如此,他的文字中還是流露出一絲對未來的恐懼——有朝一日,當中國真正從迷夢中覺醒之時,他們這些作惡纍纍的異國強盜,會不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呢?


造訪清朝皇室的墓園


離了淶水縣城,我們上馬往皇陵去。腳下的路老是往高處升,久不曾看見的天邊遠景,這時忽然朗朗地閃開,那起伏著的像城堞樣的山峰,在我們的頭上寫著美麗的紫色。前面是一片長滿林木的小山,葬在那古木林裡的就是中國清朝的皇帝。


進了林子,景象便益發來得幽靜和深黯,但也有和其他禁地相反的地方,即是此地並沒給城垣繚繞住。這大概是因為禁令已經很嚴,就是擅動一草一木都得處死,自然不怕有人敢闖進來了。林內的樹木都是百年以上的松樹和柏樹,在這種深林裡走著,便像走到大禮堂裡的穹窿下似的,令人自然而然地說話都放低了嗓子。


林子的周圍大到二十公里,但安葬在這裡的只有四個皇帝的遺體,當今的聽政太后和皇帝,將來也將葬在這裡。太后的生壙已經開工多年,皇帝的墓地則只立得有一塊做標記的牌記。至於其他已在地下長眠的皇帝,和將來也要睡入土中的皇帝卻又是另葬一處。因為天子的陵寢所在是需要很大很大的幽靜地面的。


「世上無雙的勝地」


皇陵佈置的方式在中國是傳統不變的。要往陵內去,開始總得走一段長到半公里的陡峻坡道,這大概是擇了驟然高起來的小山建成的。走上這御道的進口,穿過幾處長著苔蘚的牌樓,接著便走到橫在人造水溪上的三座白石拱橋,中間的一座是專為死皇帝的入葬和活皇帝的獻祭而設,餘人都應打兩邊走過。


過了橋,前頭有一座朱扉黃瓦的殿宇,殿基四角各豎得有一根白得如象牙樣的高柱,柱頂各蹲著一隻怪物,張口像在朝天發吼。殿內立著三座大碑,自是記述葬在這裡的皇帝生前種種功德的。天是寶石樣地一片深藍,日光從白色的雲裡晶亮地灑出。路上遍佈著很厚的落葉和苔蘚,簡直聽不著馬蹄的聲息,這曠絕的情調,令人只覺得這裡是世上無雙的勝地。


一面走路,一面便想起今日之遊頗不容易。這暫時開放的皇家墳場,在聯軍退出中國之後,無疑又會嚴厲地禁止外人濫入,或許到聯軍再來時才會終止。在這樣的時期裡,這龐大的黃國或許將會根本坍塌了,然而,這猶然能夠迸發怕人的強力的國度,不會從它的千年老夢裡驚醒轉來,不會拿起兵器來圖謀別樣的報復嗎?


我的天,假設有這麼一天,中國棄掉它的為受傭貪利而來的強盜兵,把國內百萬壯健、樸實、武藝精強而傲岸不知畏死的青年,組織訓練起來,再拿上我們近代毀壞性的武器,這是怎樣一種可怕的軍隊!用了這種軍隊來圖謀反抗,這又是怎樣為我們所不敢想像的報復!想一想聯軍在這裡粗魯地種下的仇恨種子,這便真是很有可能的事呀!


隨葬的珍寶逃過一劫


越過偏殿,再走過兩三重鋪著白石的天井和繚牆,便到了洞然廣漠的中央大殿。那矗立著的紅漆描金殿柱,在半晦暗中形成莊嚴皇大的氣象。但是,殿內一切高華貴重的物品卻早給人劫去了,現在還僅存著的少數,是經過我們的軍官重新收集,才不致於完全失喪。就為這事,我們的兩位軍官還受了清帝的赦賜恩典,這也是這場非常之戰中的一段逸話。


那巨大的皇墳便在這祭殿的後面,一座崇高的山陵,中國人卻會像割一塊糕餅樣地隨便切開,然後在地下開掘隧道,再把用厚重的柏木製成的金漆棺材盛著死皇帝的遺體放在隧道的底裡,然後這隧道的窟門便給一種圍屏樣的東西永遠封閉,圍屏是用彩釉製成,正方形,縱橫約二十碼,繪著雲龍荷花之類的花紋——中國每個皇帝死後的葬法都是這樣。


走到這瓷屏前面,我們旅行的終點便算到了。聽說,在這「天子」的地室裡,似乎是有大量金銀和珠寶愚蠢地堆集著的。某有勢力的中國古董商就曾向我們獻策,說是只要聯軍威脅要掘發這陵內的任何一座墳墓,便能使太后和皇帝柔順地服從一切要求。幸而,為了我們西方的光榮,聯軍中沒有誰願意採用這樣的方法,就是封閉隧道的瓷屏也安然無恙。睡在這牆後的皇帝或許不能不忍受周近「蠻軍」的鳴號和擊鼓,但,他們中間的每一個,都是能夠一似從前地,伴著自己的財寶悠然安臥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