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地球大氣高空中發現外空生命線索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地球大氣高空中發現外空生命線索

2015年06月14日 宇宙奧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3 次



  這是一張電鏡圖像,顯示此次研究中發現的硅藻細胞壁,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其可能源自太空,因此代表了外星生命形式,但是其他科學家對此觀點提出了質疑



英國科學家在高空檢測到硅藻體碎屑物質



關於這一問題的最終答案或許還將需要更多更進一步的研究工作開展之後才能被揭開


  針對近日有英國科學家宣稱他們在地球大氣高空中發現外空生命線索的消息,這段時間以來科學界進行了一些探討,也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質疑性意見。

  就在今年7月31日,一個英國科學家小組使用氣球在英格蘭上空開展取樣,取樣高度為14~17英里,約合22~27公里。之後返回的樣品中科學家們檢測出其中含有很多硅藻類微生物的細胞壁。研究組隨即在《宇宙學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在大氣高空發現細菌和其它微生物是非常常見的,比如在暴風雨雲團中就常常裹挾有大量的微生物,然而英國科學家們的這項發現卻具有其不同尋常之處。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米爾頓·惟因懷特(Milton Wainwright)在週四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大部分人會設想這些生物顆粒是從地面上升到這一高度的,但根據一般的看法,這樣大小的顆粒並無法上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比如距離地面27公里的高度。而唯一的例外情況便是劇烈的火山爆發,然而近三年來也並沒有發生這樣規模的火山爆發事件。」

  他說:「那麼,既然找不到可以解釋將這些大顆粒運送到如此高度上的可能機制,我們只能設想這些顆粒的來源實際上是外太空。因此我們的假設是,生命正源源不斷地從太空落向地球,生命並不局限於這顆行星,當然也幾乎可以肯定生命的最初起源地並不在地球。」惟因懷特認為,這些硅藻碎片可能是由一顆彗星帶到地球。

  「不同凡響的發現,不同凡響的證明」

  針對這種想法,即:生命通過彗星等小天體在太空中進行廣泛的傳播擴散。來自美國加州「搜尋地外智慧生命機構」(SETI)的天文學家希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表示,這種想法在天體生物學上被稱作「胚種論」,這種設想的確被很多專家認為是存在其可能性的,至少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是如此。

  然而正如卡爾·薩根的那句名言所說的那樣:不同凡響的發現需要不同凡響的證明。胚種論的可能性並不意味著這項最新的發現不會引發科學界同行們的仔細審查。肖斯塔克表示:「在過去,天體生物學界的同行們一般都會傾向於將類似的現象首先歸因於來自地球的污染,而不會去設想外空來源的可能性,因為這樣做要容易的多。直到現在,我們仍然需要仔細審視,看看這項發現是否將帶來一些改變。」

  事實也的確正如肖斯塔克所言,已經有一些同行表示,他們希望看到能夠證明這些生物顆粒源自外空的更多,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天體生物學家克裡斯·麥克凱(Chris McKay)表示:「或許報道中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研究人員在大氣層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但是他也表示:「要從這一點一下子跳到認為發現了外空來源的生命體,這個跳躍幅度實在太大,我們需要更多更有力的證據。」

  麥克凱還談到了他個人對這一事件的一些設想。他說:「如果他們可以證明這些生命體顆粒的氨基酸組分是D-氨基酸而非L-氨基酸,那麼對我而言這將具有說服力。因為這說明至少從生物化學角度來看,這些生命體具備與地球生命體不同的生物化學性質,因為地球上的生命體都具有L-氨基酸。而如果它們具有與地球相同的生物化學性質,那麼你幾乎不可能去證明它是外星生命體。」

  尚需進一步研究

  惟因懷特和他的研究小組目前正在籌劃對他們在平流層獲得的樣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期望找到其外空來源的可靠證據。比如,他們將對這些生命物質開展各種同位素的分析。同位素是具有不同數量中子的同種元素原子。惟因懷特表示:「如果這些生命體顯示與地球生命體相同的同位素比例,那麼就可以排除其外空來源的可能性,但如果兩者的同位素比例不同,那麼它們必定源於外空。」

  不過,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德克·舒爾茨-馬庫什(Dirk Schulze-Makuch)則認為研究組此前的論文發表是草率的,不夠嚴謹的。他認為研究組應當在發表他們的結果之前便應當進行這樣的分析,並咨詢硅藻研究方面的專家。他說:「或許這些生物碎屑的確來自平流層而並非來自地面的污染,然而僅僅依據非常少的資料便得到某種結果在我看來是非常奇怪的,這讓他們得出認為這些生命體來自外空的結論顯得缺乏基礎。」

  舒爾茨-馬庫什同時也認為彗星作為生命的孵化器是不太可能的,他認為生命最初應當起源於行星的環境之下,因此他表示,如果真的在一顆彗星上發現硅藻物質,他將會感到非常驚訝。他說:「硅藻在地球上實際上已經屬於相對高級的生命形式,其主要的發展期是在中生代初期,可能是在侏羅紀時期。因此可以看出它已經屬於地球上出現較晚的生命形式,因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在此之前大約30億年便已經出現了。」另外他也指出,硅藻是一種典型的水生生命,而彗星上並不存在液態水體,而只有當彗星短暫接近太陽的那段時期才有可能出現少許水分。

  他表示:「另外,我會傾向於認為外星生命體,甚至是它們的身體碎屑,都會與地球上的生命體之間存在某些顯著的差異,因為其生活的環境不同將會對其形態以及組織的功能產生影響。因此不太可能某種外星生命體可以與地球上的某種生命形式之間存在相似性,比如說硅藻。」

  其它的聲音


  刊載這篇文章的《宇宙學雜誌》在刊發大膽發現方面並非沒有先例。就在兩年前,它就曾經刊發一篇文章,聲稱在隕石中發現了生物化石。事實上,這篇研究論文在發表時並未經過很多同行研究者的評審,甚至業內有很多科學家直接對這份雜誌的可信程度提出質疑。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物學家邁耶斯(P.Z. Myers)在其撰寫的流行科學部落格網站「Pharyngula」上寫道:「這根本就不是一份嚴肅的科學期刊,而是一小群堅信生命源自太空並在後來來到地球的古怪人物建立的一個網站。」

  羅西·瑞德菲爾德(Rosie Redfield)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當年在《宇宙學雜誌》刊出有關隕石內生物化石的論文之後,羅西曾是對其最猛烈的抨擊者之一。而對於此次的這一研究成果,羅西表示:「在這一領域我沒有任何專業知識。但是不管是這份雜誌,還是參與研究的作者本身,都不具備任何科學上的可信度,而僅僅一個硅藻的細胞壁本身也很難被認為具有任何堅實的可信度。」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