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回顧發現號27年傳奇經歷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回顧發現號27年傳奇經歷

2015年03月28日 宇宙奧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10 次


  佛羅里達州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的旋轉伺服機構已經從發現號上離



即將飛向國際空間站的首個人形機器人宇航員:「機器宇航員2號」



1990年,發現號航天飛機在軌釋放哈勃空間望遠鏡



即將執行STS-133告別之旅的宇航員乘組合影


  北京時間2月24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消息,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目前正在進行發射前的最後準備工作,發射時間初步定於美國東部時間2月24日16:50(北京時間2月25日5:50)。這次發射將是它的告別之旅,任務編號STS-133,期間將為國際空間站送去一個永久性多功能艙段以及機器宇航員-2號。此次飛行由宇航員斯蒂夫·林德賽(Steve Lindsey)擔任指令長。


  發現號航天飛機是所有美國航天飛機中執行任務最多,將宇航員送入軌道人數最多的一架。它曾經執行了首次軌道衛星回收任務,並將這顆衛星帶回地球。它曾經帶著宇航員造訪過兩顆運行中的衛星。它執行了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部署任務。它還兩次向世人展示了美國在重大挫折後重返太空的決心和勇氣。


  儘管美國宇航局下屬的全部5架航天飛機每一架都功勳纍纍,但發現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它執行過的全部38次飛行任務中,它總共在太空度過了352個日夜,幾乎相當於一整年。它一共圍繞地球運行了5628圈,時速高達17400英里(28000公里),總飛行里程近1.43億英里(2..3億公里),這相當於往返月球288次,或者到太陽距離的1.5倍。


  發現號航天飛機總共運送過246名宇航員進入太空,這一數字無人能及。這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女性航天飛機駕駛員,世界年紀最大的宇航員,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非洲裔美國人,首位乘坐美國航天飛機升空的俄羅斯航天員,以及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議員。


  發現號是美國建造的第3架航天飛機,整個建造過程歷時4年。發現號的名字源自於一艘18世紀時的英國探險船,即著名的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船長遠征南太平洋時乘坐的發現號(HMS Discovery),以此表達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它於1983年10月離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姆戴爾(Palmdale)的組裝工廠,並於次月搭乘波音客機改裝的背負式運輸機飛往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1984年8月30日,發現號航天飛機執行其首次飛行使命,任務代號STS-41D。那次任務中,發現號成功將3顆通信衛星送入軌道,並對一個實驗性太陽能電池翼進行了測試。該任務由宇航員亨利·W·哈茨菲爾德(Henry W. Hartsfield)擔任指令長。


  在它的第二次飛行中,發現號執行了首次在軌回收衛星並將其帶回地球的任務。借助艙外噴氣式宇航員背包,宇航員們進行了一系列高難度的艙外行走,並最終成功地將兩顆出現故障的衛星放入發現號的載荷艙,並於隨後送回地面。


  1985年,發現號是唯一一架在當年執行了4次飛行任務的航天飛機。其中一次任務:STS-51D,實現了首位美國議員遨遊太空的壯舉,這位議員是猶他州參議員傑克·伽姆(Jake Garn)。


  1986年發生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事件之後,美國航天飛機的發射經歷了兩年半的停滯,發現號在此期間也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能升級,隨後在1988年9月,發現號再次升空,執行STS-26任務,這次任務的指令長是宇航員裡克·霍克(Rick Hauck)。這次飛行任務檢驗了航天飛機所進行的安全性能升級措施,並成功地將一顆美國通訊衛星送入軌道。這是發現號的第七次飛行,也是美國經歷創痛之後重返太空的標誌。


  1994年2月,昔日的冷戰對手在發現號上握手言和。在STS-60飛行任務中,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rikalev)成為首位搭乘美國太空梭升空的俄羅斯航天員。那次任務的指令長是宇航員查爾斯·F·博爾登(Charles F. Bolden, Jr。)。


  一年後,發現號更是將當年美蘇之間的冷戰陰霾清掃一光。在其執行的STS-63任務中,發現號首次演練了與蘇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這次任務同時還創造了另一項第一:首位駕駛一艘美國太空梭的女性:伊林·柯林斯(Eileen Collins)。此次任務的指令長是宇航員詹姆斯·D·韋瑟比(James D. Wetherbee)。


  1998年6月,發現號再次與和平號進行空間對接,任務代號STS-91。此次對接任務標誌著美俄合作實施的「航天飛機-和平號」項目結束。在整個項目合作期間,一共有9架次的美國航天飛機實現與俄羅斯空間站和平號的對接。


  1998年10月,發現號再次執行開創性任務,將人類最年長的宇航員送入太空。美國宇航員約翰·格林(John Glenn)當時已經77歲高齡,他跟隨發現號STS-95任務進入了太空,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太空旅行。在此之前,格林曾於1962年進入太空,成為首位圍繞地球飛行的美國人。除了和年輕同事們一起執行STS-95項目制定的工作之外,格林本身還是一項有關太空飛行與宇航員年齡限制的實驗研究對象。


  2000年10月,發現號執行美國航天飛機的第100次飛行任務。任務編號STS-92,目的是為正在加緊建設中的國際空間站送去部件。此次為期12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員們為國際空間站成功地安裝了一個航天飛機泊位,以及首個外部結構桁架,為數周後迎來首批空間站長期值守乘組奠定了基礎。


  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大氣層時解體爆炸,全世界都沉浸在痛失7位勇敢的宇航員的巨大悲痛之中。隨後,美國宇航局再次著手對航天飛機的安全措施進行了全面檢查和升級。發現號再次擔任探路先鋒,它執行的STS-114任務成功地飛向國際空間站,標誌著美國航天飛機的再次恢復飛行。此次任務的指令長由經驗豐富的女宇航員伊林·柯林斯擔任。在任務執行期間,乘組採取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措施,包括在接近國際空間站時要求空間站宇航員拍攝航天飛機外部隔熱瓦的高分辨率圖像以便確保安全。


  美國宇航局在2006年執行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被公認為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之一。這一任務要求為國際空間站送去5副桁架部件,並對空間站的電源系統進行一次大修。發現號再次承擔重任,執行了STS-116次飛行,成功完成了上述使命。


  2007年10月,發現號執行的STS-120任務再次成為一個里程碑。因為此次飛行標誌著首次航天飛機和空間站兩大機構的指令長都是女性。當時發現號航天飛機的指令長是女宇航員帕姆·米羅伊(Pam Melroy),與其對接的國際空間站的指令長則是女宇航員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此次任務中,宇航員們為國際空間站加裝了「和諧」號艙段並對太陽能電池板進行了修復和調整。


  2008年5月,發現號執行STS-124飛行任務:將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研製的「希望」號實驗艙(Kibo)核心部件送至國際空間站。這一大型實驗艙段需要3次航天飛機飛行方能運送完畢,STS-124任務是其中的第二次飛行。


  在其最後的告別之旅中,發現號將為國際空間站送去美國負責部分的最後一部分部件:萊昂納多永久性多功能艙(LPMM)以及首個人形機器人宇航員:「機器宇航員2號」(Robonaut2)。這個新的艙段將作為儲藏室,並提供額外的研究工作空間。而機器宇航員2號則是一次技術驗證性演示,主要目的是考察人形機器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對在軌工作的宇航員起到幫助作用。發現號還會同時為空間站帶去一些備用設備,以備不時之需。發現號航天飛機服役的一生是在不斷開創新紀錄中度過的,甚至這一次告別之旅也不例外:它的此次飛行恰逢人類長期外空居留十週年紀念。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