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探測發現小行星表面覆蓋600米厚塵埃碎屑層
魯特西亞小行星直徑100公里,是迄今人類探測器造訪過的最大小行星
魯特西亞小行星最早於1852年由赫爾曼·戈德施密特(Hermann Goldschmidt)在巴黎發現。其名字取自巴黎附近一個小鎮的名字。它是21號小行星,意味著它是人類發現的第21顆小行星
魯特西亞小行星表面塵埃遍佈的環境和月球很相似
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最新的數據分析,今年7月歐空局的羅塞塔探測器剛剛考察過的21號主帶小行星魯特西亞(Lutetia)的表面至少覆蓋著600米厚的塵埃碎屑。科學家們介紹說,億萬年來不斷的隕星撞擊已經使它的表面成為粉末,從表面形態來看,非常接近月球的情況。
這項發現是研究人員對羅塞塔此次飛越考察任務期間獲取的大量珍貴數據進行分析之後,得到的首批成果之一。關於這一成果的詳細情況本周在美國帕薩迪納的一次會議上進行了討論。羅塞塔科學組成員們告訴他們來自美國天文學會(AAS)行星科學分部(DPS)的同事們,他們的許多發現都需要進一步的考察和探討,以便做出最終的結論。
羅塞塔與魯特西亞小行星的交會發生地位於火星軌道外側,距離地球約4.54億公里。當羅塞塔探測器以每秒15公里的相對速度飛掠小行星附近時,最近距離僅有3162公里。探測器上各種儀器開足馬力,希望獲取盡可能多的數據:多波段相機和光度計、磁場和等離子體實驗設備、塵埃探測器、無線電科學實驗設備等等。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魯特西亞小行星質量約為1700萬億噸。計算顯示其體積為650萬億立方米,這樣,魯特西亞的密度便可以得到,約為每立方厘米3.4克,這一數值和月球的密度相當接近,月球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這些數據將幫助科學家們瞭解魯特西亞小行星的本質:它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和孔隙度,從而判定其所屬類型。
到目前為止,地面望遠鏡判定小行星的類別非常困難。一些觀測證據標明它們非常原始,從形成至今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即所謂的C型小行星。其他的觀測數據則顯示有些小行星的表面存在似乎是金屬物質的特徵,這表明它們經歷了更深度的演化歷程,歸為M類小行星。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等到對羅塞塔的紅外探測數據進行詳盡分析之後才能發表看法,」來自歐空局的瑞塔·舒爾茨(Rita Schulz)博士說。一位羅塞塔探測項目科學家也告訴BBC新聞記者:「紅外波段的光譜數據將告訴我們目標的礦物組成情況。當我們清楚掌握這些情況,我們才可以放心的說:這是魯特西亞的特點。」
此次7月份進行的考察拍攝的照片中有一點再清楚不過,那就是魯特西亞曾經遭受猛烈的轟擊。歷史上不斷的撞擊事件在其表面留下了厚厚的碎屑塵埃層,或者叫「土壤層」。從圖像上觀察,很明顯就能發現很多隕石坑邊緣已經模糊,有一些甚至被徹底毀壞。這都是明顯的後續撞擊現象。
舒爾茨博士解釋說:「對於一個這樣大小的天體而言,撞擊產生的大量碎屑將會由於其引力重新墜落其表面。對於這個半徑50公里的天體,我是說魯特西亞,它的逃逸速度是每秒60米,這意味著90%的濺出物質將會重新墜落其表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厚的一層塵埃碎屑層。」
在羅塞塔最接近魯特西亞的時候,其拍攝的圖像最佳分辨率達每像素60米,足以揭示其表面大量細節。科學組的研究人員還在仔細觀察其表面,進行隕石坑、裂隙、山脈等地形特徵的計數,並仔細分辨哪些地方曾經發生過滑坡。目前他們已經至少辨認出了240塊直徑超過100米的巨石。「因為這小行星太大了,表面有太多東西等待去發現,我們正在為此做一個編目,」舒爾茨博士說。 「舉例來說,我們已經對其建立了全球坐標系,這樣我們就能用精確坐標標示出每一個特徵點的位置了。」
羅塞塔目前正在繼續往外太陽系飛行,它將於2014年和一顆彗星交會並進行考察任務。
小行星是太陽系生成之後殘留下來的碎屑遺跡。它們中的大部分由岩石構成,另外一些由金屬構成,主要是鐵盒鎳。小行星的大小相差懸殊,小的就是一塊太空飛石,而大的直徑可達數百公里。絕大部分小行星分佈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環狀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