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美國一公司提出低成本探測小行星方案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美國一公司提出低成本探測小行星方案

2016年07月10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48 次



小型探測器登陸小行星想像圖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道,真對探測小行星可能面臨的重重風險和高昂成本,美國一家私營企業不久前提出了一項低成本的探測新方案。


這家名為「保爾航空航天」的公司指出,目前的觀測已經證實,在太陽系中散佈著大量的小行星,它們中有數百顆的軌道都存在著與地球軌道相交的情況。為了在它們撞擊地球之前找到有效的防禦措施(摧毀它們,或是改變它們的軌道),人類必須詳細瞭解這些危險天體的構造。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對這些小行星進行直接探測。不過,就它們中的大部分來說,直接探測的成本有些過於昂貴。


正因為這一原因,保爾航空航天公司提出的卻是一項針對小行星的完整的廉價探測方案。


根據該公司專家們制定的方案,每部航天器上將攜帶至少六顆12公斤重的子探測器。


據悉,這些子探測器的結構均比較簡單而且造價低廉。例如,它們將不會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在對小行星進行探測期間,它們將完全依靠攜帶的蓄電池供電。


在飛抵距離小行星數公里的地方時,航天器將會釋放出這些子探測器,並將它們釋放到小行星表面的不同地點。一旦成功降落,這些原先呈球形的探測器便會自動展開,並開始利用照相機和傳感器對目標進行分析。


在持續數天的工作之後,探測器將會返回「母船」。當然,這一過程不會同時進行,而是分批進行。在此過程中,那些尚未返回的探測器將會記錄下小行星上產生的地震波,並將相關數據傳回「母船」。每一個降落在小行星上的探測器都相當於一個地震站,可以獲取有關小行星內部結構的許多數據。儘管在小行星上降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但這類行動卻有助於科學家們掌握小行星的詳細情況


保爾航空航天公司已開列出了首批應探測的小行星的名單。這其中也包括有可能在2011年成為人類探測目標的第2003 WP25號天體。


專家們指出,只有在詳細瞭解小行星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在面臨撞擊危險之際做出正確的決定:要麼派遣大型探測器攜帶核彈將小行星炸毀,要麼利用較小的天體撞擊較大的天體,以改變後者的軌道。



比較而言,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方案要複雜許多,而且成本也非常高昂。按照NASA的計畫,未來有可能會派遣宇航員登陸小行星,以進行實地考察。


NASA的專家們指出,宇航員們在登上小行星後除了將採集土壤和岩石樣本外,還將對一系列重要設備進行測試,以便為今後的星際飛行做準備。


據介紹,登陸小行星是NASA「星座」計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星座」計畫,工程師們將制定一系列針對月球、火星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探測方案。


對於執行未來星際探險計畫的宇航員們來說,最重要的裝備無疑是仍處於設計研製階段的「獵戶座」太空梭。不過,以目前的研發進度來說,首艘「獵戶座」飛船要等到2010年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後才能投入使用。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