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世界末日後的人類太空棲息地 世界末日方舟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世界末日後的人類太空棲息地 世界末日方舟

2015年09月06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43 次

雖然「世界末日」不太可能即日到來,但人類滅絕事件可能在任何時間內發生。地球可能突然遭受一顆巨大體積、非常規類型小行星的碰撞,或者遭受緩慢的惡性變化,以及前所未見的致命病毒侵襲。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地球將變得不適宜居住,到時人類將如何生存呢?


  可以確信無疑的是,世界末日並不是預先性的超自然事件,或者像某位預言大家所預測的精確某一天出現地球和人類毀滅日。但是如果世界末日來臨,地球將變得不適宜居住,到時人類將如何生存呢?


  就短期而言,末世浩劫來臨之日人們的求生願望將變得非常蒼白無力。雖然人類在最後的求生時刻會產生不顧一切逃離地球的想法,但目前並沒有任何成熟的逃離策略。獲得如何將人類文明保存萬古永世的方法與未來先進人類太空飛行能力有關,去年斯蒂芬-霍金提出觀點稱,人類長期倖存策略並不是關注地球之外天體的狀況,而是計畫如何在太空其它星體建立生活基地。


  國際空間站不太現實


  目前,人類並沒有離開地球環境在太空生活幾個月的策略計畫,在太空中沒有食物和水補給。雖然「禮炮號太空站」、太空實驗室、「米爾」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已建立,但它們從結構和人類適應性方面卻非常脆弱。如果不提高航天器抵達空間站的高度,空間站的軌道將衰減,最終空間站將進入地球大氣層燃燒。


  送人類抵達國際空間站的成本非常高,而且次數較少,在過去14年國際空間站歷史中,大約300人抵達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所設立的「永久」機組人員僅有6人,通常每隔幾個月需要進行宇航員替換。


  因此,國際空間站並不能作為航天器的「放射性塵埃躲避所」,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副研究員托馬斯-赫朋黑梅爾(Thomas Heppenheimer)說:「其實國際空間站僅是一個海拔正在下降的救生艇。」據悉,托馬斯曾撰寫了關於太空殖民和航天飛機等其它航天主題的書籍。


  為了保證人類離開地球的存活率,新型航天器將著眼於滿足人類存活的技術升級和裝備改良,這些技術因素在必要時可提供至關重要的地球逃亡,但它卻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太空棲息地」


  在過去幾年裡,科學家曾提議一系列的太空棲息地作為人類進入太空的標準移民方式,而不是採用逃離艙。這些設計的太空棲息地具有多功能用途,從球形至環形,以及柱面結構,它們能夠旋轉,並在內部形成人造重力環境。


  太空棲息地的外形鏡面系統能夠反射陽光進入內部,在棲息地的內部混合了氣體模擬地球大氣層,有固定的土壤層和水道等等,適合於農業生產以及人類居住。


  月球、火星和其它小行星,在月球地下建造「世界末日方舟」


  當然,建立這種龐大的太空棲息飛船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一切對於發生行星大災難時都是非常緊缺的。


  科學家曾提議未來人類到月球、火星和其它小行星殖民居住的設想,並對這些設想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雖然這一設想在未來或將成為現實,不是科幻故事中永遠的臆想,但要建立太空自由的住處,目前這一設想僅停留在繪圖板上。


  另一項計畫被稱為更具現實意義,它將計畫在月球地下建立「世界末日方舟」。這個「地下室」將保存重啟人類文明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冶煉金屬和耕種農作物的方法。或者在世界末日方舟中存儲人類基因序列、植物種子和保存其它生物,一旦人類在地球上迎來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方舟將由機器人啟動。


  這聽起來有點兒誇張,但卻非常接近現實。如果世界末日將於明天到來,那麼人類將無法擺脫災難帶來的毀滅。托馬斯說:「作為一種智慧生命體,我們至少對未來有預見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