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辛追一生傳奇簡介 辛追夫人怎麼死的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發掘了馬王堆漢墓一號墓,而當考古人員打開內棺材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兩千多年卻顯得十分新鮮的女屍,絲毫沒有腐朽的樣子。而這個女屍體,就是辛追。
辛追簡介:
辛追,戰國時期的一個女人,丈夫名叫利蒼,是長沙國丞相。辛追死於公元前186年,享年50歲,被葬於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1號墓。然而,最奇特的是,辛追雖然已經死去了二千一百多年,而她是實體,依然保存完成,根本沒有腐爛,就像一個剛剛睡去的美人。因此,她被稱為「東方睡美人」。
辛追一生經歷及怎麼死的?
公元前202年,16歲的辛追還是個美麗多情的湘女,嫁給了利蒼。公元前191年,即漢惠帝四年庚子日,相國利蒼被賜封為侯,夫人也被封為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一直胸口處常常隱隱作痛,又向右背部牽扯著痛。除了胸口痛外,辛追夫人還經常出現胸問、頭暈、乏力、腹脹等症狀,平常常著人去請長沙郡的名醫診治,診後給出了幾個病名,說辛追夫人操勞過度,患有心悸、胸痺、徽脹等幾病於一身,開出了治心血不足、心血癌阻、肝腎陰虛的方子,吃幾副後便見了好轉,便叮囑少飲膏梁之食。辛追夫人這才回想起午飯時,為陪客人的確吃了些膏梁之食,所幸的是胸口處現在不痛。
這時,另有人捧上來外官進奉的瓜子、甜瓜等物,這些進奉之物都是長沙國所轄各地的上好食品。辛追夫人手伸向果盤略有所思地品嚐起來。 半個時辰後,果盤裡的瓜子、甜瓜等物所剩無幾了。
待醫官急匆匆地跑到辛追夫人的臥榻前時,辛追夫人已嚥下最後一口氣,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多天以後,一個由長沙國出名的相術師測定的日子,辛追夫人的遺體就要下葬了, 相利蒼為辛追夫人訂下了一口用巨大的整塊烏木製的棺木,僅烏木的樹身就要十幾個人才能圍起來。辛追夫人的兒子第二代侯利的兄弟,在其母親下葬的棺材裡放下了一盤母親生前最愛吃的藕片,正因為愛吃藕片,辛追夫人曾在十幾歲時隨家中姐妹常到遍佈荷花的池塘玩水焙戲,池塘的邊上不時泛起一個個螺釘。隨辛追夫人下葬的還有大量的漆器、絲麻織物、陶器、兵器、木誦和穀物、水果、中草藥、禽獸等供辛追夫人享用。最後又在辛追夫人的多層壽衣外穿戴了一件極富長沙國特產的輕薄素紗禪衣……
為何辛追夫人屍體千年不腐?
1971年,考古人員對這座馬王堆進行發掘時,憑借辛追夫人的棺木,測定了烏木的樹齡達兩千多年,經過推算,根據烏木年輪的疏密,氣象學家繪出了中南地區五千年前至兩千年前的降水圖,對當時的氣候學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當初辛追夫人的兒子為母親進奉的藕片,經過兩千多年的風化,成為一盤細微抖動即粉粹為灰的物品,對長沙地區兩千多年的地震史學極富說服力,在地震史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古人員對辛追夫人的屍體進行瞭解剖,解剖證明了辛追夫人死於膽囊炎引髮冠心病急性發作弊死。辛追夫人生前患有膽石症,冠心病、全身性動脈硬化、血吸史等多種疾病,辛追夫人常感胸口處痛、頭暈、乏力、氣促、腹脹原因如此。辛追夫人娘家池塘裡的釘螺是讓其患血吸蟲病的原因,夫人生日宴上膏粱之食是其死亡誘因之一。 )
「沉睡了兩千多年的辛追遺體保護良好,皮膚仍有彈性,關節還可以活動,軟骨組織用肉眼就能看清。X光片顯示,老太太的骨質比現在60歲的正常人還好。」7日,湖南省博物館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聯合公佈了出土30年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女主人保存情況的「體檢報告」。 這份「體檢報告」指出,通過氣相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等方法對30年來所使用的保存液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系統分析,還從單獨保存的女屍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硬腦膜及女屍保存液和有機玻璃棺內採集可疑霉斑作了細菌和黴菌培養,所檢對像均無細菌生長,也沒有分離出黴菌。
在無菌條件下,還取女屍右小腿前面皮膚、小腿肌肉組織、肝組織分別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大部分結構與30年前的檢查結果基本一致。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女屍的骨結構基本正常,30年前注入血管的造影劑依然清晰可見,古屍體的外形、膚色無明顯變化,皮膚仍具有彈性。這些結果表明,以前使用的保護方法是成功的。 目前,辛追遺體已經搬到湖南省博物館新的陳列大樓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寢宮」。
「地下寢宮」距離地面8米,恆溫恆濕,模仿當年出土時原狀修建,置放著大型棺槨,周圍還有墓坑模型,接近「老太太」當年沉睡兩千多年的地下環境。 陳建明說,「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科技保護的力量,與醫學界合作,定期對女屍進行檢測和科學研究。」據史料記載,辛追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死於公元前186年,時年約50歲。1972年,辛追遺體從墓葬中出土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髮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這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歷史悠久的濕屍,出土後震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