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唐朝男人:塗唇膏用面膜穿女裝
在唐代,男子居然也戴起了簪花,而且還相當流行
頂簪花 塗唇膏 香熏衣袂爭時尚刺詩畫 文狂言 遍體龍蛇標新異
唐朝漢子 追秀逞美不讓婦人
唐代鬚眉男兒對姿容的注意不在女子之下,他們頭戴簪花、以香熏衣、使用唇膏、渾身刺青,可以說是風流倜儻。善於修飾的男子往往會引起世人的矚目,他們的裝飾打扮對社會風俗的趨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時間: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4月
事件:在春天郊遊時,唐玄宗李隆基將戴在自己頭上的「御花」賞賜給詩人蘇頲。
詩人作美文皇帝賞簪花
簪花,古代又稱插花,是將花朵插在髮髻或冠帽上的一種裝飾方式。所戴的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用絲帛或其他材料製作的假花。這本來是婦女的打扮,但是在唐代,男子居然也戴起了簪花,而且還相當流行。
每年春天,都城長安盛行郊遊。公元713年的那次郊遊,詩人蘇頲寫出了「飛埃結紅霧,遊蓋飄青雲」的美文。唐玄宗非常讚賞這句詩,就將「御花」插在了蘇頲的頭巾上。「御花」就是唐玄宗頭上的花,連皇帝都喜歡戴簪花,更別說普通的百姓了。
王爺名花奴才子偷蘭花
不僅唐玄宗喜歡戴簪花,王爺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汝陽王李璡的小名就叫「花奴」,他經常頭戴簪花跳舞。有一次他給唐玄宗表演,戴著絹帽敲擊羯鼓。唐玄宗摘了一朵簪花放到他的帽子上,李璡伴隨著音樂跳完了舞,而帽子上的簪花並沒有掉落。唐玄宗非常高興,賜給他一櫃子金器。這兩人可以說是大唐朝的「花癡」了。
唐玄宗是皇帝,李璡是貴族,想要什麼花就有什麼花。但有一位才子,為了蘭花竟然做起了賊。這人叫霍定,每當春天遊曲江時,他便以重金僱人竊取貴族亭榭中的蘭花,全都插在帽子上,哪兒人多上哪兒,而且是一邊顯擺一邊叫賣。路上的男男女女打破了頭都要買,地上到處扔的是錢幣和女人用的金釵。
帥哥插花飲酒 被當「狂妄惑眾」
有花戴又能賺錢當然是好事,但有的人卻不那麼幸運。唐朝末年的帥哥李夢符,生得「短小而潔白,美秀如玉人」,做起事來放蕩不羈。他經常在洪州的大街小巷招搖過市,一年四季渾身都插滿了花,在城中大大小小的酒館喝酒。後來他惹怒了官府,被看做是「狂妄惑眾」,他本人也因此鋃鐺入獄,並在獄中作詩稱:「插花飲酒無妨事,樵唱漁歌不礙時。」確實夠狂妄的。
以香熏衣是禮節 標新立異更時髦
唐代的男子不僅喜歡戴簪花,而且還流行以香熏衣。人們把以香熏衣當成一種禮節,如果男子會見客人時不以香熏衣,會顯得很不禮貌。
除了衣服要用香熏外,唐代男子還追求標新立異。成都有一位叫路巖的,風貌神俊,又會穿衣服,曾經是成都風流人物競相模仿的對象。他裹的「帕頭」(紗巾)樣式很美,很快就風行一時。為了標新立異,與大眾相區別,他又剪去了紗巾的角,於是人們也跟著剪去了紗巾的角。過了一段時間,路巖又換了新式衣服,於是人們都自嘲說,我們成不了路巖,永遠不如他時髦。
唐代男子使用唇膏和面膜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時代,盛唐時期「婦人為丈夫之相,丈夫為婦人之飾」的社會現象很正常,就是說女人打扮成男子的形象,男子穿戴著女人的服飾,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這一時期男子與女子一樣,平時也用面脂、口脂等化妝用品粉飾頭面。有一位叫韋崟的,風流愛美。有一次他聽說朋友娶了一位貌美的佳麗,於是就打水洗澡,頭上戴上漂亮的絲巾,嘴上抹上唇膏,去恭賀他的朋友。可見當時男子使用唇膏是很平常的事。
唐代還有一位比韋崟更臭美的叫衛玠,他姿容秀美,披肩長髮長五尺,每天洗完澡,都有兩個婢女用金盤子托著頭髮給他梳頭。他洗臉時用的是自製的「化玉膏」(類似現在的洗面奶),還把芹菜搗成泥,敷在臉上做面膜。因此他的臉明亮濕潤、沒有皺紋。
刺青——
唐代男子的另一最愛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唐代男子還有一種愛好——刺青。刺青在唐中期及以後可謂流行一時,當時的長安、成都、荊州、黔南都有刺青的風俗。男人用針在皮膚上刺出圖案,然後塗上墨,待創面痊癒後,就形成了無法磨滅的圖案。
當時的蜀人最善於刺青,不僅圖案清晰如畫,而且色澤鮮艷。在荊州的市場上有專門的刺青工匠,他們事先將針固定排列為一定的形狀,然後根據顧客的要求,將各種圖案刺在皮膚上,再塗上石墨。當時人們最喜歡的圖案是蟾蜍和蠍子。在長安的市場上還出現了唐代最早的專業刺青美容師「劄工」,他們也做著同樣的工作。
千奇百怪的刺青內容
當時的刺青者大多數是市井惡少或者軍人,所刺的內容千奇百怪。家住長安大寧坊的張干在自己的左臂上刺的是「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的是「死不怕閻羅王」。「京兆尹」是當時的官名,就是京城的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王力奴在自己的胸部和腹部刺上了山、庭院、池榭、草木、鳥獸。趙武建在身上刺了一百六十處番印。還有更奇怪的,蜀人趙高將佛教裡的天王像刺在背部,他犯法時應該杖背二十,可是地方官吏卻不敢,因為他背上刺著天王。後來劍南節度使來了,用杖刑將他背上的天王像打得稀爛。節度使走後,趙高挨家挨戶袒衣討錢,美其名曰「修理功德錢」。
詩歌刺滿身風流有文采
唐代刺青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內容多與詩歌有關。蜀小將韋少卿在胸部刺一樹,樹梢有烏鴉數十隻,下面懸一鏡子,有人以繩牽鏡,以此表示張燕公詩句「挽鏡寒鴉集」的意境,可謂用心良苦。荊州人葛清從頸部以下遍身刺三十餘圖,每圖表示白居易的一首詩。如畫一人持杯臨菊,表示「不是此花偏愛菊」;畫一樹,樹上掛纈,表示「黃夾纈林寒有葉」。人稱他為「白舍人行詩圖」。
許多人都以刺青相比試,或刺《輞川集》一本,或刺白居易、羅隱二人詩百首。有些無賴少年甚至將平生所到過的地方、飲酒賭博之事及所交往的婦人的姓名、年齡、形貌詳細地一一刺在身上,這種刺青圖案被稱為「針史」。
刺上麻雀當皇帝刺上大雁做高官
後周太祖郭威年少時與馮暉交好,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一天,二人遇見一位道士,自稱「業雕」,為他們二人刺青。道士在郭威脖頸左邊刺一麻雀,右邊刺谷、粟;在馮暉肚臍處刺甕,甕中有大雁數只。道士說待到麻雀吃到谷子、大雁飛出甕時,也就是他們發達之日。後來麻雀與谷、粟的距離逐漸接近,等到郭威登位時,麻雀竟然吃到了谷子。而馮暉官高位顯時,大雁真的從甕中飛出。因為郭威脖子上有刺雀,人們又稱他為「郭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