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高跟鞋在歷史年代的變遷
一種專門為女人穿用的鞋。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進誘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減小,因為重心後移,腿部就相應挺直,並造成臀部收縮、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風韻,裊娜的韻致應運而生。
自15世紀發明高跟鞋以來,鞋跟的高矮寬窄不時有變,但對高跟鞋的狂熱卻歷久不衰。現代女性「愛鞋如命」,原因或許就如 Jimmy Choo 的 President Tamara Mellon 所說:「鞋子與女人一同分享經歷,不論你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身材肥胖或纖瘦,鞋子永遠跟你在一起。」
早在15 世紀初期高跟鞋開始出現,但只算得上是鞋跟稍高的設計,方便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到了16 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為貴族的時尚玩意,據說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令自己看來更具自信及權威,因此要鞋匠為他的鞋裝上4 吋高的鞋跟,並把跟部漆成紅色以示其尊貴身份。到了17 世紀高跟鞋開始成為男女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
17 世紀:這對高貴的高跟鞋有3 吋高,鞋身相當細長,鞋跟與鞋底連成一體,若你有機會走到 17 世紀的街上,你會發現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為當時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個高跟鞋款式。
15世紀:法國宮廷服裝師發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後,鞋跟的高矮寬窄雖不時有變,但對高跟鞋的狂熱卻歷久不衰。因為「鞋子與女人一同分享經歷,不論你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身材肥胖或纖瘦,鞋子永遠跟你在一起。」
16世紀:其實,高跟鞋最初的出現,是為了方便人們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直到16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為貴族的時尚玩意。據說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令自己看來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權威,於是就讓鞋匠為他的鞋裝上4吋高的鞋跟,並把跟部漆成紅色以示其尊貴身份。
17世紀:高跟鞋開始成為男女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時的高跟鞋有3吋高,鞋身相當細長,鞋跟與鞋底連成一體,若你有機會走到17世紀的街上,你會發現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為當時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樣式。
18世紀:由17世紀末開始,人們開始嘗試製造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唯有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到了18世紀後期高跟鞋的高度漸漸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絲帶及蝴蝶結的鞋子。
19世紀:可愛的 MaryJane 鞋款首次推出,這個款式在19世紀流行了長達50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18世紀:由17 世紀末起,人們開始嘗試製造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唯有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到了18 世紀後期高跟鞋的高度漸漸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絲帶及蝴蝶結的鞋子。
19 世紀:可愛的Mary Jane 鞋款首次推出,這個款式在19 世紀流行了50 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多元化。
這一款 Manolo Blahnik Lace High Heels 每年都會推出,卻年年賣斷,可說是最經典的暢銷鞋。
20 世紀
20's 涼鞋與高跟結合
當年女性對服飾抱有更新更開放的態度,而道德規範亦稍鬆,設計師開始嘗試把「裸露」的涼鞋與高跟鞋結合,成為優雅的晚宴高跟涼鞋。
30's - 40's 露趾被視為不雅
隨著露趾高跟鞋的成功,露跟鞋亦開始流行。期間,潮流雜誌曾唾棄這嶄新的鞋款,認為當眾露趾露跟缺乏修養,當然面對女性渴望解放的慾望,這個說法很快便站不住腳了。
50's 高跟鞋的蛻變
高跟鞋歷史中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狀,即跟部自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鞋跟後來雖可發展成筆直,卻依然欠缺線條美。直至50 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了高跟鞋,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現今女士又愛又恨的尖細鞋跟。當年瑪麗蓮夢露因穿上由 Salvatore Ferragamo 設計的金屬細跟高跟鞋令她一舉成名,難怪她曾說:「雖然我不知道誰最先發明了高跟,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高跟鞋給我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高跟鞋對於女人的重要性在於:一個不修邊幅的女人可能會穿旅遊鞋、拖鞋,但穿高跟鞋的女人絕對精神。高跟鞋和絲襪使得美麗經歷了本質的轉換,穿高跟鞋對女人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在臉上抹脂粉,以前需要從頭做起的事現在從腳做起,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高跟鞋與性感有關嘛?被譽為「高跟鞋之帝」的Manolo Blahnik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當然!」 高跟鞋的義大利文是Stiletto,即一種刀刃很窄細的匕首。對女人來說,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銳、性感、致命的匕首,讓女人征服男人。古代的中國高跟鞋從纏足開始,表現當時強勢的大男人主義,當男人看到裹小腳女人走路搖搖欲墜,甚至需要被攙扶,也就滿足了男人想要約束女人行動的佔有慾。
到了現代,高跟鞋對女人更是性感的代言詞。鞋跟越來越細,越來越高,一旦穿上高跟鞋,胸型自然挺立,臀部弧度會更加緊翹,視覺上強化了女性特質,顯示出前凸後翹的曲線,自然有女人味。不過這種性感的女人味,只是高跟鞋中的一種細跟尖頭高跟鞋特有的專利。玩性感,要選對合適的鞋子。
直至12-13世紀,日本才有了日本式樣的草鞋、木屐(以麥秸、木頭和皮革為原料製成)和夾腳趾拖鞋。在多雨、潮濕的地區,婦女特別喜愛穿木屐,因為不僅可充作雨鞋,而且既結實耐穿又廉價方便。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木屐似乎成為日本婦女的代名詞。在不少日本古詩中,腳蹬木屐的女子常常被描繪得搖曳生姿、風情萬種。
不過,晚至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官方明令禁止公眾赤腳出現在公共場合之前,日本婦女(尤其是少女)光腳上街在農村或城鎮都並不稀奇。此後政府部門又頒布了更為嚴厲的法令,明文規定軍人、警察、鐵路員工、郵差等在執勤時必須穿鞋,日本婦女這才開始普遍穿上了鞋子。
公元1860年,日本婦女首次試穿上來自西方的皮鞋——這些皮鞋是由一個77人組成的日本民眾代表團訪問美國舊金山後捎回日本國的。此後,善於倣傚的日本商人很快開辦了日本第一家皮鞋工廠,專門製造日本人所稱的「西鞋」。有趣的是,皮鞋剛剛來日本時,貴婦淑女們可並不欣賞,紛紛抱怨皮鞋既笨重又粗糙,害得她們嬌嫩的腳掌被磨出了一個個血泡……
今天,日本婦女人均擁有各式鞋子12.6雙(不包括舊鞋和不常穿的過時鞋),僅次於法國婦女而名列發達國家第二位。但據一家鞋廠對東京和大阪600餘名25-37歲年輕婦女所作的一項調查,高達8成的接受調查者抱怨,儘管自己擁有不少鞋子,但大多並不合腳,其中還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此而出現了腳趾變形或炎症等腳病。有鑒於此,一種奇特的職業——選鞋員便在日本大小鞋店應運而生,目前全國已獲取「資格證書」的已達1500人。選鞋員的工作是:根據顧客腳的形狀、尺碼和人的整體氣質,幫助顧客挑選最合適的鞋子,並為顧客提供有關鞋子的咨詢服務。一個稱職的選鞋員,應一看顧客的腳便能迅速、準確推算出鞋型和尺碼。不過有時為了給一名挑剔的顧客選購好一雙稱心如意的鞋子,選鞋員也可能耐心地耗上幾個小時。日本鞋業研究所也早已設立了選鞋員考評制度,一般來說,要取得初級職稱,需3年以上工齡,並熟練掌握有關鞋子、腳和腳病的種種知識。而高級職稱考試則由從英國和法國聘請而來的專家任考官,考核方式分筆試和操作兩項,最後能有幸通過的據說還不到應試者的2成,可見難度不小!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畢業典禮上的日本女大學生最為流行的裝束是高檔名牌時裝、裙褲和五顏六色的高跟皮鞋。但近來日本年輕一代又刮起了「回歸傳統」之風,於是越來越多女大學生在莊嚴的畢業典禮上竟然穿上了和服和拖鞋!此外,在日本的幼兒園中,兒童們(尤其是女童)按照規定也紛紛穿起了草鞋和木屐——剛剛穿時,不少孩子腳掌疼得直哭,但不出一星期,便人人都適應了,而且試驗證實:穿草鞋或木屐者不易患感冒,不易染腳氣,不易成平足,也不易足部疲勞……還有人不無幽默地預言:木屐將再次成為日本時髦女性鍾愛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