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赤壁」得名之謎?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赤壁」得名之謎?

2016年03月07日 未解之謎 暫無評論 閱讀 291 次


赤壁在何處?也曾發生過論爭,現在基礎上已解決。確定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至於黃岡的赤壁則被證明並非當年鏖戰之地,但蘇東坡既有詞賦佳作,就把此處命名為東坡赤壁。這不失為一種十分明智的解決辦法。


但是,仍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存在,即赤壁之名起於何時?今據《中國名勝詞典》之《赤壁之戰遺址》條目釋文:「相傳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此用火攻,大破曹操戰船,當時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紅,『赤壁』由此得名」。


應該說解釋得比較清楚,也確實反映了大多數人的看法。因此,人們基本上深信不疑。是否可作為定論呢?似乎也很難。


我們進一步追溯歷史記載,卻發現了疑竇。作為第一手材料,陳壽的《三國誌》應該是最可靠的記載了。


《魏志·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蜀志·先主傳》:「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吳志·吳主傳》:「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這三篇關於曹操、劉備、孫權的詳細傳記中,都對赤壁之戰作了類似的記載。這一場大戰爆發之前,大火焚燒曹軍戰船之前,此地早就被稱作為赤壁了。


宋代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對前賢著述中之疏漏每多補正,但對赤壁之戰中地名之用法仍沿襲《三國誌》,稱:「……進,與操遇於赤壁」。也是先有赤壁之地名,然後才有這一場大戰。


《三國誌》和《資治通鑒》都不是野史,而是正史,而且是頗有美譽的正史。古代的小說家、戲劇家創作《三國演義》以及有關題材的雜劇、傳奇,並沒有輕率地「戲說」一番,而是根據這些正史作了一定程度的敷演與誇張,創作態度還是相當嚴肅的。


《三國演義》第49回寫東吳大將黃蓋詐降時,點明:


蓋乘一天順風,望赤壁進發。則曹操的指揮中心設在赤壁已無疑義。第50回實際上是戰役勝負已定,著重描繪曹操棄舟登陸,一次又一次死裡逃生的狼狽萬狀。所以一開始便十分突出地接連用了三次「赤壁」這個地名:


卻說當日滿江火滾,喊聲震動。左邊是韓當、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右邊是周泰、陳武兩軍從赤壁東邊殺來;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隊船隻都到。火須兵應,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軍著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


後來的雜劇、傳奇、評話、說唱則又在這個基礎上繼續作進一步的誇張、渲染。也有些唱本或藝人即興發揮,不顧前面早已多次提到赤壁這個地名,快要結束這一節目時又補上一段原本多餘的話,說「赤壁」由此得名。雖然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聽眾不是考古學者,也從未有人覺得有些矛盾。


《辭海》 《中國名勝辭典》不應說法各異


《辭海》1999年修訂本對〔赤壁〕條目的釋文比較審慎,作為山名。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一百六十里」。


復引北魏酈道元《水經·江水注》:「江水左經百人山南,右經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處所也」。


還引了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三位作者的三本著作都晚於《三國誌》多年,對於赤壁之得名問題均避而不談,是否與那次大戰有關,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作為山名的第二種解釋,則謂「在湖北黃岡市西北江濱,一名赤鼻磯。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故名。」


不知何故,未引古籍及其原文。固然明確否定了此處赤壁之得名與三國時赤壁之戰無關,但對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無甚意義,因赤壁之戰不是在這裡進行的。


我認為《辭海》1999年版中〔赤壁〕條目的釋文仍有商榷的餘地。首先是應該面對地名起源盡可能作出正面回答,如果難下結論,也可將難下結論的道理講清楚,或舉出幾種不同說法,對之有傾向性的說明,認為某種說法比較可信或可取。


而《中國名勝詞典》同為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兩書對〔赤壁〕條目之釋文可以有繁簡之不同,內容則不應有目前存在的矛盾。


按常情常理推測,江面上大批戰艦焚燒時,烈火熊熊,將江岸削壁燒成赤(紅)色缺乏科學依據,但烈火將江岸削壁照映成赤(紅)色則完全可能,赤壁得名於赤壁之戰可能性不能排除。


但是,《三國誌》在曹操、劉備、孫權傳記中記載大戰揭幕之前一再用「戰於赤壁」、「遇於赤壁」等字樣,這確實值得探究。我認為這是史書作者行文上的技術問題。


史書作者在其他方面也有類似的技術處理手法,例如對人物稱謂之處理,《三國誌》的《武帝紀》實際上是曹操傳,因為曹操死後,曹丕稱魏文帝,曹操才被追贈為「太祖武帝」。於是《武帝紀》從一開始就稱曹操為「太祖」了。


在「赤壁之戰」尚未開始之前就用「赤壁」為地名稱謂,情況有一點相似,我們可以從此處得到不少啟發。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以少勝多之戰役,官渡之戰的戰場原名官渡,淝水之戰的戰場原名淝水,不存在戰場與戰役名稱的先後問題,赤壁之戰則存在這個問題,而赤壁之戰在軍事學、軍事史以及文學藝術領域的影響較另外兩次大戰影響更廣泛更深遠,能夠盡可能說清楚最好。


耗資不菲、隆重拍攝的影片《赤壁》與觀眾見面,影片對地名如何處理,對此,我甚感興趣,故而撰文談一談以往史籍中之不同的處理,以為觀眾之談助。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