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是真的嗎?歷史上的虞姬是怎麼死的
導讀:陸賈在《楚漢春秋》中沒有寫虞姬自刎一事。陸賈約生於公元前240年,約卒於公元前170年,他生活的年代離那段歷史比司馬遷更近。所以,如果他沒有這麼寫,那麼只能有一個推斷,即虞姬並沒有自殺。
《霸王別姬》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謂耳熟能詳。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虞姬這個人?從現存的史料來看,應該是真有其人,因為兩部重要的史學著作——漢初陸賈所著的《楚漢春秋》以及司馬遷的《史記》都提到了虞姬這個人。陸賈和司馬遷生活的時代,離楚漢爭霸時代相距不遠,所以他們的記載應該是可靠的。
《史記》中虞姬或引自《楚漢春秋》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虞姬的描述其實非常簡單,甚至都沒有記錄她的名字,只是說她是一個姓虞的美人:「有美人名虞」。到了唐代的《括地誌》一書中才出現「虞姬」這個名字,但「虞姬」的意思,也並非是「姓虞名姬」。「姬」在古代只是女人的一種代稱,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姓虞名姬,實在是一種誤讀。
在京劇裡,虞姬自刎而死,讓人不勝浩歎,那麼,歷史上的虞姬真的自殺了嗎?應該是沒有。歷史上最早記載「霸王別姬」這段故事的,應該是陸賈的《楚漢春秋》,但這本書在南宋之後就失傳了。現在能看到的對霸王別姬故事記述最早的史書就是《史記》了。《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這段文字,很可能是司馬遷從陸賈的《楚漢春秋》中轉述過來的,因為《漢書》的作者班固曾在《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國學大師王利器先生也曾說:「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也就是說,司馬遷寫《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
司馬遷為何沒寫虞姬自刎
需要注意的是,《史記》中司馬遷並沒有寫虞姬自殺身亡。司馬遷為什麼沒有寫?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陸賈在《楚漢春秋》中也沒有寫虞姬自刎一事;二是《楚漢春秋》中記述了虞姬自殺身亡的事,但司馬遷認為有違歷史的真實,所以沒有採用。前一種可能性大,也就是說,陸賈在作《楚漢春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寫虞姬自殺身亡的事。陸賈約生於公元前240年,約卒於公元前170年,他生活的年代離那段歷史比司馬遷更近。所以,如果他沒有這麼寫,那麼只能有一個推斷,即虞姬並沒有自殺。
《垓下歌》「和歌」存爭議
在《史記》中,司馬遷只記載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唱完之後,虞姬也和了一首,內容是什麼?司馬遷沒記,但唐朝有個叫張守節的人記了,他在《史記正義》一書中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首「和歌」的真偽,也存在著爭議,有人認為「和歌」是後人的偽作,一是不符合秦漢時期詩歌的風格,二是如果《楚漢春秋》中真有這首「和歌」的話,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為什麼沒引用呢?
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成為蕩氣迴腸的燦爛傳奇,故事雖然感天動地,但那只是「故事家」言,當不得真。歷史上的虞姬很單薄,後來的故事,是民間作者不斷演義出來的,口口相傳,到了明代甄偉所著的小說《西漢通俗演義》,才形成了比較成型的故事版本,京劇《霸王別姬》,使這個故事更加家喻戶曉,但離真實的歷史,卻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