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四川仁壽神奇古墓「怪樹」為何會晴天「下雨」?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四川仁壽神奇古墓「怪樹」為何會晴天「下雨」?

2014年09月02日 古墓探秘, 未解之謎 暫無評論 閱讀 253 次


 




    ◎生長在古墓墳頭的一棵大樹,在晴天會自動「下雨」,這是真是假?

    ◎這是靈異事件,還是自然現象?

    ◎神奇的大樹「下雨」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四川仁壽縣的虞丞鄉,有一處文物古跡,是南宋時期一位抗金名相虞允文的墓地。2009年2月,這處古跡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生長在墓地墳頭的一棵大樹,居然在大晴天自動落下水滴,這個現象被當地人廣為傳播,一時間引得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觀看,每天聚集在墓地的有一萬多人。來看過的人一致認為,這是大樹在「下雨」。

    但是,大樹自己怎麼會「下雨」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

    傳奇名相之墓 本就謎團重重

    南宋丞相虞允文的墓地,是仁壽縣最出名的地方。墓地就在當地的玉屏山,山勢成圈椅形狀,墓堆就位於山勢正中。墓地裡生長著各種樹木上千棵,是一處幽雅靜秀之地。

    李正南老人從二十歲就和丈夫宋克成居住在墓地旁邊,宋克成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丞相墓的守墓人。大樹會下雨的事情,李正南曾親身體驗,也是她發現並報告的。而在老兩口的口中,這個墓地和它的主人,本身就頗具傳奇。

    虞允文,生於公元1110年,字彬甫,仁壽人。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在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水陸大戰。當年,金國皇帝完顏亮親率60萬大軍,兵分四路,直指江南。而同時,11月初,文臣虞允文以中書舍人身份代朝廷慰問採石駐軍。

    但當虞允文趕到時,只見逃過江的淮西主帥王權部下的將士,三五成群地散坐路邊,士氣十分低落。虞允文立即召集將官,告訴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死裡求生,奮起抗敵。隨即虞允文開始整頓隊伍,於長江南岸山間佈陣,但水軍雖有戰船卻不敢出擊,虞允文立即命令當地民兵登船,共同準備抗擊金兵。

    金帝完顏亮親自指揮金軍渡江,先頭部隊很快登陸。在虞允文的激勵下,宋軍拚死作戰。金軍敗退,登船北逃,又被南宋民船攻擊。此戰,共殺死金兵4000多人,俘虜500多人。

    次日,虞允文又派水軍出擊北岸的楊林渡口,大敗金國水軍並燒燬金軍渡江用的船隻。完顏亮被迫率軍轉向淮東,企圖從瓜洲南渡。虞允文識破金軍意圖,遂率軍星夜馳援鎮江。這時恰逢金國內亂,完顏亮已知完顏雍在東京(今遼寧遼陽)稱帝,於是強令部將三日內渡江。眾將知渡江必敗,部分兵將鬧起兵變,闖入御營將完顏亮殺死,之後金軍北撤。

    從未打過仗的文官虞允文,正式身份不過是慰問團巡視員,在前線挺身而出,整肅沒有主將的敗軍,竟兩戰而挫敗六十萬金軍,使金國皇帝被部下殺死,功勞之大,讓人難望其項背。

    宋克成說,據後世史書記載,虞允文在1174年病死成都,但民間卻有另一個傳說,虞丞相是因小人進讒言而被皇帝斬首的。事後,皇帝發現錯了,心生愧疚,遂命人鑄造了一個金首,配合虞丞相的身體下葬。金首的傳說使得一些盜墓賊打起了主意,而宋家作為守墓人,世代都守護著虞丞相的墓。「宋氏不絕,守墓不止」,這是宋氏家族的一句祖訓。但宋家與虞丞相到底是什麼關係?宋克成沒聽到祖輩們談過此事,《仁壽縣志》也無記載,就是這麼一代代執著地守下來了。在宋克成心中,這也許將成為一個永遠的謎。

    就在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的墓地上,居然出現了大樹下雨的怪事,不由得讓人萬分驚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古墓怪樹突然下雨 充滿神秘色彩

    這棵樹原本並不會下雨的,但是在2009年2月中旬,這棵大樹突然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人從樹下經過,樹上居然落下了毛毛細雨,這些雨滴甚至能把衣服淋濕。可是看看天上,並沒有下雨,難道是這棵大樹在下雨嗎?這件事情一經傳開,竟然引來了四面八方的百姓前來觀看。在傳出大樹下雨的當天,仁壽縣電視台的記者也趕到現場,報道了這件稀奇的事情。

    仁壽縣電視台記者陳春梅說:「我們覺得很奇怪,一棵樹會下雨,而且當天晚上仁壽沒有下雨,天空中還有星星,然後我們就趕過來了。趕過來的時候這個地方已經圍了上百人了,明顯看到它在滴水。」

    站在樹下,人們能感到水滴落在身上,並且只要大聲說話或鼓掌,大樹落下的水滴就更多。當地的村民說,他們也覺得很奇怪,這個丞相墓在這830多年了,一直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大家覺得很神秘。

    更奇怪的是,這棵大樹正好生長在墓地的墳頭上,這樣的位置巧合,為大樹下雨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很多人因此認為,這是因為這裡具有某種靈氣,是神仙顯靈的表現,才讓大樹下起了小雨。這樣的說法不脛而走,很多人專程趕來,為的就是沾沾靈氣。

    自然界是不是真有一種會「下雨」的樹?

    說大樹下雨是神仙顯靈,顯然是毫無根據的,但這事情還真是有點奇怪,那麼,自然界究竟有沒有會下雨的大樹呢?

    據記載,在南美洲等一些熱帶地區,有一種所謂的「雨樹」,樹高約20多米,樹冠呈平頂狀傘形,擴張面積最大可達30米。這種樹之所以會下雨,就在於其奇特的樹葉。長約40厘米的「雨樹」樹葉呈碗狀,落到葉面上的液體都會被聚集起來,晚上葉面會捲起來,將聚集到的液體包裹其中,白天氣溫高時葉面會慢慢舒展開,聚滿的液體就會溢出葉面,形成一種所謂的「下雨」現象。仁壽縣丞相墓的這棵樹,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呢?

    虞允文墓地的這棵大樹,當地人把它叫做棉絲樹,這是一種喬木,長得高大挺拔,學名滇樸,在我國南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樹種。據守墓人李正南講,這棵樹的歷史並不長,是自己生起來的,也就20多年。而這種樹的葉子,通常為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帶菱形,並不是碗狀的,也無法把水包起來。最重要的,這棵大樹在「下雨」時還沒有發出新葉,整個樹幹光禿禿的,不會是因為樹葉積存水分而出現滴水的情況。

    浙江也有怪樹下雨 原因已有解釋

    無獨有偶,在浙江寧海天明山溫泉景區內,也有兩棵會下雨的奇樹。

    這兩棵樹,其中之一是香檀樹,生長在半山披,地勢較高。據在附近幹活的人們說,開春到現在斷斷續續出現過下雨的情景。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除了這棵香檀樹,水庫下遊的一棵冬青樹也有這個本事。知情者透露,有時它們會全天不停地下雨,雨量時大時小。

    這兩棵樹為什麼會斷斷續續地下雨?記者請教了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植物學專家倪穗副教授。倪教授認為,這多數和樹木的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特殊結構有關。

    倪教授說,從植物學角度講,每株植物都有一種蒸騰拉力,當陽光充足的時候,這種拉力可以幫助植物從地下吸收水分,並輸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植物滴水現象多發生於水分充足的生長環境裡。夏季光照劇烈的時候,蒸騰作用就會加強,植物在夜間的吸水能力會變得特別強大,有時可能會吸收了過多的水分,這些過多的水分白天就會從葉片邊緣的排水孔排出來。同時,自身儲水能力弱和蒸騰作用不強的植物也會因為吸入水分過多,無法蒸騰而形成滴水現象。

    海口老樹下雨的謎底更加怪異

    除了這三棵樹會下雨,在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龍鴻村,也曾有一棵樹會下陣陣「細雨」。這棵樹高約15米,當地村民說樹齡約有40年了。2004年5月8日,海口晚報率先報道的龍鴻村發現「下雨樹」一事,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跟蹤報道。

    當時,這棵樹樹冠上的葉子不多,枝頭上掛滿一個個翠綠的玉米顆粒大的果實,樹上還附著許多拇指般大的蟬。「下雨」的方位在樹冠,而不是樹技。由於下雨多發生在天黑後,所以看不清水源從哪裡流下來。村民們也叫不出這棵樹的名字,有村民說是小鳥銜來的種子長成的。

    2004年5月12日,海南師範學院生物系的鍾義教授等六名植物專家對「下雨樹」進行了調查研究。根據「下雨樹」的果實、樹葉、花萼等一些表面特徵,專家確定該樹屬紫草科的厚殼樹。對樹種進行研究的同時,有專家還爬到離樹冠最近的屋頂上,架起單筒望遠鏡,對樹冠進行定點觀察。

    晚上約7時30分左右,當天空慢慢暗下來時,樹冠上空開始有大量的蟬聚集。天越來越暗,蟬也越來越多,初步估計在這棵樹上聚集了起碼上千隻蟬。利用手電筒及望遠鏡的輔助,人們清楚地看到了「雨水」的形成過程:棲息在樹上的蟬的尾部分泌出一大顆液狀物體,然後從蟬的尾部呈拋物線狀噴射滴落,就形成了類似霧狀的水滴。據專家們介紹,傍晚蟬類棲息在樹上時都會分泌出液體,由於在這棵樹上聚集的蟬類數量龐大,分泌物多,同時,蟬刺吸植物時造成表皮破損溢出樹汁也多,所以樹下出現「晴天下雨」的現象。

    可惜的是,一年之後,這棵下雨樹就在颱風來襲時被刮倒了。為了不影響行路,村民們把樹給砍了。

    浙江和海南的「下雨樹」之謎都解開了,但是四川仁壽這棵「下雨樹」依舊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誰能把這層面紗給揭開呢?


 


    局部小氣候能讓樹「下雨」嗎?

    仁壽縣氣象局和林業局的人來看過這棵樹,他們試圖為這件稀奇的事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氣象局的人說,因為古墓的周圍全是石板,正好那段時間這個地方的天氣特別怪,太陽很大,石板溫度可能達到了45攝氏度以上。於是氣象局的同志推測,這個現象有可能是因為這裡地形特殊的原因,氣流在大樹上空形成積雨雲,才會造成下雨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就叫做局地小氣候。

    大樹下雨到底是不是局部小氣候造成的呢?親眼目睹下雨的當事人說,這種雨與人們想像中的下雨有完全本質區別,當時在樹下大聲說話或鼓掌,樹上確實能落下一些水滴,但絕不是綿綿不斷的毛毛雨,也不是真正的天氣變化現象。

    正當記者在現場尋找線索的時候,李正南老人又發現了另一棵會下雨的樹。這棵樹位於李正南家後面的山坡上,距離墳頭那棵會下雨的樹有大約一百米的距離,並且也是一棵棉絲樹。

    有的樹在滴水,而有的樹沒有,並且滴水的兩棵樹,還相隔一定的距離,這些疑點推翻了局地小氣候的解釋。

    就在大家重新陷入迷茫的時候,隨同記者一同前去的北京林業大學任利利博士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

    大樹「下雨」和昆蟲有什麼關係?

    經過仔細檢查,任利利在樹上發現了刺吸式口器昆蟲取食的痕跡。大樹下雨,跟樹葉上的蟲子痕跡,有沒有什麼關係呢?任利利介紹,像是蚜蟲一類的昆蟲,身體上都有一些線管或附管,能分泌一些排泄物。那麼,蚜蟲會不會就是大樹下雨的真正原因?

    任利利說,起初懷疑是蚜蟲,因為這種蟲子在北京有過分泌蜜露和像下雨的情況發生。但是現在看來,蚜蟲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如果樹上有蚜蟲,那麼這棵樹必須有大量新鮮的樹葉,提供給蚜蟲們取食,可是現在,這棵樹的葉子全都掉光了,新的樹葉還沒發出來,所以這棵樹上不可能有蚜蟲。那麼,在大樹上生活的會是什麼蟲子呢?

    這件事發生之後,來了很多人參觀,但是從沒有人爬上大樹看個究竟。為了弄個明白,記者一行決定從這棵高達30多米的棉絲樹上取下一根樹枝,尋找大樹下雨的線索。

    仁壽縣消防部門作了妥善安排,消防戰士身手敏捷地爬上了大樹,取下了這棵會下雨棉絲樹的一根樹枝。結果,人們驚異地發現,乾枯的枝條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不知名昆蟲,看來,這棵樹的蟲口密度很大,在現場的博士也沒見過這種蟲子,它只有米粒大小,而且還會跳躍。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昆蟲呢?神奇的大樹下雨現象跟它們有沒有關係?

    雨滴的真面目居然會是它?

    記者一行把現場採集的樣本帶到北京,找到北京林業大學的駱有慶教授。看過記者帶去的蟲子,駱教授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名叫樸巢沫蟬的昆蟲。

    這種小蟲子,和我們常見的知了是一個家族的昆蟲,但是個頭卻比知了小了很多,只有一個米粒大小。它們依靠取食植物的汁液而生存,並且會迅速地將體內不需要的水分和糖分排出體外。因為排出的是液狀物質糖分比較多,就給它取了一個很好的名字叫做蜜露,實際上都是通過消化道肛門排出來的一些多餘的代謝物質。

    原來,所謂神奇的大樹下雨現象竟然是小小蟲子在作怪,這種樸巢沫蟬,因為獨特的自然習性,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小的驚喜。它們生活在虞丞相墓的大樹上,它們靠吸食樹的汁液生存,吃飽了以後,它們把身體不需要的糖分和水分排泄出來,成了我們看到的雨。這就是仁壽縣虞丞相墓的大樹會下雨的真正原因。

    據專家介紹,這種樸巢沫蟬,對林木的危害有限,這棵棉絲樹上發生的蟲害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沒有太大影響,不需要對它採取什麼殺滅措施。仁壽縣的虞丞相墓仍然是人們緬懷古人、觀光遊玩的一個好去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