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江蘇蘇州發現第二座「斜塔」
遠觀上方塔,該塔的確好似向西傾斜
蘇州虎丘塔號稱"東方比薩斜塔",有著"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而在蘇州城外西南七公里的上方山上,也有一座古塔,該塔雖沒有虎丘塔高大,但都始建於隋代,而且先後重建過。昨天,有讀者反映,上方塔遠觀也是傾斜的,但有關上方塔的史料記載,並未提及傾斜_說。具體情況如何?筆者特意前往上方山一探究竟。
發現:怎麼看上方塔都是斜的
"一北一南有兩座斜塔,我認為這是蘇州城獨有的奇特景觀。"新蘇州人陳先生告訴筆者,他經常經過石湖大橋,近來,他發現位於石湖景區內的上方塔有點傾斜,只是沒有像城北虎丘塔那樣傾斜嚴重。
陳先生說,剛開始,他也懷疑自己的發現,或許是錯覺,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他打消了疑問,"我怎麼看上方塔都是斜的,好像斜向西面。"然而,當他把這一發現告訴朋友,大家都稱根本沒聽說過該塔有傾斜一說。
於是,陳先生上網查閱資料,可網上有關上方塔的介紹並不多,除了介紹始建年代,何時重修,該塔建造規格外,均未提及傾斜一事。這讓陳先生不禁納悶起來,"難道是以前沒傾斜,現在才傾斜的?"
"我希望這一現象能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如果真是傾斜的話,在及肘維修保護後,也能打出蘇州第二斜塔的品牌。"陳先生說,根據史料介紹,上方塔是蘇州第二名塔,與虎丘塔一樣始建於隋代。但對於不少蘇州市民和外來遊客來說,該塔卻遠沒有虎丘塔名聲響亮,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座塔的存在。
調查:古塔基本保持宋代建築風貌
昨天下午,筆者帶著陳先生的"新發現",前往上方山瞭解情況。在石湖大橋上向西南遠觀,筆者看到上方塔很精緻,相對於虎丘塔來說"瘦弱"許多。隨後,換了多個地點觀看,該塔的確好似向西傾斜。
住在上方山山腳下的王先生,聽說筆者的來意,很吃驚,"我天天住在這裡,幾乎一天能看到多次上方塔,倒沒看出傾斜。不會傾斜吧?要是傾斜,我們怎麼不知道?"
在石湖景區管理處,辦公室一位負責人提供資料介紹說,上方山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又名上方塔,該塔在蘇州諸塔中,僅次於虎丘巖寺塔而居第二位。該塔始建於隋大業四年,重建於宋代,後雖經多次修復,但基本結構仍為宋時原物。塔全用磚砌,仿木閣樓式,八角七層,塔高23米,層高依次遞減,平面大小相應收斂,比例尚稱合度,外觀挺拔玲瓏。清代思想家龔自珍在他的《已亥雜詩》中也有一首詠上方山七絕"擬策孤筇避冶遊,上方一塔俯清秋;太湖夜照山靈影,頑福甘心讓虎丘。"
筆者瞭解到,據清同治《蘇州府志》載,楞伽寺塔系隋大業四年(608年)吳郡太守李顯創建。司戶嚴德盛所撰塔銘云:"以九舍利置其中,金瓶外重。留諸弗朽,遇劫火而不燒;守諸不移,漂劫水而不易。"隋塔雖經唐鹹通九年(868年)重修,仍難免廢毀。現塔為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重建,雖未見志書記載,但有宋塔結構特徵和塔壁所存"太平興國三年戊"、"寅歲重建"、"楞伽寶塔"等塔磚銘文可考。
此外,據介紹,此塔雖經明崇禎十年至十三年重修,民國時也維修過,並於底層東向正門前增構短廡,外貌有些改觀,但主體結構仍為宋代遺存,現狀尚稱完整,是研究唐宋間磚塔演變的一處實物例證。1962年曾調查塔的現狀。1963年小修,加固塔體,並安裝避雷針。1993年鋪砌塔基平台,並加築磚牆護塔。1963年,該塔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上方塔是否有舍利,並有金瓶保護,石湖景區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說,傳說而已,沒聽說過發現這些寶貝。
解釋:上方塔的確傾斜,但不嚴重
那麼,上方塔是否傾斜?虎丘塔塔尖偏離塔身中軸線2.34米,上方塔是不是像有關專家認為建造時就有所傾斜的呢?還是歷經千年風雨現在逐步老化傾斜的?"傾斜?不太清楚。"石湖景區管理處綜合科有關人員說,從古到今,有關上方塔的史料,都沒有傾斜的記載和介紹。
在石湖景區管理處辦公室許主任那裡,筆者找到了答案,證明了陳先生的"新發現"不是錯覺,"該塔稍微有點傾斜,何時傾斜不知道。"
據許主任介紹,去年7月25日開始,石湖景區楞伽塔測繪工作正式啟動,因楞伽塔初建至今已經逾千年,因多年未經修繕,塔身破損嚴重,磚瓦風化程度較大,部分磚瓦已從塔身脫落,給遊客帶來了安全隱患。該處已啟動了塔的測繪工作,將依照測繪情況對楞伽塔提出具體維護方案。待維護方案審批通過後,將盡快對塔進行修繕。屆時,這座位於楞伽山頂的古塔將恢復歷史原貌,重現昔日風采。
隨後,筆者電話聯繫了負責測繪的石湖景區管理處規建科周科長,他告訴筆者,上方塔是有點傾斜,但具體傾斜多少,測繪的資料不在身邊,一時難以解釋。"傾斜沒什麼問題,並不嚴重,是安全的。"
蘇州一位研究古建築的專家認為,古代建築一般地基不是太深,上方塔又建於山頂,存在傾斜狀況是在所難免的。"即使建造之初沒有傾斜,但經過千年的風雨摧殘,加上塔身負荷長期向下重壓,雖經多次重修和維修,塔身也會慢慢傾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