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繼承長城「遺產」須得無愧先人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繼承長城「遺產」須得無愧先人

2016年02月24日 神奇地球-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4 次

繼承長城「遺產」須得無愧先人(圖)


保存完好的廣武明長城遺址




朔州境內明長城遺址資源較為豐富,眾多遺址紛紛計畫或已進行了旅遊開發,有關專家對此表示憂慮,建議對長城的旅遊開發要慎之又慎,不可因開發而出現人為損毀


朔州境內明長城遺址資源較為豐富,6個縣區中就有5個縣區有明長城遺址,約230公里,約佔全省明長城遺址總長度的近30%。隨著右玉縣殺虎口明長城遺址項目的開發,山陰縣在今年也開始開發新廣武明長城遺址,而平魯區也有意開發位於山西和內蒙古交界的大新窯段明長城。





有關專家對此表示憂慮。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對長城的旅遊開發不按規定報批,且擅自改變長城原貌。專家建議,對長城的旅遊開發要慎之又慎,不可因開發而出現人為損毀。





殺虎口:已初見開發效益





8月25日,記者來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的右玉縣殺虎口。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為開闊蒼頭河谷地。





從2002年開始,右玉縣在保持長城和古堡原貌基礎上,計畫8年內完成八大景區建設。截至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完工,新建了殺虎口關樓、長城博物館、康熙軍營大帳等景點。





新建的殺虎口關樓巍峨壯觀,進出關樓的車輛川流不息,關樓內遊人如織。登上關樓,記者沿長城東行數公里,看到長城沒有受到多少損壞。返回的遊人說,「長城挺好的,現在人們都知道保護了。」





新廣武:修旅遊路直通烽火台





山陰縣廣武長城,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水嶺,依恆山之陰連接著明長城遺址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公里。城牆高6.6米,底部寬3.5米,底部用石灰岩、青石質條石砌築,其它用磚拼築而成。幾座敵樓大體完好,鋸齒邊長城非常壯觀。





據山陰縣旅遊局的同志介紹,這段保存較完整的長城全長10000米,城高6—8米,底寬5米,頂寬3米,全部為磚石結構,上面有敵樓16座,其中5座保存尚很完整,並築有易守利攻的腰門等建築,它東臨雁門關,西瞰寧武舊城,南通五台聖境,北達雲岡石窟,是我省境內明代長城的代表,是國內長城之珍品,極具軍事科學研究和旅遊觀賞價值。





今年6月29日,山陰廣武邊塞文化旅遊區開工建設,其中新廣武明長城是一個主要看點。那裡正在修築一條2.5公里長的旅遊路,讓旅遊車能夠直接開到長城的第一個烽火台處,並在那裡建停車場,修築山門,修建進山牌樓、長城牌樓、登臨長城車行道、停車場、徒步道;要修復代表性長城段牆體、烽火台等軍事建築。





大新窯:開發計畫擱置待續





8月27日上午,在平魯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高平如的陪同下,記者來到平魯區與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交界處實地考察長城。





平魯段長城均是用黃土夯築而成。大新窯村的長城因地勢較高,牆體前又有一道深溝,人不易攀上,保存比較完整。現存長城牆體平均底部寬8米,頂部寬3米,平均高度6米。但是,在溝底一段50米長的長城已蕩然無存,連接山西和內蒙古的一條小河和一條小路將長城截成了兩段。高平如搖著頭說:「內蒙古和咱山西人來來往往多了,就把這段長城毀了。」





高平如向記者介紹,據他1996年測量,全區長城總長27.5公里,其中洪水沖毀1710米,修路破壞360米,上世紀70年代搞農田水利建設破壞40米,上世紀80年代農民挖窯洞破壞70米,自然破壞和人為破壞共計2180米。「因為大新窯水庫和明長城及關堡、大河堡比鄰,區委區政府想開發這個既有古文明,又有現代氣息的景點。但由於目前各種條件還不成熟,所以暫時擱了下來。」高平如告訴記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