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州欖雕家用200顆欖核雕出6層龍船畫舫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廣州欖雕家用200顆欖核雕出6層龍船畫舫

2017年02月24日 神奇地球-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78 次

200顆欖核雕出6層龍船畫舫(組圖)


  這艘中華世紀龍船,整件作品未發現一處拼接鑲嵌的裂縫痕跡,欖核之間無縫連接,渾然一體。記者曹景榮攝


200顆欖核雕出6層龍船畫舫(組圖)


因為長期從事雕刻,曾昭鴻的無名指和拇指都凹了一塊

巴掌大的一艘龍船畫舫,用200顆烏欖核鑲嵌而成,船上約200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如米粒大小的窗戶可開合,堪稱一絕。近日在海珠區中秋文化周民間藝術展覽上,記者目睹了這一讓人歎為觀止的藝術品。其作者曾昭鴻從事欖雕藝術已有30多年,10多年前他打破欖雕以浮雕為主的傳統,結合嶺南工藝特色練就欖雕鑲嵌技術,堪稱一絕。據悉,目前,海珠區文化局正計畫推動此項「欖雕鑲嵌」技術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這項技術得以享受傳承人制度的支持和保護。


精美的細節目不暇接



在曾昭鴻的作品中,記者看到各種在一個欖核上雕出的龍鳳、玉米、花生、鯉魚、佛面等,兩三厘米長的欖核雕龍船也不鮮見,圍觀的人多了,他就拿出了他的「鎮山之寶」,讓人眼前一亮的《中華世紀龍船》。只見這艘龍船畫舫約長19厘米,高約9厘米,仔細一數,足足有六層,兩棟亭台樓閣,甲板上和樓閣的每一層都站滿了神態各異的人物,雕龍畫鳳的欄杆,樓梯盤旋而上,上面竟然還有如米粒大小的開合自如的窗戶,船頭的龍根須分明,還有船身的鎖鏈環環相扣,樓閣屋簷上還掛著鈴鐺,每個精美的細節讓人目不暇接。縱觀整件作品,卻未發現一處拼接鑲嵌的裂縫痕跡,欖核之間無縫連接,渾然一體。



「從構思到完成作品花了4年時間。」曾昭鴻告訴記者,鑲嵌技術和傳統的欖雕最大不同的是,一顆欖雕多使用浮雕技術,在江浙一帶也有藝人通曉,而鑲嵌技術則糅合了嶺南工藝特色,用鏤空、通雕的手法進行雕刻,使得立體感更加強烈。



守得住清貧獨創絕技



學欖雕需要興趣,還要耐得住寂寞。1972年,18歲的曾昭鴻剛中學畢業,有象牙工藝廠招學徒,他報名考試。不久,錄取通知就來了。進廠後,他師從當時廣州最著名的欖雕藝人區宇仁,在區師傅授的嚴格教導下,他苦練基本功,練足3年才能出師。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工藝品逐步投入商品經濟市場,牙雕廠決定不再發展欖雕生產。1989年,曾昭鴻也只能離廠。為了生活,他進了另一家廠,但下班後沒停過一天欖雕。



1990年,他開始獨闢蹊徑,摸索欖雕鑲嵌技術。經過長期試驗,他的工藝越來越精,多層花舫、通雕蟹籠、吊鏈宮燈、雲龍花瓶等都製造出來,從兩顆欖到幾顆到十幾顆上百顆,鑲嵌技術日益完善。後來,他乾脆辭職,專心欖雕。



純藝術需要犧牲,還要守得住清貧。曾昭鴻自己靠工藝品也可以維持簡樸生活,雖然未必可以振興欖雕,至少技藝可以延續。遺憾的是,這門手藝材料緊缺,而且無人願意學。和曾昭鴻一樣,增城欖雕的傳承人黃學文也心感擔憂。今年已經78歲高齡的黃學文,出身於欖雕世家,其祖父、父親都是欖雕藝術家。當得知海珠區文化部門正計畫就欖雕塑鑲嵌技術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兩人都高興非常。曾昭鴻說,很想和黃老見面交流,「相信大家會有很多共同話題」。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