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皇帝」耶律倍:曾好嗜飲人血客鄉被殺 | 陽光歷史

 

A-A+

「讓國皇帝」耶律倍:曾好嗜飲人血客鄉被殺

2014年11月08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67 次

  「讓國皇帝」耶律倍:耶律倍(899-937),又名耶律圖欲,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遼世宗耶律阮的父親。史書中除了稱他為太子倍、人皇王或東丹王之外,常以義宗、讓國皇帝和文獻皇帝等稱之。他曾經是大契丹國文武雙全的皇太子,皇位的法定繼承人,在父親去世後,卻沒能如願子承父業,當上皇帝,而是把皇位「讓給」了弟弟。20年後,兒子耶律阮即位,卻又被追尊為帝,謚號「讓國皇帝」。

  有人說,他的「讓國」義舉感動了上天,使得他的子孫能夠享有遼國的帝位。因「讓之以國,澤被後世」,自遼世宗耶律阮以後,除嗜酒如命的昏睡皇帝耶律影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兒子外,其他所有大遼皇帝——包括北遼和西遼的皇帝,都是耶律倍的嫡系子孫。耶律倍自幼聰敏好學,才華橫溢,他通曉陰陽、音律,精於醫藥、針灸,喜歡藏書、翻譯,工於文章、繪畫,在文化和藝術方面頗有成就。

  作為北方草原民族的畫家,他擅畫水草放牧或遊騎射獵的情景,特別擅長於畫鞍馬,其畫作被宋代的黃復休評為「骨法勁快,不良不駑,自得窮荒之態」。據《宣和畫譜》一書記載,宋朝大內皇宮的秘府中共收藏有耶律倍的15幅畫作。其他傳世名作還有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射鹿圖》、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番騎圖》、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騎射圖》等。

  受父皇影響,耶律倍對漢文化尤其是儒學相當尊崇,是當時漢化程度最高的契丹皇室成員。據史書記載,一次,阿保機就契丹國應該推崇哪種思想與群臣進行了討論,他問大臣:「受命之君,應該侍奉上天,敬仰神靈。朕想祭祀立了大功、擁有崇高道德的人,誰應該排在第一位?」大家都說應該讓佛排在最前面,這時,在一旁的耶律倍說:「孔子是萬世所尊崇的大聖人,應該排在最先。」阿保機聞言大喜,立即下詔建孔廟,讓耶律倍在每年春、秋兩季率領百官祭奠孔子。耶律倍不但有很高的文化修養,還是一位統兵的戰將和軍事謀略家。在大契丹國開國初期,耶律倍曾經常率兵出征。


  公元919年11月7日,在跟隨阿保機向北征討烏古部時,作為先鋒都統的耶律倍,帶兵開路,首先進擊,大破烏古部,俘獲牲口一萬四千二百頭,車乘、廬帳、器物二十餘萬,使烏古部全部投降了契丹。

  922年1月9日,耶律倍又率王郁等經略燕地,一度打到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大大擴張了契丹的領地。924年春,渤海國殺死了大契丹國的遼州刺史張秀實,並掠奪州民。事發後,阿保機召集群臣,頒布詔書,宣稱要御駕西征。眾人非常驚訝,不明其意,因為渤海國在契丹東面,阿保機不急於報仇卻去攻打西面。其中,只有耶律倍最先明白了父皇聲東擊西的真實用意,並乘機向父皇獻上了攻取渤海國的計策。

  公元926年2月17日,契丹在攻克渤海重鎮扶余城(今吉林省農安縣)後,阿保機想先清點城中的戶籍和人口,耶律倍卻進諫道:「如今剛剛得到扶余城就清點戶籍,人民必定不會安分。如果現在乘著我軍破竹之勢,直接攻向渤海國的首都忽汗城(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則一定會攻克它。」阿保機聽從了長子的建議,讓他和耶律德光擔任前鋒,於2月23日夜間開始圍攻忽汗城。3日之後,渤海國末代國王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

  征服渤海國後,阿保機將其改名為「東丹國」,採用「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冊封皇太子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予其天子的冠冕。因為阿保機自己的尊號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這樣就確立了耶律倍「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崇高地位。但是,剛剛在草原上取得了重大戰果的契丹人,還沒有來得及充分享受勝利的喜悅,很快就陷入了危機四伏的尷尬境地:開國皇帝阿保機沒交代自己的身後事,就急病離世了。

  皇帝去世,誰來繼承皇位,成了當時契丹統治集團內部亟須解決的問題。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皇太子耶律倍漢化程度很深,尊孔尚儒,主張契丹全盤漢化,以儒家思想為治國之術;而臨朝稱制、大權在握的述律平則奉行草原本位主義,主張維護契丹奴隸制度。她關注傳統的草原經濟,更關心契丹貴族的傳統利益。對於漢臣和漢人的農業經濟、文化,她會借用,但並不願看到其勢力過大而影響到契丹民族自身。

  如果讓漢文化的篤信者耶律倍作為阿保機的繼任者,契丹帝國會走向何方?歷史無法假設,但我們可以試著揣摩一下:耶律倍會大肆啟用漢官,壓制本民族的貴族勢力;他會讓全國放棄原有的習俗而全盤漢化。這樣,勢必會引起契丹內部極大的反抗與動亂。想到這些,述律平一定會不寒而慄吧?畢竟這些假設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事實上,後來的遼世宗耶律阮因深受父親主張全盤漢化的影響,即位後就作出了一系列背離契丹傳統的舉動:他在政治上重用漢族人士,軍事上信任投降晉將,對諸部酋長則加以壓制;為了加速封建化的過程,下令釋放奴隸;幾次發動對後漢、後周的攻伐,積極爭取中原;更有甚者,他似乎故意挑釁祖母述律平的權威,冊立從後晉宮中得到的漢族宮女——比自己整整大10歲的甄氏為皇后,打破了契丹蕭氏為後族的傳統,使甄氏成為遼朝唯一的漢族皇后。這些,都引起了契丹貴族的不滿和反對。從耶律阮即位的第三年開始,周邊部族的叛亂、朝廷貴族的謀反,就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這種情況,決不是述律平所希望看到的景象,也不是剛剛建國的契丹所願意經歷的事情。

  在述律平看來,自己深深喜愛的次子耶律德光更像阿保機,若以江山帝業為重,顯然比耶律倍更適合作大契丹國的皇帝。他多年隨父母征戰,非常瞭解帝國的內外局勢,也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處置本民族、漢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間的關係。「守成者實,求變者通」,耶律德光恰好二者兼具,是守住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制定出合適的制度、並將其繼續發揚光大的最合適人選。

  要漢化還是要傳統?除了母子間的親疏關係外,文化的角逐,竟然成了皇位之爭的關鍵。雖然以天、地、人皇的順序來看,文武雙全的皇太子耶律倍很有理由繼承皇位,但在文化傳統的考量中,耶律德光卻更加符合母親的心意。對皇位繼承問題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述律平,果斷地走上前台,用斷腕指定了她心儀的繼承人。皇太子耶律倍洞悉了母親的心思,無奈之下,只好率領群臣向述律平請命:「大元帥(德光)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主動要求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喜愛的弟弟。耶律倍雖然把皇帝的寶座讓給了弟弟,可耶律德光繼位後,仍然擔心兄長和自己爭奪皇位,處處加以防範。

  耶律倍統治下的東丹國,北至松花江,南至鴨綠江,物產豐富,經濟富足,居民文化素質較高。它的發展壯大無疑會對耶律德光的契丹政權形成威脅。因此,公元928年,耶律德光趁耶律倍離開東丹國留住皇都期間,把距離大契丹國較近的東平郡(今遼寧遼陽)提升為南京作為東丹國國都,並將東丹國內的百姓人口大量遷移至南京。隨後,又故示尊崇,給耶律倍增加了儀衛規格。通過幾個步驟,不但減少了耶律倍治下的百姓兵員,更縮小了東丹國的領地,而所謂的「儀衛」更時時刻刻加強了對耶律倍的監視——居住在南京的耶律倍實際上被耶律德光軟禁了起來。

  為了解除弟弟的疑心,耶律倍寫了一首《樂田園詩》,表達了自己無意權位的心思,並將全部的精力投注在讀書作畫當中,在南京西宮又建立了一座藏書樓。——此前,耶律倍在北鎮醫巫閭山絕頂已建有規模宏大的望海堂藏書樓。望海堂建於契丹建國之初。當時契丹國諸事正在草創,戰爭連年,還來不及出版大量圖書,這樣就不得不長途跋涉,前往中原購書。在當時軍閥割據的時候,耶律倍使得望海堂的藏書達到萬卷,故有「萬卷藏書樓」的美稱。望海堂藏書樓,是東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私人圖書館。據當時人記載,望海堂裡的某些醫學藏書,就是在中原也很難找到,這對於保存中國古代民族文化遺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醫巫閭山期間,耶律倍以狩獵、讀書、作畫為趣,由此結識了北鎮漢族女子高云云,納為妃子,稱高美人,並為其修築行宮。後來,由於大雪封山,在山中上下不便,耶律倍又將一部分書籍搬至觀音閣。現在的閭山大觀音閣景區的曠觀亭、望海寺、萬年松、道隱谷都有耶律倍當年留下的足跡。特別是大石棚「道隱谷」,正是當年耶律倍隱居讀書的地方。因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故稱「道隱谷」。耶律倍的第五子晉王耶律道隱,大概就是耶律倍在閭山這段時間與高美人所生的,不然怎麼叫「道隱」呢?

  但是,儘管耶律倍如此淡泊明志,耶律德光仍然沒有就此放過他。為了深入瞭解耶律倍的周圍環境,耶律德光先後兩次「紆尊降貴」,親自去到耶律倍的府邸「看望」;耶律倍來到京城朝見的時候,述律平留住他,卻讓耶律德光去東丹國察看耶律倍臣屬的情況。之後,耶律德光又對兄長的僚屬大行拉攏宴請,以便加強對耶律倍的控制與監視。耶律倍的情形很快就傳入了後唐明宗李嗣源的耳中,出於政治目的,他立即派人再三誘召耶律倍。公元930年11月,當後唐使節再次到東丹國請耶律倍時,深受漢文化浸染的耶律倍對左右侍從說:「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適他國,以成吳太伯之名。」吳太伯又稱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長子,知道父王想立小兒子季歷為繼承人,便和二弟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吳國(首都在今江蘇蘇州),後世稱讚他們倆有「讓國」的賢名。耶律倍在這裡所說的也是表示自己要像泰伯、仲雍那樣逃離本國,將「讓國」讓得徹徹底底。

  臨走時,耶律倍在海邊樹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刻了一首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兄弟間殘酷的政治鬥爭。之後,耶律倍帶著愛妃高美人,將所有的書籍裝運到船上,渡海投奔後唐。曾經離契丹皇位僅僅一步之遙的耶律倍,就這樣被逼上了棄國出走的不歸路,以特殊的方式徹底成就了「讓國」的賢名。


標籤:



給我留言